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正下型背光装置,依序包括:反射板;多个点状光源;及光扩散板。在光扩散板的光出射面,设有分离像形成部件的细微凹凸结构。通过细微凹凸结构,在点状光源A,B,C,D投影于光扩散板的位置A↓[0],B↓[0],C↓[0],D↓[0]所包围区域之中的特定区域W内能够观察到在多个点状光源之中的对于构成面积最小且周长最短的凸四角形的四个点状光源A,B,C,D的光出射面的各像A↓[1],B↓[1],C↓[1],D↓[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正下型背光装置,特别是关于包括多个点状光源,可高 度地抑制发光面的亮度不均的正下型背光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液晶显示器用的背光装置,广泛地使用例如依序包括反 射板;大致平行配置的多条线状光源(例如,冷阴极管);及光扩散板,其是在如此的正下型背光装置的发光面,线状光源的正上部分的亮度高,而随 着由该正上部分离开亮度有变低的倾向,有产生周期性的亮度不均的情开1/因此,例如,在专利文献l(日本特开平6-273760号公报),公开有将条 紋图样或点状的光量补正图案印刷在光扩散板,减低照射于线状光源的真 上部分的光量,相对地增加照射于线状光源间的光量的方法。但是,以该 方法,由于会以光量补正图案遮断光量的一部分,故会降低线状光源所照 射的光量利用率,而有无法得到充分的亮度的问题。又,近年,由可边抑制消耗电力而可发挥充分的亮度的观点,有代替 冷阴极管等的线状光源利用LED(发光二极管)等的点状光源。但是,作为正 下型背光装置的光源利用点状光源时,仍与前述同样地有在发光面产生亮 度不均的问^_。因此,例如,专利文献2(日本技术专利技术登记第3114467 号公报),公开通过该光导锥体减低发光面的亮度不均的方案,该方案包括 反射板;多个点状光源;光扩散板,在该光扩散板光入射面及光出射面的 两面形成棱镜状光导锥体。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专利文献2,仅只公开了在光扩散板的两表面设置光导锥体的结 构,并未公开任何关于更高水准地减低亮度不均者。因此,以专利文献2所示方法,有并不一定可充分地抑制发光面的亮度不均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可高度地抑制发光面的亮度不均的正下型背光装置。为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者经过研究结果发现,通过设置像形成位置 调整部件,该像形成位置调整部件在光出射出面的特定区域内能够观察到 由多个点状光源中的构成面积最小且周长最短的凸四角形的四个点状光源 在光扩散板的光出射面的各点状光源的各像,能够高度地抑制发光面的亮 度不均,根据该见识完成本专利技术。即,根据本专利技术,可提供下述正下型背光装置。(A) —种正下型背光装置,其是依序包括反射板、多个点状光源及将该入射的光由光出射面扩散并且出射的光扩散板;在上述反射板及上述 光扩散板至少任一个之上设有像形成位置调整部件,其在上述多个点状 光源之中选择构成面积最小且周长最短的凸四角形的四个点状光源A, B, C, D时,在上述点状光源A, B, C, D投影于上述光扩散板位置AG, B0, Co, Do所包围的区域之中,在满足下述关系(1) (4)的特定区域内能够观察 到在上述光出射面的各点状光源A, B, C, D的各像Ai, B!, d, D!:0.8xL(AoC。:pL(AoAD〉0.2xL(AoCo)……(1)0.8xL(AoCo)〉L(C(A)X).2xL(AoCo)……(2)0.8xL(BoDo)〉L(B()BD〉0.2xL(BoDo)……(3)0,8xL(B。Do)〉L(D(A)X).2xL(BoDo)……(4)(其中,L(XY)表示线XY长度)。再者,所谓点状光源的像是指由光出射侧观察光出射面时,利用反 射板或光扩散板等,会在由光扩散板的点状光源的正上位置(将点状光源投 影于光扩散板的位置;点状光源的原本的位置)分离的位置观察的点状光源 的像(在本案中有称为分离像的情况)。再者,点状光源的像无法明确地观察 时,以亮度计测定时成为高亮度之处为分离像的位置。 一般而言,由设有 来自 一 个点状光源的两个以上的分离像,但为确认各分离像是来自那 一 点状光源者,在对某点状光源设置遮盖等由光扩散板的光出射侧观察时,能 够通过确定不能视认的分离像而进行。又,在设有一个点状光源的多个分 离像时,关于所有这些分离像需要满足上述关系。再者,上述关系只要对 可选择的凸四角形的至少一部成立即可。