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布料用水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266768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6 11: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能够通过利用在腔室内进行左右摇摆动作的移送台对纤维布料进行连续移送的同时汲取水槽中的洗涤用水并供应到纤维布料一侧而提升纤维布料的水洗效率的对结构进行改良的纤维布料用水洗装置,适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纤维布料用水洗装置,包括:腔室,具有用于在内部填充洗涤用水的水槽且配备有用于向上述水槽的内部供应洗涤用水的供水口;移送台,配置在上述腔室内部并以可进行摇摆运动的方式结合;以及,旋转部件,为了使上述移送台的左侧以及右侧部位交替地汲取上述水槽内的洗涤用水并供应到穿过移送台的纤维布料,传递用于使上述移送台沿着左右方向进行摇摆旋转的摇摆旋转力。旋转力。旋转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纤维布料用水洗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纤维布料用水洗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能够通过利用在腔室内进行左右摇摆动作的移送台对纤维布料进行连续移送的同时汲取水槽中的洗涤用水并供应到纤维布料一侧而提升纤维布料的水洗效率的对结构进行改良的纤维布料用水洗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通常,在将原纱织造成布料时,需要利用包括如胶料(Size)、油(Oil)、蜡(Wax)等在内的各种药剂对原纱本身的表面进行处理,从而在对织造过程中必然产生的绒毛等进行去除的状态下织造布料。
[0003]对于按照如上所述的方式织造处理的布料,需要执行对上述包括如胶料、油、蜡等在内的各种药剂进行去除的作业,具体来讲是通过对布料进行水洗的水洗工程去除上述胶料、油、药剂等。
[0004]而且在上述布料的印花(Printing)工程(布料的印染或染色工程)中进行处理的各种染色用药剂,同样需要通过对布料进行水洗的水洗工程从布料中进行去除。
[0005]现有的水洗装置是在腔室中将导向辊分别浸入到可自由供应和排出清洗用水的多个水槽内并在上述导向辊的上部分别安装辅助辊,从而使得从上述腔室的外部供应过来的纤维布料在导向辊与辅助辊之间交替移动。
[0006]借此,能够在纤维布料通过导向辊浸入到水槽内时对纤维布料进行水洗。
[0007]但是在如上所述的方法中,因为当纤维布料在导向辊与辅助辊之间进行移动时会产生较大的张力,因此尤其是不适合于在需要伸缩性的布料中使用,而且因为在水槽内是以卷取到导向辊上的状态进行移动,因此会因为水洗能力的下降而需要进行重复作业并导致作业效率大幅下降的问题。
[0008]作为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并提升水洗能力的手段,能够采用通过在上述辅助辊的上端安装加压辊而使得在通过导向辊浸入到水槽内的同时与清洗用水接触的纤维布料能够在穿过上述辅助辊与加压辊之间的过程中借助于上述辅助辊的加压而从纤维布料中去除清洗用水的方法。
[0009]但是,这种手段是一种利用加压辊直接对纤维布料进行加压的手段,因此虽然能够通过轻易地去除纤维布料中的清洗用水而达成水洗的效果,但是这不仅会导致增加纤维布料的拉伸程度的问题,还会导致在导向辊与辅助辊之间进行移动时产生较大的张力的问题。
[0010]作为用于对如上所述的问题进行改善的现有的先行技术,如在本专利技术人早期专利技术的韩国专利公报公告编号专1996-0004905号“利用纤维布料冲击的水洗装置”(公告日期:1996.04.17)中公开的内容,在一种通过在腔室内形成多个水槽并安装形成有排出孔的旋转圆筒而使得相当于一定高度的清洗用水能够流入以及排出并借此利用清洗用水对纤维布料进行水洗的方式中,通过在上述多个水槽内安装支撑辊而对两侧面开口的上述旋转圆筒进行支撑并使得工作辊在上述旋转圆筒的上部贴压到上述旋转圆筒的外周面,从而能够
通过变更上述工作辊的旋转方向而使得旋转圆筒的旋转方向发生变更,借此能够利用安装在上述旋转圆筒的内侧面的移送板对停滞在上述旋转圆筒内的纤维布料进行移送,并在达到最上部时借助于纤维布料的自重下落并借助于与上述清洗水碰撞时所产生的冲击达成水洗效果。
[0011]通过如上所述的方式,能够在纤维布料穿过随着支撑辊进行旋转的旋转圆筒内部的过程中借助于冲击达成水洗效果,但是必须在水槽内安装多个旋转的旋转圆筒才能够达成水洗效果并因此导致腔室的体积变大的问题。
[0012]作为与纤维布料的水洗装置相关的现有的另一个先行技术,如在韩国公开技术公报实1999-34697号“纤维布料的提纯以及水洗装置”(公开日期:1999.09.06)中公开的内容,能够通过将配备有转动棒的转动体以浸入到水中的方式安装到在提纯器以及水洗器内上下安装多个的辊子之间的大约中间位置而使得随着辊子交错移动的布料发生晃动并借此提升提纯以及水洗效果,从而只需要安装一台提纯器以及水洗器即可达成与安装多个时相同的效果,但是因为只有在与转动体的转动棒接触的部位才能够实现水洗效果,因此其效果受到较大限制。
[0013]先行技术文献
[0014]专利文献
