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通道下穿迁改后箱涵的结构体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5909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4 12: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地下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下通道下穿迁改后箱涵的结构体系,包括迁改后箱涵、地下通道和局部盖挖支护结构,所述迁改后箱涵的正下方与所述地下通道相交处施做有局部盖挖支护结构,所述局部盖挖支护结构内具有沿所述地下通道长度方向延伸的盖挖预留通道,所述地下通道从所述盖挖预留通道中穿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先施工局部盖挖支护结构,为后期施工地下通道提供盖挖条件,再将原箱涵迁改至设计位置,后期施工地下通道时,可不再从地面明挖,直接对迁改后箱涵下方的局部盖挖支护结构内的盖挖预留通道中的土方进行水平开挖,在盖挖预留通道内施工地下通道,使地下通道下穿迁改后箱涵,能够实现大型箱涵一次永久改迁,造价低,工期短。工期短。工期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通道下穿迁改后箱涵的结构体系


[0001]本技术属于地下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地下通道下穿迁改后箱涵的结构体系。

技术介绍

[0002]地铁车站一般沿道路平行布置,为实现过街条件,相应设置地下通道。车站主体围护施工前需将与主体结构纵向平行的既有大型箱涵迁改至道路另一侧,迁改后的箱涵势必与地下通道相交。在施工地下通道前需将箱涵二次改迁复原。该方法迁改次数多,费用高,工期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地下通道下穿迁改后箱涵的结构体系,能够实现大型箱涵一次永久改迁,造价低,工期短。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地下通道下穿迁改后箱涵的结构体系,包括迁改后箱涵、地下通道和局部盖挖支护结构,所述迁改后箱涵的正下方与所述地下通道相交处施做有局部盖挖支护结构,所述局部盖挖支护结构内具有沿所述地下通道长度方向延伸的盖挖预留通道,所述地下通道从所述盖挖预留通道中穿过。
[0005]进一步地,所述迁改后箱涵位于车站主体的一侧。
[0006]进一步地,所述局部盖挖支护结构包括先期围护结构和临时盖板,所述地下通道沿其长度方向的两侧均设有先期围护结构,所述临时盖板的两侧分别与所述地下通道两侧的所述先期围护结构的顶部连接;所述先期围护结构和所述临时盖板形成所述盖挖预留通道。
[0007]更进一步地,所述先期围护结构包括先期围护墙或先期围护桩。
[0008]更进一步地,所述先期围护墙或所述先期围护桩的顶部设有先期冠梁,所述临时盖板的两侧分别所述地下通道两侧的所述先期冠梁连接。
[0009]更进一步地,所述地下通道的顶面与所述临时盖板的底面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
[0010]进一步地,所述迁改后箱涵与所述地下通道上下垂直布置。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2](1)本技术提供的地下通道下穿迁改后箱涵的结构体系能够实现大型箱涵一次永久改迁,造价低,工期短;
[0013](2)本技术先在原箱涵的迁改设计位置的正下方与地下通道设计位置相交处施工局部盖挖支护结构,为后期在相交处施工地下通道提供盖挖施工条件,再将原箱涵迁改至设计位置,后期施工地下通道时,可不再从地面明挖,直接对迁改后箱涵下方的局部盖挖支护结构内的盖挖预留通道中的土方进行水平开挖,在盖挖预留通道内施工地下通道,实现地下通道下穿迁改后箱涵,避免后期施工地下通道时还要再次迁改箱涵,且地下通道的整体性和防水效果好。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1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地下通道下穿迁改后箱涵的结构体系的平面布置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局部结构体系的平面布置图;
[0017]图3为图2的a-a视图;
[0018]图中:1、车站主体,2、地下通道,3、原箱涵,4、迁改后箱涵,5、局部盖挖支护结构,6、先期围护桩,7、先期冠梁,8、临时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1]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22]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地下通道下穿迁改后箱涵的结构体系,包括迁改后箱涵4、地下通道2和局部盖挖支护结构5,所述迁改后箱涵4的正下方与所述地下通道2相交处施做有局部盖挖支护结构5,所述局部盖挖支护结构5内具有沿所述地下通道2长度方向延伸的盖挖预留通道,所述地下通道2从所述盖挖预留通道中穿过。本实施例在迁改后箱涵4的正下方与待施工地下通道2相交处施工有局部盖挖支护结构5,为盖挖施工提供条件,后期相交处施工地下通道2时,可不再从地面明挖,直接对迁改后箱涵4下方的局部盖挖支护结构5内的盖挖预留通道中的土方进行水平开挖,在盖挖预留通道内施工地下通道,实现地下通道2下穿迁改后箱涵4,能够实现大型箱涵一次永久改迁,造价低,工期短,可以应用于城市地下轨道交通等地下工程

[0023]进一步地,所述迁改后箱涵4位于车站主体1的一侧,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将原箱涵3迁改至车站主体1的一侧,避免与车站主体1冲突。
[0024]进一步地,所述局部盖挖支护结构5包括先期围护结构和临时盖板8,所述地下通道2沿其长度方向的两侧均设有先期围护结构,所述临时盖板8的两侧分别与所述地下通道
2两侧的所述先期围护结构的顶部连接;所述先期围护结构和所述临时盖板8形成所述盖挖预留通道,为盖挖施工地下通道2提高条件。本实施例中,临时盖板8在地下通道2施工完成后可以拆除,也可以保留。
[0025]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先期围护结构为先期围护墙或先期围护桩6。更进一步地,所述先期围护墙或所述先期围护桩6的顶部还设有先期冠梁7,所述临时盖板8的两侧分别所述地下通道2两侧的所述先期冠梁7连接。
[0026]更进一步地,所述地下通道2的顶面与所述临时盖板8的底面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
[0027]进一步地,所述迁改后箱涵4与所述地下通道2上下垂直布置,以节省局部盖挖支护结构5的造价和工期。
[0028]本实施例还提供上述的地下通道下穿迁改后箱涵的结构体系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9]1)在原箱涵3的迁改设计位置的正下方与地下通道2设计位置相交处施工局部盖挖支护结构5,为后期在相交处施工地下通道2提供盖挖施工条件;
[0030]局部盖挖支护结构5的具体施工步骤为:先在地下通道2设计位置的两侧施工先期围护墙或先期围护桩6,然后开挖土方,在先期围护墙或先期围护桩6的顶部施工先期冠梁7,并在先期冠梁7之间施工临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通道下穿迁改后箱涵的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迁改后箱涵、地下通道和局部盖挖支护结构,所述迁改后箱涵的正下方与所述地下通道相交处施做有局部盖挖支护结构,所述局部盖挖支护结构内具有沿所述地下通道长度方向延伸的盖挖预留通道,所述地下通道从所述盖挖预留通道中穿过。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通道下穿迁改后箱涵的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迁改后箱涵位于车站主体的一侧。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通道下穿迁改后箱涵的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局部盖挖支护结构包括先期围护结构和临时盖板,所述地下通道沿其长度方向的两侧均设有先期围护结构,所述临时盖板的两侧分别与所述地下通道两侧的所述先期围护结构的顶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敏雷崇曹文轩余行高福华雷铎尹进赵静静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