又,测定各点状光源间的距离时,成为各点状光源的基准的位置是各 点状光源的中心位置。即,选择构成面积最小且周长最短的凸四角形的四个点状光源A, B, C, D时,只要将各点状光源的中心位置作为基准选择 即可。L(AqA!), L(BoBi), L(CoQ), L(D(A)不满足上述关系(1) (4)时,分离 像变的太接近点状光源的正上位置,有在发光面产生亮度不均的缺点。但 是,通过分离像的位置与点状光源的正上位置的关系满足上述关系(1)~(4), 成可在点状光源与点状光源的中间区域观察到分离像,加上点状光源的正 上位置在该中间部位也可得到充分的亮度。因此,可更加抑制发光面的亮 度不均。在此,像形成位置调整部件,可仅设于光扩散板,也可仅设于反射板, 再者,也可设于光扩散板及反射板双方。(B) 上述正下型背光装置,其中选择上述自由像Ap Bp d, D,的两 个像的间隔之中最短间隔LP,满足下述(5)、 (6)关系L(AoCo)x0.5 > LP > L(A。Co)x0.1...…(5) L(B。Do)x0.5 > LP > L(B。Do)x(U……(6)。如此地,分离像相互的间隔LP,通过满足上述关系(5)、 (6),可进一步 抑制发光面的亮度不均。再者,成为分离像的基准的位置是各分离像的中 心位置(亮度最高的位置)。即,分离像相互的间隔LP是将各分离像的中心 位置相互连结的线的长度。(C) 上述正下型背光装置,其中上述像形成位置调整部件是形成在上 述光入射面及/或上迷光出射面的细微凹凸结构,该细4敖凹凸结构,至少具 有三个平面的多棱锥体沿着规定的方向(某一方向或相互交叉的多个方向) 多个排列的结构。通过在光扩散板的表面设细微凹凸结构,由于由点状光源出射的光在 细微凹凸结构的表面折射,而能够沿着点状光源的正上以外的位置的光扩 散板的厚度方向的方向出射,所以分离像能够在以适当的间隔分散的较优选的位置观察到。因此,可高度的抑制发光面的亮度不均。(D) 上述正下型背光装置,其中上述细微凹凸结构是形成在上迷光出 射面。(E) 正下型背光装置,其中上述光扩散板是形成为俯视为略长方形状, 上述多个点状光源是沿着上迷光扩散板的纵方向及横方向以规定间隔配 置,上述多个多棱锥体是沿着与上述纵方向及横方向交叉的规定方向排列。(F) 上述正下型背光装置,其中对应上述点状光源的像的在对应该点状 光源的外缘的位置作为上述光扩散板的法线方向的亮度的正面亮度是在该 像的正面亮度的最大值的15~100%。在此,所谓点状光源的外缘是指点状光源的光取出部分的外缘,例如, 在点状光源是以发光部、包覆发光部的非透明性框体、及在上述框体的前 面,出射来自发光部的光的透明部分所构成时,所述点状光源的外缘是指 上述透明部分的外缘。(G) 上述正下型背光装置,其中上述像,在正面亮度成最大的位置测 定时,在对于上述光扩散板的法线方向倾斜15。的方向的亮度,是上述法线 方向亮度的正面亮度的20%以上未满100%。(H) 上述正下型背光装置,其中构成上述凹凸结构的平面的中心线平 均粗糙度Ra,在上述光扩散板的雾度未满20%时为3微米> Ra > 0.05微米, 上述光扩散板的雾度为20%以上100%以下时为2微米》RaX).0001微米。(I) 上述正下型背光装置,其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正下型背光装置,依序包括:反射板、多个点状光源及将来自这些点状光源的直射光及在上述反射板的反射光由光入射面入射而将该入射的光由光出射面扩散并且出射的光扩散板; 在上述反射板及上述光扩散板至少任一个之上设有: 像形成位置调整部 件,其在上述多个点状光源中选择构成面积最小且周长最短的凸四角形的四个点状光源A,B,C,D时,在上述点状光源A,B,C,D投影于上述光扩散板的位置A↓[0],B↓[0],C↓[0],D↓[0]被包围的区域之中,在满足下述关系(1)~(4)的特定区域内能够观察到在上述光出射面中各点状光源A,B,C,D的各像A↓[1],B↓[1],C↓[1],D↓[1]: 0.8×L(A↓[0]C↓[0])>L(A↓[0]A↓[1])>0.2×L(A↓[0]C↓[0])……(1) 0 .8×L(A↓[0]C↓[0])>L(C↓[0]C↓[1])>0.2×L(A↓[0]C↓[0])……(2) 0.8×L(B↓[0]D↓[0])>L(B↓[0]B↓[1])>0.2×L(B↓[0]D↓[0])……(3) 0.8×L (B↓[0]D↓[0])>L(D↓[0]D↓[1])>0.2×L(B↓[0]D↓[0])……(4) 其中,L(XY)表示线XY长度。...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铃木敏朗,塚田启介,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