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楼房养殖房舍建设结构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25949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4 12: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楼房养殖房舍建设结构系统,属于楼房养殖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含通风单元和排粪单元,排粪单元包括独立总管、设置于楼舍底部的漏粪板和排粪地沟,排粪地沟的一端底部设置有相通的集粪斗,集粪斗底部通过排粪分管与独立总管相连通,且各层的集粪斗底部均设置有密封塞;通风单元包括通风道和散风窗口,通风道为相邻排粪地沟侧壁之间、排粪地沟侧壁与下层楼舍侧壁之间形成的通道,通风道底部设置有封板,散风窗口在封板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克服现有技术中楼房养殖通风和排粪方式不佳的不足,利用楼房基础建设设置通风系统,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并可以有效避免交叉感染,改善排粪环境和卫生情况。改善排粪环境和卫生情况。改善排粪环境和卫生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楼房养殖房舍建设结构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楼房养殖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楼房养殖房舍建设结构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养殖业中楼房养殖方式得到广泛应用,每个楼层包括过道、单元圈舍区和集粪暗道等,可以有效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楼房养殖方式房舍楼层较多,养殖动物聚集,内部养殖环境的舒适度和卫生情况是尤为重要的,其中又以房舍内部通风结构设计和排粪结构设计是直接影响养殖卫生环境的两大方面,行业内对于楼房养殖的通风方式和排粪方式改进始终是不断追求的目标。
[0003]行业内常见的楼房养殖通风方式普遍采用吊顶式或管道式通风,排粪则采用各层粪斗集粪后逐级下落的方式,均存在明显隐患,通风设计成本较高,对楼层层高要求较高,排粪设计又容易导致交叉感染,卫生情况不佳。目前各种针对性优化建设结构已层出不穷。
[0004]经检索,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16103447567,专利技术创造名称为:一种多层笼养家禽的地沟式通风装置,该申请案公开了一种多层笼养家禽的地沟式通风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室内外空气直接换气通风导致空气质量差的问题。该装置包括地下恒温空间,地下恒温空间设有入风口;地下通道,由主通道和若干的分通道组成,主通道与地下恒温空间连通,所有的分通道均与主通道连通;风机,设置于地下恒温空间内,为空气从地下恒温空间向主通道单向流通提供动力;禽舍,内设有多个恒温空气出风口,恒温空气出风口与分通道之间一一对应并相互连通。该装置地下的恒温空气可以经过导流板进入禽舍内部,主要通过对流方式,提高空间的空气质量
[0005]又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18202484012,专利技术创造名称为:一种猪舍多层刮板式清粪系统,该申请案包括多层饲养室及位于底层的集粪沟,各饲养室内均设有多排的栅栏组,各栅栏组下方设有结构相同的第一粪沟及第二粪沟,第一粪沟及第二粪沟的同一端均设有接粪斗,各层饲养室竖直方向、位置相对应的多个接粪斗均与同一条漏粪管连通,漏粪管的输出口位于集粪沟的上方、且朝向集粪沟;可对不同层次的饲养区域内的粪便进行自动化清理、并且将粪便进行统一收集处理,明显的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
[0006]以上申请案分别涉及对养殖通风系统和排粪系统的优化设计,但实践应用中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行业内也需要更丰富多样的新型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7]1.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8]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楼房养殖通风和排粪方式不佳的问题,拟提供一种楼房养殖房舍建设结构系统,利用楼房基础建设设置通风系统,不占用楼房层高,且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并突破传统排粪方式设计,可以有效避免交叉感染,改善排粪环境和卫生情况。
[0009]2.技术方案
[0010]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0011]本技术的一种楼房养殖房舍建设结构系统,包含通风单元和排粪单元,其中排粪单元包括独立总管,以及设置于各层楼舍底部的漏粪板和排粪地沟,排粪地沟的一端底部设置有与排粪地沟相通的集粪斗,各层的集粪斗底部分别通过排粪分管与独立总管相连通,且各层的集粪斗底部均设置有密封塞;通风单元包括通风道和散风窗口,其中通风道为相邻排粪地沟侧壁之间,以及排粪地沟侧壁与下层楼舍侧壁之间形成的间隙通道,通风道底部设置有封板,封板与排粪地沟底部保持平齐,散风窗口在封板上间隔设置有多个。
