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折叠退锚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26280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6 11: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折叠退锚杆装置,属于煤矿机械设备技术领域;技术方案包括第一套杆、第二套杆、钻头组合件,限位机构,第一套杆与第二套杆均为中空结构,第二套杆的一端套装在第一套杆的底部,第一套杆的截面设有开口,其宽度不小于第二套杆的外径,长度不小于第二套杆的长度,第一套杆的顶部连接有钻头组合件,另一端与第二套杆的一端活动连接,钻头组合件中两个钻尖头对称设置且平行于套杆,另外两个钻尖头对称设置,且与套杆的夹角为锐角,第二套杆的另一端连接有送水器和连接装置,连接装置与钻机固定连接,第二套杆的内径比锚杆直径大10mm~20mm;解决了煤矿综采过程处理二次成巷时等条件恶劣的环境中锚杆拆除困难的问题,提高了退锚杆的效率。高了退锚杆的效率。高了退锚杆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折叠退锚杆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煤矿机械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可折叠退锚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煤矿综采队组在采煤过程中经常需要拆除锚杆,如为了满足断面需求,将断面由原3.8m宽扩大至5.4m宽,为提高掘进效率和保证安全施工,需要将原锚杆套出,然后用掘进机割煤刷扩;再如顶板需在一定范围内及时垮落,悬顶距离过大易形成隐患进而酿成事故,为了让顶板及时垮落,需要提前拆除锚杆,但是由于顶板压力和螺母锈蚀导致锚杆拆除困难,本矿二次成巷刷帮的作业现场由于巷道顶板下沉底板底鼓条件较差,机械无法进入施工工作面,现有处理二次成巷的拆除锚杆设备都不适用,极大的影响了工作面安全生产及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可折叠退锚杆装置。解决了煤矿综采过程处理二次成巷时等条件恶劣的环境中锚杆拆除困难的问题。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一种可折叠退锚杆装置,包括第一套杆、第二套杆、钻头组合件,限位机构,所述第一套杆与第二套杆均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二套杆的一端套装在第一套杆的底部,所述第一套杆的截面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的宽度不小于第二套杆的外径,所述第一套杆的顶部连接有钻头组合件,另一端与第二套杆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钻头组合件包括4个钻尖头,所述钻尖头端部为尖形片状,互相垂直设置,所述钻尖头底端与套杆顶部固定连接,两个所述钻尖头对称设置且平行于套杆,另外两个所述钻尖头对称设置,且与套杆的夹角为锐角,所述第二套杆的另一端连接有送水器和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与钻机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套杆的内径比锚杆直径大10mm~20mm。
[000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套杆为U型,所述第二套杆的外径等于第一套杆的内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弹簧和圆球,所述第二套杆在与第一套杆重合的部位上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设有弹簧和圆球,所述弹簧一端连接圆球,一端连接第二套杆,所述限位机构设在第二套杆在与第一套杆重合的部位中间,数量为2,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套杆设有圆孔,所述圆球镶嵌在第二凹槽中。
[000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套杆的一端与第二套杆的一端通过销轴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钻尖头为匹配第一套杆的弧形片状。
[0009]进一步的,所述钻尖头材质为金刚石。
[0010]进一步的,两个所述钻尖头与套杆外侧的夹角角度为10
°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套杆的两端均设置螺纹,所述第二套杆通过螺纹与连接装置固定连接。
[0012]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所产生的有益效果为:
本专利技术通过利用对锚杆的锚固段进行扩孔后与顶板进行切割分离的工作原理,设置内径直径比锚杆直径大的中空结构的套杆,可将锚杆套在其中,同时设置4个钻尖头,通过连接装置与钻机相连,利用钻机的旋转将锚杆的锚固段进行扩孔,其中两个钻尖头对称设置且与套杆的夹角为锐角,增大扩孔的截面积,有利于提高破坏锚杆的锚固段的效率,连接送水器可以起到降温和水力排渣的作用,设置U型第一套杆,将第一套杆与第二套杆通过销轴连接,可达到折叠的目的,为了降低套锚杆时套杆晃动,可利用其折叠状态使用,当长度不够时,将第二套杆从第一套杆中旋转打开并限位,可进行较长锚杆的套出操作,该装置简单易制作,极大的提高了退锚杆的效率。
附图说明
