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冷具、物流包装容器、保冷对象物的输送方法以及保冷具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261918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6 11:21
提供在被膜包装的蓄冷材中,可将某一边设为底而立起,在立起的情况,潜热蓄冷材的填充密度的均匀性也更高的保冷具、物流包装容器、保冷具的输送方法以及保冷具的制造方法。保冷具包括:收容部,由互相面对的膜形成,在内部填充有潜热蓄热材;线状的外部密封部,贴设在收容部的周缘防止潜热蓄热材的泄漏;以及线状的一或多个内部密封部,朝向收容部的内侧延伸,黏接收容部的内部的上面以及下面。黏接收容部的内部的上面以及下面。黏接收容部的内部的上面以及下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保冷具、物流包装容器、保冷对象物的输送方法以及保冷具的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保冷具、物流包装容器、保冷对象物的输送方法以及保冷具的制造方法。本专利技术对在2018年6月29日,向日本提出申请的特愿2018-125107主张优先权,将其内容引用到此。

技术介绍

[0002]在低温物流系统中,保冷对象物被包装在为了抑制来自环境温度的热的流入流出的隔热性的箱内而被输送。另外,为了将保冷对象物保持在既定的温度,一般进行将蓄冷材收纳在隔热性的箱内来输送保冷对象物。另外,作为蓄冷材的方式已知有将潜热蓄热材收容在如吹塑容器(blow-molding container)般的硬质的树脂材、或被收容在软质的膜包材的袋。另一方面,若考虑输送时的保冷性能,被收容在膜包材的袋的方式是使保冷剂直接接触到保冷对象物,由此在从固相状态变化到液相状态时,可以沿着保冷对象物变形的同时进行保冷。因此,从保冷对象物的外部向保冷对象物的热流入的影响少,能够实现在潜热蓄热材的熔点附近进行被温度管理的保冷。在专利文献1,公开了可挠且耐热性优异体积小,不用担心穿孔、火灾的层叠体以及由此层叠体形成的袋。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专利技术中,通过厚度4μm以上的外面金属箔、厚度5~40μm的中间树脂层、厚度9μm以上的内面金属箔、2~10g/m2的自熄性树脂层构成的层叠体而形成平袋、方袋、自立袋等的袋。在专利文献1的袋,也能够假设收容潜热蓄热材,进行膜包装,由此作为保冷具直接配置在保冷对象物而进行保冷输送。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0003]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特许公报“特开平11-010787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然而,在考虑空间的限制而将保冷具立起并使其冻结的情况,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构成是为了以膜包装的方式使其自立,在底部有内衬(Gusset)的自立袋,从底部朝向上部宽度变窄。因此,尽管不变形但潜热蓄热材的正面的潜热蓄热材的填充密度是朝向上部而变小,有可能无法获得正面方向的均匀的保冷性能,而在保冷剂的一部分中无法获得期望的保冷性能。另外,填充密度指的是在考虑保冷具的正面的某单位面积时,存在于此单位面积的垂直方向的区域的潜热蓄热材的重量。
[0005]另一方面,作为被膜包装的保冷具的方式,在使两片膜重合,其周缘部被贴合的袋,也就是所谓的平袋中,收容有潜热蓄热材,在将保冷具的正面(平袋的平面方向)设为底而静置的情况,具有流动性的液相状态的潜热蓄热材被均匀地弄平,在平面内的填充密度
的均匀性变高。
[0006]即,在将潜热蓄热材被收容在平袋的保冷具的正面设为底而冻结的情况,由于在正面方向中能够获得均匀的保冷性能,所以平袋作为膜包材的袋可以说是优异的方式。但是,在因空间性的限制的理由欲将液相状态的潜热蓄热材被收容在平袋的保冷具的一边设为底而立起的情况,有底部膨胀,无法立起的可能性、从底部朝向上部填充密度的均匀性低,无法获得均匀的保冷性能的情形。
[0007]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案是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而成,目的是提供在被膜包装的蓄冷材中,可将某一边设为底而立起,即使在立起的情况下,潜热蓄冷材的填充密度的均匀性也更高的保冷具、物流包装容器、使用保冷具的输送方法以及保冷具的制造方法。解决问题的方案
[0008]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一方案的保冷具包括:收容部,由互相面对的膜形成,在内部填充有潜热蓄热材;线状的外部密封部,贴设在收容部的周缘防止潜热蓄热材的泄漏;以及线状的一或多个内部密封部,朝向收容部的内侧延伸,黏接收容部的内部的上面以及下面。专利技术效果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案,能够提供在被膜包装的蓄冷材中,即使在某一边设为底而立起的情况下,潜热蓄冷材的填充密度的均匀性也更高的保冷具、物流包装容器、保冷对象物的输送方法以及保冷具的制造方法。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表示本案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保冷具的构成的概念图。图2是将第一实施方式的保冷具平面地放置时的概略图。图3是图2的III-III

