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施亚琼专利>正文

耐高温阻燃线缆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26877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6 11: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同轴电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耐高温阻燃线缆及其制备方法,耐高温阻燃线缆包括:由内至外依次同轴设置的内导体、内绝缘吸热层、外导体、外绝缘吸热层和护套;外导体上沿电缆轴向周期性开有若干相同的槽缝组;内绝缘吸热层为三层结构,其由内至外分别为第一绝缘层、内填充支撑体和第二绝缘层;外绝缘吸热层为三层结构,其由内至外分别为第三绝缘层、外填充支撑体和第四绝缘层;内填充支撑体、外填充支撑体均为管状支撑体,其内部填充有绝缘导热液。本发明专利技术设有双吸热层结构,不仅能够防止外侧高温环境对电缆造成损坏,而且能够防止内导体自身高频工作发热带来的损坏,有效克服传统单吸热层只能对外侧进行隔热的问题。统单吸热层只能对外侧进行隔热的问题。统单吸热层只能对外侧进行隔热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耐高温阻燃线缆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同轴电缆
,尤其涉及一种耐高温阻燃线缆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漏泄同轴电缆是具有信号传输作用,又具有天线功能,通过对处导体开口的控制,可将受控的电磁波能量沿线路均匀的辐射出去及接收进来,实现对电磁场盲区的覆盖,以达到移动通信畅通的目的。
[0003]电缆常用于高温工作环境,高温环境会严重影响到电缆的工作性能,过高温度甚至会损毁电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现有的很多电缆的耐高温程度不能满足长期处于高温度下的电缆的性能要求。
[0004]为此,公开号为CN207947102U的专利说明书中公开了一种柔性耐高温传输信号电缆,包括:若干电缆芯,若干电缆芯均为自带屏蔽层的独立体,每一电缆芯外依次包覆有绝缘层、玻璃丝带绕包层和耐高温层,若干电缆芯外设有内充液氮的一包覆层,若干电缆芯和包覆层之间之间填充芳纶纤维,包覆层外设有水填充网状支撑体;一绝缘内保护套,绝缘内保护套套设在水填充网状支撑体外;一耐高温外保护套,耐高温外保护套套设在绝缘保护套上,耐高温外保护套与绝缘内保护套固定连接。该柔性耐高温传输信号电缆有效的改善了电缆芯的工作环境,减少高温对电缆芯产生影响,柔软性强。
[0005]但是上述这种柔性耐高温传输信号电缆仍存在不足之处,其耐高温方案不适合漏泄同轴电缆,其只具有外侧隔热效果,不具有内侧隔热效果,当电缆内导体在高频段使用时,由于内导体发热会造成温度过高,进而损毁电缆。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传统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耐高温阻燃线缆及其制备方法。
[0007]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8]一种耐高温阻燃线缆,包括:
[0009]由内至外依次同轴设置的内导体、内绝缘吸热层、外导体、外绝缘吸热层和护套;
[0010]所述外导体上沿电缆轴向周期性开有若干相同的槽缝组;所述内绝缘吸热层为三层结构,其由内至外分别为第一绝缘层、内填充支撑体和第二绝缘层;
[0011]所述第一绝缘层、第二绝缘层之间形成放置内填充支撑体的封闭空间;
[0012]所述外绝缘吸热层为三层结构,其由内至外分别为第三绝缘层、外填充支撑体和第四绝缘层;
[0013]所述第三绝缘层、第四绝缘层之间形成放置外填充支撑体的封闭空间;
[0014]所述内填充支撑体、外填充支撑体均为管状支撑体,其内部填充有绝缘导热液。
[0015]进一步地,上述耐高温阻燃线缆中,所述槽缝组由第一槽缝分组和第二槽缝分组构成;所述第一槽缝分组、第二槽缝分组各自为两个呈八字形分布的双槽缝。
[0016]进一步地,上述耐高温阻燃线缆中,两个所述双槽缝之间夹角为60-90度。
[0017]进一步地,上述耐高温阻燃线缆中,所述内导体的外侧设有便于弯折挤压的螺纹。
[0018]进一步地,上述耐高温阻燃线缆中,所述第一绝缘层、第二绝缘层、第三绝缘层、第四绝缘层由聚烯烃材料制成。
[0019]进一步地,上述耐高温阻燃线缆中,所述内填充支撑体、外填充支撑体各自沿轴向、径向开设有若干微孔。
[0020]进一步地,上述耐高温阻燃线缆中,所述内填充支撑体、外填充支撑体由氯磺化聚乙烯材料制成。
[0021]进一步地,上述耐高温阻燃线缆中,所述护套由掺杂DH-600驱鼠驱避剂的聚乙烯塑料材料挤塑制成。
[0022]进一步地,上述耐高温阻燃线缆中,所述绝缘导热液的组成配方为85-90份硅油,10-12份环氧大豆油,5-8份催化剂,20-30份Al2O3导热粉体和30-40份碳纳米管;将硅油与环氧大豆油混合,并加入催化剂、预处理导热粉体和碳纳米管,搅拌混合后,得绝缘导热液。
[0023]进一步地,上述耐高温阻燃线缆中,所述绝缘导热液的组成配方为70-80份硅油,10-12份环氧大豆油,6-7份催化剂,23-25份Al2O3导热粉体和36-38份碳纳米管。
