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软管坡道的型材、设有该型材的软管坡道及相关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26114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6 11: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用于软管坡道的型材、设置有一个或更多个这种型材的软管坡道以及构造软管坡道的方法。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型材包括:壳体,该壳体具有在使用期间搁置在地表面上的底部部分、设置有第一出口平面的第一外端以及设置有第二出口平面的第二外端;通道,该通道从第一出口平面穿过壳体延伸到第二出口平面,并且被配置用于软管通过,其中该通道被大体上设置成具有椭圆形形状,其中第一出口平面被设置成相对于底部部分成第一角度,并且第二出口平面被设置成相对于底部部分成第二角度,并且其中第一角度和第二角度彼此不同。角度和第二角度彼此不同。角度和第二角度彼此不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软管坡道的型材、设有该型材的软管坡道及相关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软管坡道的型材(profile for a hose ramp)。当软管被临时铺设在道路上并且交通必须能够继续通行时,这样的软管坡道通常会在实践中应用。例如,软管涉及用于泵送走多余的水的水软管以及消防软管。
[0002]在实践中使用软管坡道是已知的,例如在发生洪水的情况下,水必须被排出。在这种情况下,可能需要在道路上临时铺设水软管。提供软管坡道以便允许交通得以通行并且以便不损坏软管。这样的软管坡道包括型材,软管位于该型材中或软管被传送穿过该型材。软管坡道还设置有坡道板,使得交通工具可以在软管坡道上驶过而不会损坏软管和/或交通工具。
[0003]软管坡道在实践中出现的局限性是交通工具的离地间隙有限。必须防止的是,交通工具在其前轮已经越过软管坡道的交通工具时其后轮还尚未定位在软管坡道上,并因此使交通工具的下侧与型材的上侧接触。这可能会对交通工具造成损坏。此外,软管坡道可能会被因此从该位置移出,在此期间软管可能会例如变得损坏。
[0004]为此目的,在实践中已知的是,为型材提供椭圆形通道或通路,使得具有相当大尺寸的软管仍然可以被铺设在道路上。在实践中,此处用于软管坡道的型材设置有比上表面更大的底表面。软管坡道从而以期望的方式保持定位在地面上,并且坡道将不会被软管以及传送通过软管的液体的压力联合移位。
[0005]此外,在实践中经常出现的一种现象是,软管坡道的型材还有软管坡道本身可能会像其被提升了一样离开地面。这通常是由于靠近型材的外端所导致的,在该处软管的形状发生变化。在离开型材时,软管在此处经历形状的变化,即从在软管坡道中时的椭圆形形状变化成平常的(自由)圆柱形软管形状。这可能会导致危险的情况,因为带有型材的软管可能开始移动并与人或货物进行接触。由于型材的提升,软管坡道的有效离地间隙也因此成为一个问题。这增加了损坏的几率。
[0006]上面陈述的问题因希望使用更大的软管以及可选地更高的压力而加剧。这尤其发生在大于6英寸的软管中,例如8英寸、10英寸和12英寸的软管。在高达3巴、4巴或甚至更高(例如大约12巴)的更大压力下,这种情况会进一步加剧。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消除或至少减少上面陈述的问题,使得可以通过软管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型材相组合来应用更大的软管和/或更高的压力。
[0008]为此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软管坡道的型材,其中该型材包括:
[0009]-壳体,该壳体具有在使用期间搁置在地表面上的底部部分、设置有第一出口平面的第一外端以及设置有第二出口平面的第二外端;
[0010]-通道,该通道从第一出口平面穿过壳体延伸到第二出口平面,并且被配置用于软管通过,其中该通道被大体上设置成具有椭圆形形状,
[0011]其中第一出口平面被设置成相对于底部部分成第一角度,并且第二出口平面被设置成相对于底部部分成第二角度,并且其中第一角度和第二角度彼此不同。
[0012]型材可以由各种材料制造,这些材料包括铝、铁、钢、塑料和其他合适的材料。软管例如涉及水软管并且用于泵送走多余的水。软管也可以涉及消防软管和其他类型的软管,
特别是用于泵送液体的软管。
[0013]通过为直通输送(throughfeed)通道或直通输送空间提供椭圆形形状,具有相对大的直径的软管可以被放置成处于椭圆形形状,使得可以保持期望的离地间隙。型材的在纵向方向上的外端还设置有第一出口平面和在另一侧上的第二出口平面,所述通道在这两个出口平面之间延伸。这些出口平面用于将软管送入型材中或送出型材。出口平面被设置成相对于底部部分成一定角度。
[0014]出口平面优选地以0
°
和90
°
之间的角度设置,尽管如果需要的话,两个角度中的一个也可以是直角,即90
°