的概略剖面图。图4是将第一实施方式的保冷具立在墙壁时的概略图。图5是将潜热蓄热材填充到第一实施方式的保冷具前的袋的概略俯视图(实施例1)。图6是将潜热蓄热材填充到第一实施方式的保冷具前的袋的概略俯视图(实施例3)。图7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保冷具的尺寸的尺寸图。图8是将第二实施方式的保冷具平面地放置时的概略图。图9是将第二实施方式的保冷具立在墙壁时的概略图。图10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保冷具的制造方法的图。图11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保冷具的尺寸的尺寸图。图12是将第三实施方式的保冷具平面地放置时的概略图。图13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保冷具的尺寸的尺寸图。图14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保冷具的尺寸的尺寸图。图15是表示本案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物流包装容器的构成的剖面图。图16是表示本案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物流包装容器的随着时间推移的温度变化的温度特性图。图17是表示变形例的保冷具的构成的概念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以下,针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一边参照图式一边进行说明。图中的z轴表示保冷具的膜厚方向,x轴以及y轴设为表示保冷具的面的方向。
[0012][第一实施方式]在图1、2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保冷具1。另外,图3是图2的III-III

的概略剖面图。如图1所示,保冷具1是在由互相面对的膜2、3形成的收容部4的内部填充潜热蓄热材5,在收容部4的周缘贴设有线状的外部密封部6而由此防止具有流动性的潜热蓄热材5的泄漏。另外,外部密封部6是贴合膜2以及膜3的周缘的一部分而由此形成。另外,在图2中,膜2或3成为如与水平面(xy平面)接地般的配置(放置在平面的配置)。在后述的图8、图12中也设为同样。
[0013]另外在收容部4中,黏接收容部4的内部的上面2A以及下面3A的线状的内部密封部7(7A、7B、7C)朝向收容部4的一对的面对的边的内侧延伸。如此内部密封部7是在收容部4的内部中形成为梳状。
[0014]收容部4成为袋状的构成,体积虽然根据用途而不同但在本案专利技术的一方案中假设为0.1l~10l左右。潜热蓄热材5是由具备有保冷性能,在液相状态具有流动性的材料生成。
[0015]潜热蓄热材5优选为水系、长链烃、包含长链烃等的羧酸、乙醇等作为主剂。若考虑相对于不是可燃性、被使用于收容部4的材料,例如线性短支链低密度聚乙烯(LLDPE)等的潜热蓄热材5的耐溶剂性,则特别优选为水系作为潜热蓄热材5。另外,水系指的是水、无机盐水溶液、有机盐水溶液等。另外潜热蓄热材5也可以包含过冷却抑制剂等的添加剂。
[0016]外部密封部6的线宽度从所谓确保既定的线宽度,并使潜热蓄热材5不泄漏的观点来看,优选为5mm以上,可以的话10mm以上。另外从若线宽度粗则未填充潜热蓄热材5的不需要的部分的体积增加而填充潜热蓄热材5的收容部4的面积减少,保冷具1的保冷性能下降的观点来看,外部密封部6的线宽度优选为30mm以下。
[0017]从提高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保冷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收容部,由互相面对的膜形成,在内部填充潜热蓄热材;线状的外部密封部,贴设在所述收容部的周缘,防止潜热蓄热材的泄漏;以及线状的一或多个内部密封部,朝向所述收容部的内侧延伸,黏接所述收容部的所述内部的上面以及下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冷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的膜厚为100μm以上200μm以下。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保冷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密封部朝向所述收容部的一对的面对的长边的内部延伸。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保冷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潜热蓄热材在主剂中使用水,或,无机盐或有机盐的水溶液。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保冷具,其特征在于,若假设相邻的一对的所述内部密封部从所述收容部的一对的面对的边的每个朝向内侧分别延伸,相对于所述收容部的一对的面对的边在平行方向贯通所述保冷具的线,则相邻的一对的内部密封部与所述贯通的线相交。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保冷具,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一对的所述内部密封部从所述收容部的一对的面对的边的每个朝向内侧分别延伸,在所述收容部的一对的面对的边的中央附近接近,被由所述内部密封部以及所述外部密封部分隔的所述潜热蓄热材的流路成为既定的宽度。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保冷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开口部,被设置在所述外部密封部;以及封口部,覆盖所述开口部;其中所述封口部是由所述内部密封部形成的所述潜热蓄热材的所述流路的一端。8.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香村胜一势造恭平黄辉心本并哲内海夕香
申请(专利权)人:夏普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