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式内燃连续旋转炭化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6484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6 11: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卧式内燃连续旋转炭化炉,包括进料端、炭化室、燃烧系统、出料端,进料端包括进料斗、绞龙叶片,炭化室包括外滚筒、内滚筒、导向板、隔板、外导流板、外扬料板、内导流板、内扬料板、支柱、烧嘴、气体进口、烟道出口,出料端包括导流片、出料口。生物质物料进入进料斗,通过所述绞龙叶片将物料带入炭化室,导向板与外导流板相连,通过外导流板、外扬料板、内导流板和内扬料板之间的相互配合使物料完成炭化过程。绞龙叶片是安装在所述内滚筒的前端外部,烧嘴安装在内滚筒的前端内部并用隔板将所述气体进口遮住,所述烟道出口位于内滚筒的末端。支柱用于固定外滚筒与内滚筒,经炭化后的物料经所述导流片从出料口导出。炭化后的物料经所述导流片从出料口导出。炭化后的物料经所述导流片从出料口导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卧式内燃连续旋转炭化炉


[0001]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卧式内燃连续旋转炭化炉,属于生物炭化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炭化设备普遍利用热源在外部加热炉筒,秸秆在炉筒中经过高温无氧裂解炭化,但是,炉体经过高温变形,导致设备运转精度下降、故障率高,并且炉体两端密封不严,生物质没有真正的在无氧状态下裂解,使炭的灰分加大,导致出炭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炭化设备普遍存在的缺陷,本技术专利提出了一种卧式内燃连续旋转炭化炉。
[0004]本技术为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卧式内燃连续旋转炭化炉,包括进料端、炭化室、燃烧系统、出料端,所述进料端包括进料斗、绞龙叶片,所述炭化室包括外滚筒、内滚筒、导向板、隔板、外导流板、外扬料板、内导流板、内扬料板、支柱、烧嘴、气体进口,所述出料端包括导流片、出料口;生物质物料经过粉碎、筛选、除杂、烘干后进入所述进料斗,通过所述绞龙叶片将物料带入炭化室,所述导向板与外导流板相连,所述导向板、外导流板和外扬料板均固定在所述外滚筒内壁上,所述内导流板和内扬料板均固定在所述内滚筒外壁上,通过外导流板、外扬料板、内导流板和内扬料板之间的相互配合使物料完成炭化过程;所述内滚筒前后有两个较细端,绞龙叶片是安装在所述内滚筒的前较细端外部,烧嘴安装在内滚筒的前较细端内部,绞龙叶片的后部在内滚筒的前较细端有透气孔,每个所述透气孔都与烧嘴的气体进口相连,所述相连处有所述隔板固定在内滚筒前较细端的外壁上,所述烟道出口位于内滚筒的末端;所述支柱用于固定外滚筒与内滚筒,起到连接和支撑的作用,经炭化后的物料经所述导流片从出料口导出。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外导流板、外扬料板、内导流板和内扬料板的排列方式均相同,即板与板之间以一定角度前后错开相同距离且整排呈螺旋状排列,其螺旋的方向与外滚筒的转动方向相同,外导流板与外扬料板排与排之间平行等距交替排列,内导流板与内扬料板排与排之间平行等距交替排列。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外导流板和内导流板的与连接端一侧相对的外侧有个90
°
折片,折片方向与外滚筒转动方向相反,即与导流板排的螺旋方向相反。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隔板分大小两个罩,大罩与小罩碗口相对,小罩的碗底处刚好与内滚筒较粗端前部相连,大罩与小罩之间有缝隙,炭化室产生的可燃气体可通过缝隙进入气体进口。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支柱分布在滚筒的前端、中端、后端,每一端的支柱分布是均匀等距的且在同一圆周上,以保证受力均匀。
[0010]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1、采用内燃式的炭化炉炉体不易变形;2、密封
效果好,无有害气体排出,节能环保;3、设备结构简单、成本低,资源利用率高,提高了整体的性能。
附图说明
[0011]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2]图1是本技术结构的刨面图;
[0013]图2是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3是图2的右视图;
[0015]图4是图2的俯视图;
[0016]图5是隔板的立体图;
[0017]图6是烧嘴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7是图6的右视图;
[0019]图8是图6的俯视图;
[0020]图9是烧嘴的立体图;
[0021]图10是外导流板和内导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11是图10的左视图。
[0023]图中:1、导向板;2、外导流板;3、外扬料板;4、内导流板; 5、内扬料板;6、绞龙叶片;7、烧嘴;8、气体进口;9、进料斗;10、隔板;11、支柱;12、导流片;13、出料口;14、外滚筒;15、内滚筒;16、烟道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7]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0028]实施例1
[0029]如图1至11所示,生物质物料经过粉碎、筛选、除杂、烘干后进入进料斗9,通过所述
绞龙叶片6将物料带入炭化室,导向板1 与外导流板2相连,导向板1、外导流板2和外扬料板3均固定在外滚筒14内壁上,内导流板4和内扬料板5均固定在所述内滚筒 15外壁上,通过外导流板2、外扬料板3、内导流板4和内扬料板5 之间的相互配合使物料完成炭化过程。外滚筒八等分,四排外导流板和四排外扬料板交替排列;内滚筒四等分,两排内导流板和两排内扬料板交替排列。隔板10有大小两个罩,大罩与小罩碗口相对,大罩与小罩之间有缝隙,小罩的碗底处刚好与内滚筒15较粗端前部相连,炭化室产生的可燃气体可通过缝隙进入气体进口8。所述内滚筒15前后有两个较细端,绞龙叶片6是安装在所述内滚筒的前较细端外部,烧嘴7安装在内滚筒15的前较细端内部,绞龙叶片6的后部在内滚筒15的前较细端有透气孔,每个所述透气孔都与烧嘴7 的气体进口16相连,所述相连处有所述隔板10固定在内滚筒15前较细端的外壁上,烧嘴7有四个气体进口8,烟道出口16位于内滚筒15的末端。支柱11用于固定外滚筒14与内滚筒15,前、中、后端各有四个支柱且在同一圆周上,起到连接和支撑的作用,经炭化后的物料经导流片12从出料口13导出。
[003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卧式内燃连续旋转炭化炉,包括进料端、炭化室、燃烧系统、出料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端包括进料斗、绞龙叶片,所述炭化室包括外滚筒、内滚筒、导向板、隔板、外导流板、外扬料板、内导流板、内扬料板、支柱、烧嘴、气体进口、烟道出口,所述出料端包括导流片、出料口;生物质物料经过粉碎、筛选、除杂、烘干后进入所述进料斗,通过所述绞龙叶片将物料带入炭化室,所述导向板与外导流板相连,所述导向板、外导流板和外扬料板均固定在所述外滚筒内壁上,所述内导流板和内扬料板均固定在所述内滚筒外壁上,通过外导流板、外扬料板、内导流板和内扬料板之间的相互配合使物料完成炭化过程;所述内滚筒前后有两个较细端,绞龙叶片是安装在所述内滚筒的前较细端外部,烧嘴安装在内滚筒的前较细端内部,绞龙叶片的后部在内滚筒的前较细端有透气孔,每个所述透气孔都与烧嘴的气体进口相连,所述相连处有所述隔板固定在内滚筒前较细端的外壁上,所述烟道出口位于内滚筒的末端;所述支柱用于固定外滚筒与内滚筒,经炭化后的物料经所述导流片从出料口导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海荣王伟尚春民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省金福一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