[0012]更进一步地,散风窗口上设置有多组调风板,调风板的开度可调节;散风窗口位置处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0013]更进一步地,通风单元还包括在每层楼舍的养殖栏位入口处设置的进口风门,进口风门上设置有多组调风板,调风板的开度可调节。
[0014]更进一步地,进口风门的调风板打开时呈倾斜状态,调风板朝向栏位内侧的一端高度高于朝向外侧的一端高度。
[0015]更进一步地,每层楼舍的出风口位置处设置有风机,入风口位置处设置有湿帘,通风道延伸朝向出风口位置处的端部封闭,通风道朝向湿帘位置处的另一端部保持开口。
[0016]更进一步地,每层楼舍的湿帘上方均设置有喷淋区,喷淋区内设置有喷淋管道和喷淋头,湿帘下方设置有积水区,喷淋区和积水区的位置上下对应。
[0017]更进一步地,楼舍外部设置有供水管道,每层楼舍的喷淋区内喷淋管道均与该供水管道相连,且每层楼舍的积水区一端均通过回水管道与该供水管道相连,喷淋管道和回水管道上均设置有阀门。
[0018]更进一步地,各层楼舍的排粪地沟底壁为水平延伸的光滑平面,排粪地沟内设置有刮粪板,刮粪板与推送动力相连,推送动力驱动刮粪板沿排粪地沟长度方向往返运动,且刮粪板底部紧贴在排粪地沟底壁上,刮粪板底部设置有橡胶耐磨层。
[0019]更进一步地,排粪分管倾斜延伸与独立总管相连,沿靠近独立总管的方向,排粪分管的高度逐渐降低。
[0020]更进一步地,排粪地沟内设置有推送器,该推送器的推送端与密封塞顶部相连,推送器驱动密封塞上下运动,以打开或封闭集粪斗底部。
[0021]3.有益效果
[0022]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3](1)本技术的一种楼房养殖房舍建设结构系统,利用楼房养殖基础建筑原有的排粪地沟结构来对应设置通风道,直接将相邻排粪地沟之间的区域用封板连接封闭底部,通风道本身占据的空间与排粪地沟占据的高度空间保持一致,不额外占据层高,使得每层楼舍的层高可以有效降低,维持在3.6-3.8m即可;且无需整体吊顶或铺设管道,施工成本明显降低。
[0024](2)本技术的一种楼房养殖房舍建设结构系统,采用排粪分管和独立总管相配合,将各层楼舍的粪便处理分开,各层集粪斗底部均设置有密封塞,避免层与层之间出现粪便通道互通的情况,完全实现各层粪便通道隔绝封闭式管理,避免出现交叉感染,也避免出现气味互串,养殖安全性和卫生都有明显改善。
[0025](3)本技术的一种楼房养殖房舍建设结构系统,每层楼舍的养殖栏位入口处还设置有进口风门,进口风门的开度可调节,进口风门的设计实现了与通风道的良好配合,能够在不同季节进行选择性通风方式,更有利于保障养殖环境的舒适。
[0026](4)本技术的一种楼房养殖房舍建设结构系统,进口风门的调风板打开时呈倾斜状态,调风板朝向栏位内侧的一端高度高于朝向外侧的一端高度,使风流通进入时保持倾斜从上部逐渐进风的方式,防止凉风直接吹至养殖动物身上,避免造成不适疾病。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技术中通风单元的正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本技术中通风单元的侧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9]图3为本技术中通风单元的侧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0]图4为本技术中湿帘的设置结构示意图;
[0031]图5为本技术中排粪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6为图5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3]示意图中的标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楼房养殖房舍建设结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通风单元和排粪单元,其中排粪单元包括独立总管(200),以及设置于各层楼舍底部的漏粪板(101)和排粪地沟(102),排粪地沟(102)的一端底部设置有与排粪地沟(102)相通的集粪斗(210),各层的集粪斗(210)底部分别通过排粪分管(220)与独立总管(200)相连通,且各层的集粪斗(210)底部均设置有密封塞(211);通风单元包括通风道(103)和散风窗口(104),其中通风道(103)为相邻排粪地沟(102)侧壁之间,以及排粪地沟(102)侧壁与下层楼舍侧壁之间形成的间隙通道,通风道(103)底部设置有封板(106),封板(106)与排粪地沟(102)底部保持平齐,散风窗口(104)在封板(106)上间隔设置有多个。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楼房养殖房舍建设结构系统,其特征在于:散风窗口(104)上设置有多组调风板,调风板的开度可调节;散风窗口(104)位置处设置有温度传感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楼房养殖房舍建设结构系统,其特征在于:通风单元还包括在每层楼舍的养殖栏位入口处设置的进口风门(130),进口风门(130)上设置有多组调风板,调风板的开度可调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楼房养殖房舍建设结构系统,其特征在于:进口风门(130)的调风板打开时呈倾斜状态,调风板朝向栏位内侧的一端高度高于朝向外侧的一端高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楼房养殖房舍建设结构系统,其特征在于:每层楼舍的出风口(140)位置处设置有风机,入风口位置处设置有湿帘(120),通风道(103)延伸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超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斯高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