[001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述可折叠退锚杆装置的打开状态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所述可折叠退锚杆装置的折叠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限位机构的截面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可折叠退锚杆装置的俯视图。
[0014]其中,1为第一套杆,2为第二套杆,3为钻头组合件,4为送水器,5为钻尖头,6为连接装置,7为限位机构,8为弹簧,9为圆球。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了使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但保护范围不被此限制。
[0016]煤矿综采队组在采煤过程中有时需对巷道进行二次改造,为了满足断面需求,需要将断面由原先3.8m宽扩大至5.4m宽,为了提高掘进效率和保证安全施工,需要将原锚杆套出,然后用掘进机割煤刷扩,再如有时顶板需在一定范围内及时垮落,若悬顶距离过大则易形成隐患进而酿成事故,为了让顶板及时垮落,提前拆除锚杆是较为有效的方法,但是由于顶板压力和螺母锈蚀导致锚杆拆除困难,为解决此问题,经多次深入掘进刷帮工作面及综采工作面进行实地考察,不断的研究和反复的实验,设计出以下退锚杆装置。
[0017](1)使用气压泵及张拉泵退锚杆:气压泵选用节奏紧凑、重量轻、携带方便、操作简单的FDB0.63
×
63型气动油泵,该气动油泵以压缩空气为动力源,气缸和液压缸具有较大的面积差,从而以较小的气压使液压油缸产生高压油以驱动中空张拉液压千斤顶,同时对液压油泵的油管接头进行改造,使得此油泵更加便捷的适用于本矿实际情况,经过反复多次实验后选择了硬度足够强的20mm厚的钢板作为支撑架的主要受力面,并且使用直径16mm圆钢以三角形方式排布作为支撑架的主要受力支撑腿,组合成符合强度要求且耐用性持久的支撑架。
[0018](2)使用专用退锚杆机械退锚杆:退锚机构由液压退锚器和调平机构组成,退锚机构由液压系统全程控制,通过液压手柄控制退锚机构,使锚杆穿入退锚器活塞杆内锁紧后,操作多路换向阀控制退锚器收缩运动,平稳地拔出锚杆,完成退锚作业,实现从煤壁退出锚
杆,要顺利拔出锚杆,退锚机构的推力必须大于锚杆在煤墙内的各种阻力之和,正常情况下,锚杆在煤墙内的各种阻力合为280KN,退锚机推力设定为314kN。
[0019]但是以上处理二次成巷的装置都不适用于本矿二次成巷刷帮的作业现场,由于巷道顶板下沉底板底鼓条件较差,机械无法进入施工工作面,需要一种操作简易成本低廉,并且可以多头操作的退锚设备处理,二次成巷多段刷帮工作面同时施工,保证工作面的安全生产及效率。
[0020]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折叠退锚杆装置,包括第一套杆1、第二套杆2、钻头组合件3,限位机构7,第一套杆1与第二套杆2均为中空结构,第二套杆2的一端套装在第一套杆1的底部,第一套杆1的截面设有开口,开口的宽度不小于第二套杆2的外径,开口的长度不小于第二套杆2的长度,第一套杆1的顶部连接有钻头组合件3,另一端与第二套杆2的一端通过销轴连接活动连接,钻头组合件3包括4个钻尖头5,钻尖头5端部为匹配第一套杆1的尖弧形片状,材质为金刚石,互相垂直设置,钻尖头5底端与套杆顶部固定连接,两个所述钻尖头5对称设置且平行于套杆,另外两个所述钻尖头5对称设置,且与套杆的夹角为锐角,优选10
°
,第二套杆2的另一端连接有送水器4和连接装置6,连接装置6与钻机固定连接,第二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折叠退锚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套杆(1)、第二套杆(2)、钻头组合件(3),限位机构(7),所述第一套杆(1)与第二套杆(2)均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二套杆(2)的一端套装在第一套杆(1)的底部,所述第一套杆(1)的截面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的宽度不小于第二套杆(2)的外径,所述开口的长度不小于第二套杆(2)的长度,所述第一套杆(1)的顶部连接有钻头组合件(3),另一端与第二套杆(2)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钻头组合件(3)包括4个钻尖头(5),所述钻尖头(5)端部为尖形片状,互相垂直设置,所述钻尖头(5)底端与套杆顶部固定连接,两个所述钻尖头(5)对称设置且平行于套杆,另外两个所述钻尖头(5)对称设置,且与套杆的夹角为锐角,所述第二套杆(2)的另一端连接有送水器(4)和连接装置(6),所述连接装置(6)与钻机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套杆(2)的内径比锚杆直径大10mm~20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折叠退锚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杆(1)为U型,所述第二套杆(2)的外径等于第一套杆(1)的内径,所述限位机构(7)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霍灵军王志坚芦盛亮毕永黔武海涛杜建伟崔娜娜国洪晋刘彦鹏郜富平李晟王艳涛杜康王利民聂雄矗张晓庆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潞安集团余吾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