[0024]一种耐高温阻燃线缆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5]1)在内导体的外侧包覆内绝缘吸热层,内绝缘吸热层为三层结构,其由内至外分别为第一绝缘层、内填充支撑体和第二绝缘层,第一绝缘层、第二绝缘层之间形成放置内填充支撑体的封闭空间;内填充支撑体为管状支撑体,其内部填充有绝缘导热液;
[0026]2)在内绝缘吸热层的外侧包覆外导体,在外导体沿电缆轴向周期性开有若干相同的槽缝组;
[0027]3)在外导体的外侧包覆外绝缘吸热层,外绝缘吸热层为三层结构,其由内至外分别为第三绝缘层、外填充支撑体和第四绝缘层,第三绝缘层、第四绝缘层之间形成放置外填充支撑体的封闭空间,外填充支撑体均为管状支撑体,其内部填充有绝缘导热液。
[002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9]本专利技术结构设计科学合理,通过设计由内绝缘吸热层、外绝缘吸热层构成的双吸热层结构,不仅能够防止外侧高温环境对电缆造成损坏,而且能够防止内导体自身高频工作发热带来的损坏,有效克服传统单吸热层只能对外侧进行隔热的问题,安全性高,使用寿命长。
[0030]当然,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003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2]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剖视示意图;
[0034]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外导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4为本专利技术耐高温阻燃线缆的场强示意图;
[0036]图中:1-内导体,2-内绝缘吸热层,201-第一绝缘层,202-内填充支撑体,203-第二绝缘层,3-外导体,301-槽缝组,302-第一槽缝分组,303-第二槽缝分组,304-双槽缝,4-外绝缘吸热层,401-第三绝缘层,402-外填充支撑体,403-第四绝缘层,5-护套。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8]实施例一
[0039]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耐高温阻燃线缆,其包括:由内至外依次同轴设置的内导体1、内绝缘吸热层2、外导体3、外绝缘吸热层4和护套5。
[0040]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内导体1的外侧设有螺纹,由于螺纹结构的设计,使得内导体1便于弯折,弯折处的耐挤压性能更好。内导体1为高导电率电工铜管。
[0041]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外导体3上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高温阻燃线缆,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内至外依次同轴设置的内导体、内绝缘吸热层、外导体、外绝缘吸热层和护套;所述外导体上沿电缆轴向周期性开有若干相同的槽缝组;所述内绝缘吸热层为三层结构,其由内至外分别为第一绝缘层、内填充支撑体和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第二绝缘层之间形成放置内填充支撑体的封闭空间;所述外绝缘吸热层为三层结构,其由内至外分别为第三绝缘层、外填充支撑体和第四绝缘层;所述第三绝缘层、第四绝缘层之间形成放置外填充支撑体的封闭空间;所述内填充支撑体、外填充支撑体均为管状支撑体,其内部填充有绝缘导热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高温阻燃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槽缝组由第一槽缝分组和第二槽缝分组构成;所述第一槽缝分组、第二槽缝分组各自为两个呈八字形分布的双槽缝。3.根据权利要2所述的一种耐高温阻燃线缆,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双槽缝之间夹角为60-90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高温阻燃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导体的外侧设有便于弯折挤压的螺纹。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高温阻燃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层、第二绝缘层、第三绝缘层、第四绝缘层由聚烯烃材料制成。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高温阻燃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填充支撑体、外填充支撑体各自沿轴向、径向开设有若干微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亚琼
申请(专利权)人:施亚琼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