[0015](专利文献1)韩国专利公报公告编号专1996-0004905号“利用纤维布料冲击的水洗装置”(公告日期:1996.04.17)
[0016](专利文献2)韩国公开技术公报实1999-34697号“纤维布料的提纯以及水洗装置”(公开日期:1999.09.06)

技术实现思路

[001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如上所述的现有问题而提供一种能够通过利用在腔室内进行左右摇摆动作的移送台对纤维布料进行连续移送的同时汲取水槽中的洗涤用水并供应到纤维布料一侧而提升纤维布料的水洗效率的对结构进行改良的纤维布料用水洗装置。
[0018]为了达成如上所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包括:腔室,具有用于在内部填充洗涤用水的水槽且配备有用于向上述水槽的内部供应洗涤用水的供水口;移送台,配置在上述腔室内部并以可进行摇摆运动的方式结合,为了将从上述腔室的外侧投入到移送台内部的纤维布料从移送台的前端侧向后端侧移送而以用于投入上述纤维布料的前端侧的高度高于后端侧的高度的方式配置,从而从上述前端侧向上述后端侧下向倾斜形成;以及,旋转部件,为了使上述移送台的左侧以及右侧部位交替地汲取上述水槽内的洗涤用水并供应到穿过移送台的纤维布料,传递用于使上述移送台沿着左右方向进行摇摆旋转的摇摆旋转力;其中,上述移送台,包括:导向板,为了对纤维布料的下落进行导向而在移送台的前端侧倾斜形成;底面,用于安置上述纤维布料并为了使所安置的纤维布料从上述移送台的前端侧向后端侧下向倾斜移送而对其进行导向;侧板,从上述底面的左右两侧向上侧延长并配备有上端部相互相向且向内侧方向上向倾斜的倾斜面;以及,篮筐部,为了可以在移送台进行旋转动作时汲取上述水槽内的洗涤用水而在左右两侧沿着长度方向形成;其中,上述篮筐部,包括:倾斜凸起部,从与上述侧板相隔一定距离的上述底面向侧板一侧上向倾斜凸出形成。
[0019]上述旋转部件,包括:连接轴,配备于上述移送台的下侧,用于对上述移送台的前端以及后端进行连接;第1连接件,连接到上述连接轴的一端部;第1连接杆,一端部铰链连接到上述第1连接件而另一端部铰链连接到曲柄板;曲柄板,可供上述第1连接杆以可执行曲柄旋转的方式铰链连接并在驱动电机的旋转力作用下进行旋转动作;旋转轴,一端部连接到上述曲柄板而另一端部连接到曲柄连动板,从而进行连动旋转;曲柄连动板,以可旋转的方式连接到上述旋转轴的另一端部并向第2连接杆传递旋转力;以及,第2连接件,一端部铰链连接到上述第2连接杆而另一端部连接到上述连接轴的另一端部。
[0020]上述第1连接杆以
“━”
字形态形成,而上述第2连接杆以
“┗”
字形态形成。
[0021]上述腔室在上部一侧还配备有用于对纤维布料的投入进行导向的投入导向部,而在上部另一侧还配备有用于将纤维布料排出到外侧的排出导向部。
[0022]上述移送台,能够以配备于下部的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纤维布料用水洗装置,包括:腔室(100),具有用于在内部填充洗涤用水的水槽(110)且配备有用于向上述水槽(110)的内部供应洗涤用水的供水口(120);移送台(300),配置在上述腔室(100)内部并以可进行摇摆运动的方式结合,为了将从上述腔室(100)的外侧投入到移送台(300)内部的纤维布料(C)从移送台(300)的前端(300a)侧向后端(300b)侧移送而以用于投入上述纤维布料(C)的前端(300a)侧的高度(H1)高于后端(300b)侧的高度(H2)的方式配置,从而从上述前端(300a)侧向上述后端(300b)侧下向倾斜形成;以及,旋转部件(500),为了使上述移送台(300)的左侧以及右侧部位交替地汲取上述水槽(110)内的洗涤用水并供应到穿过移送台(300)的纤维布料(C),传递用于使上述移送台(300)沿着左右方向进行摇摆旋转的摇摆旋转力;其中,上述移送台(300),包括:导向板(310),为了对纤维布料(C)的下落进行导向而在移送台(300)的前端(300a)侧倾斜形成;底面(320),用于安置上述纤维布料(C)并为了使所安置的纤维布料(C)从上述移送台(300)的前端(300a)侧向后端(300b)侧下向倾斜移送而对其进行导向;侧板(330),从上述底面(320)的左右两侧向上侧延长并配备有上端部相互相向且向内侧方向上向倾斜的倾斜面(332);以及,篮筐部(345),为了可以在移送台(300)进行旋转动作时汲取上述水槽(110)内的洗涤用水而在左右两侧沿着长度方向形成;其中,上述篮筐部(345),包括:倾斜凸起部(340),从与上述侧板(330)相隔一定距离的上述底面(320)向侧板(330)一侧上向倾斜凸出形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布料用水洗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旋转部件(500),包括:连接轴(510),配备于上述移送台(300)的下侧,用于对上述移送台(300)的前端(300a)以及后端(300b)进行连接;第1连接件(520),连接到上述连接轴(510)的一端部;第1连接杆(530),一端部铰链连接到上述第1连接件(520)而另一端部铰链连接到曲柄板(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栽永
申请(专利权)人:日星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