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丝堵落位中转装置,包括:中转区平台、中转区底座支架、中转区底座和丝堵在位传感器,所述中转区平台通过所述中转区底座支架设置于所述中转区底座上,所述丝堵在位传感器设置于所述中转区底座支架上,所述中转区底座支架中间设置有丝堵放置中转区。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有效避免丝堵通过排序机及其输送带传送时所造成的划伤,进而保证了密封效果,并且有效限制了丝堵在被抓取时的移动量,大大提高了丝堵抓取的成功率和定位精准程度,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可靠性和通用性强,后续的维修和更换快捷方便。修和更换快捷方便。修和更换快捷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丝堵落位中转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丝堵落位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丝堵落位中转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汽车发动机的缸盖丝堵安装是缸盖加工过程中的关键工艺之一,现有技术中的缸盖加工需在其顶面和大端面安装水堵孔丝堵,目前采用的丝堵安装工艺为人工预紧+设备自动拧紧的方式,这种现有的方式主要缺陷在于:采用人工拧紧,扭矩大进而导致人机工程压力大;采用排序机进行排序后再自动抓取和拧紧的方式,排序机在排序过程中,因使用震动原理对丝堵螺牙及表面附胶产生损伤;为了避免丝堵在排序机中的伤害,可采用视觉系统,直接从来料包装中视觉定位后拾取丝堵,但因来料包装较为松散无法进行卡位,却又存在无法精确定位抓取以及无法卡位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需要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卡位并提高定位抓取精确度的丝堵落位中转装置,为发动机的缸盖加工提供很好的基础,提高装配效率并保证产品质量。
[0004]对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丝堵落位中转装置,包括:中转区平台、中转区底座支架、中转区底座和丝堵在位传感器,所述中转区平台通过所述中转区底座支架设置于所述中转区底座上,所述丝堵在位传感器设置于所述中转区底座支架上,所述中转区底座支架中间设置有丝堵放置中转区。
[0005]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延长平台,所述中转区底座与所述延长平台相连接。
[0006]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中转区底座为中转区斜台,所述中转区斜台与所述延长平台倾斜式连接。
[0007]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中转区斜台远离所述延长平台的一端向下倾斜。
[0008]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中转区底座支架上设置有至少三个分立设置的支架,分立设置的支架围绕式设置于所述丝堵放置中转区的外围。
[0009]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中转区平台包括至少三个与所述支架对应设置的铜制平台片。
[0010]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铜制平台片靠近所述丝堵放置中转区的内侧为圆弧形内侧。
[0011]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中转区底座支架和中转区底座为一侧开口的底座组件。
[0012]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真空吸盘,所述真空吸盘设置于所述丝堵放置中转区的下方。
[0013]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丝堵抓手,所述丝堵抓手设置于所述丝堵放置
中转区的上方。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自主设计的丝堵落位中转装置能够有效避免丝堵通过排序机及其输送带传送时所造成的划伤,进而保证了密封效果,并且有效限制了丝堵在被抓取时的移动量,大大提高了丝堵抓取的成功率和定位精准程度,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可靠性和通用性强,后续的维修和更换快捷方便。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在放置了丝堵之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另一角度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另一角度下放置了丝堵之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吸住丝堵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通过丝堵抓手抓取丝堵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在加工生产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较优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7]如图1至图4所示,本例提供一种丝堵落位中转装置,包括:中转区平台1、中转区底座支架2、中转区底座3和丝堵在位传感器4,所述中转区平台1通过所述中转区底座支架2设置于所述中转区底座3上,所述丝堵在位传感器4设置于所述中转区底座支架2上,所述中转区底座支架2中间设置有丝堵放置中转区201。