的角度。然而,通过提供角度,实现了底表面大于上表面,并且在实践中确保了型材的稳定定位。此外,通过提供成一定角度的出口平面,软管从在通道中时的强制椭圆形形状到软管的更自然的自由的大体上圆形形状的过渡如同其被型材引导的一样。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角度和第二角度彼此不同。如在型材的侧视图(纵向方向)中观察的,该型材由此获得不对称的形状。
[0016]通常两个或更多个型材在实践中彼此相邻地定位,以便为交通带来足够宽的通路。软管常常在两个相邻型材之间向外膨胀到一定程度,由此这些相邻型材可能被提升和/或移位。两个不同角度的组合一方面保留了型材的良好定位,并且另一方面也确保了对软管的引导。因此,具有相对大的直径(例如8英寸、10英寸或甚至12英寸)的软管可以以有效的方式铺设在道路上,其中底部间隙可以保持在当前标准内。除了用于更大的软管直径的情况,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型材同样可以有利地应对软管中的较高的压力以及较高的压力和较大的软管直径的组合。已经发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不对称的型材使得可以以有效的方式实现这一点。
[0017]如果需要的话,可以由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型材制造软管坡道,其中不对称的型材被设置在外端处。如果多于两个的型材彼此相邻地定位/定位在彼此后面,例如在非常宽的道路的情况下,则如果需要的话,可以应用常规的对称的中部/中间型材,或者甚至多个中间型材。
[0018]型材可以一体地制造,也可以由几部分制造。已经特别发现,型材可以有利地由两部分制造。这对于生产、运输和管理是有利的。
[0019]在有利的实施例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型材还设置有联接元件,该联接元件被配置为在型材使用期间联接到相邻型材的联接元件。
[0020]通过提供联接元件,由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型材制造的软管坡道可以获得更好的稳定性。由此由大软管和/或高压力造成的对型材的所述提升被尤其得到防止。
[0021]联接元件优选地在使用期间被设置在型材的指向下的一侧上或附近。这使得更容易遵循可能不平坦的地表面。联接元件可以以多种方式实施,包括使用钩或其他钩状元件、诸如连接条带的条带、螺柱(press-studs)、销孔连接件或其他合适的连接件。
[0022]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有利实施例中,第一角度在40
°
至60
°
的范围内,优选地在40
°
至50
°
的范围内,并且最优选地在42
°
至50
°
的范围内。
[0023]已经发现,所述范围提供了有效的角度,在该角度下可以应用相对大的软管直径和/或高的压力。
[0024]第二角度优选地在50
°
至75
°
的范围内,优选地在55
°
至70
°
的范围内,并且最优选
地在58
°
至68
°
的范围内。此处值得注意的是,第一角度小于第二角度,并且优选地应用所述范围的组合。已经发现,这样的组合可以甚至更有效地应对更大的直径和/或更高的压力。
[0025]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外的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用于软管坡道的型材,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在使用期间搁置在地表面上的底部部分、设置有第一出口平面的第一外端以及设置有第二出口平面的第二外端;-通道,所述通道从所述第一出口平面穿过所述壳体延伸到所述第二出口平面,并且被配置用于软管通过,其中所述通道被大体上设置成具有椭圆形形状,其中所述第一出口平面被设置成相对于所述底部部分成第一角度,并且所述第二出口平面被设置成相对于所述底部部分成第二角度,并且其中所述第一角度和所述第二角度彼此不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型材,所述型材还包括联接元件,所述联接元件被配置为在使用期间联接到相邻型材的联接元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型材,其中所述联接元件在使用期间被设置在所述型材的指向下的一侧上或附近。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型材,其中所述联接元件包括来自以下组中的至少一种:钩元件、条带、螺柱、销孔连接件。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型材,其中所述第一角度在40
°
至60
°
的范围内,优选地在40
°
至50
°
的范围内,并且最优选地在4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
申请(专利权)人:海特安斯毕尔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