[0018]本例所述中转区平台1为用于放置丝堵8的构件;所述中转区底座支架2为所述中转区平台1下方的支架构件,用于配合实现对丝堵8的吃撑和卡位作用;所述中转区底座3为底座平台;所述丝堵在位传感器4用于检测是否所述丝堵8,便于实现自动化控制。
[0019]优选的,如图1至图4所示,本例还包括延长平台5,所述中转区底座3与所述延长平台5相连接,通过所述延长平台5连接至整体的自动化加工设备中,并预留出丝堵的落位和抓取操作空间,如图7所示。
[0020]值得一提的是,本例所述中转区底座3为中转区斜台,所述中转区斜台与所述延长平台5倾斜式连接,所述中转区斜台远离所述延长平台5的一端向下倾斜;所述中转区斜台指的是倾斜式放置的底座平台,这样设计的原因在于,在丝堵8放置在所述中转区平台1上的时候,能够利用倾斜设计使得丝堵8通过自身重力滑到所述中转区平台1的确定位置进行卡位,从而使丝堵抓手7得以更加精确地抓取到丝堵8的大头端,更进一步提高了定位抓取的精确度和稳定度。
[0021]如图1至图4所示,本例所述中转区底座支架2上设置有至少三个分立设置的支架202,分立设置的支架202围绕式设置于所述丝堵放置中转区201的外围;相应的,所述中转区平台1包括至少三个与所述支架对应设置的铜制平台片。通过这种分立设置的支架202和铜制平台片来实现对丝堵8的支撑和定位,能够使得丝堵8的落位更为简便有效,并且通用性能也更加强,便于适应不同的丝堵8。
[0022]优选的,本例所述铜制平台片靠近所述丝堵放置中转区201的内侧为圆弧形内侧,
进而能够很好地贴合所述丝堵8的小头端,并且防止划伤丝堵8。所述中转区底座支架2和中转区底座3为一侧开口的底座组件,便于适应不同的丝堵8,也便于丝堵8的抓取操作。
[0023]如图5所示,本例还优选包括真空吸盘6,所述真空吸盘6设置于所述丝堵放置中转区201的下方,所述真空吸盘6指的是具备真空吸盘的吸盘组件;如图6所示,本例还优选包括丝堵抓手7,所述丝堵抓手7设置于所述丝堵放置中转区201的上方,所述丝堵抓手7指的是用于抓取丝堵8的机械抓手。
[0024]在实际应用中,通过柔性强的真空吸盘6拾取所述丝堵8的小头端,如图5所示,经由该中转平台将丝堵8的方向颠倒并放置在所述中转区平台1上,避免震动排序所造成的丝堵螺牙及表面附胶损伤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所述中转区底座3为中转区斜台,即所述中转区平台1设计成具有斜角的平台,丝堵8放置在所述中转区平台1上,能够通过其自身的重力滑到所述中转区平台1的确定位置进行卡位,从而使得所述丝堵抓手7得以更加精确地抓取丝堵8的大头端,如图6所示;在所述丝堵抓手7抓取所述丝堵8后,移到工件上,通过电枪进行拧紧,就可以很好地解决人工拧紧的人机工程问题。
[0025]综上所述,本例通过自主设计的丝堵落位中转装置能够有效避免丝堵通过排序机及其输送带传送时所造成的划伤,进而保证了密封效果,并且有效限制了丝堵在被抓取时的移动量,大大提高了丝堵抓取的成功率和定位精准程度,本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可靠性和通用性强,后续的维修和更换快捷方便。
[0026]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丝堵落位中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中转区平台、中转区底座支架、中转区底座和丝堵在位传感器,所述中转区平台通过所述中转区底座支架设置于所述中转区底座上,所述丝堵在位传感器设置于所述中转区底座支架上,所述中转区底座支架中间设置有丝堵放置中转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丝堵落位中转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延长平台,所述中转区底座与所述延长平台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丝堵落位中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转区底座为中转区斜台,所述中转区斜台与所述延长平台倾斜式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丝堵落位中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转区斜台远离所述延长平台的一端向下倾斜。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丝堵落位中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转区底座支架上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竭尽超,陆贤辉,赖智宇,梁忠耀,莫湘芸,
申请(专利权)人: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