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振片及采用该偏振片的液晶显示面板和液晶显示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5225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偏振片及采用该偏振片的液晶显示面板和液晶显示器。一种偏振片,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一第一保护层、一偏振片基体、一第二保护层、一感压胶及一离型膜,其中该偏振片一侧进一步包括一扩散层。(*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提供一种偏振片及采用该偏振片的液晶显示面板和液晶显示器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器由于具有轻薄,省电,无辐射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各种信息、通讯、消费性产品之中。一般液晶显示器包括一液晶显示面板,一背光模组和一外框。由于液晶显示面板中液晶本身不具发光特性,因而,为达到显示效果,一般由背光模组向液晶显示面板供应辉度充分且分布均匀的面光源。请参阅图1,是一种现有技术液晶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该液晶显示器100包括一液晶显示面板110,一背光模组120和一外框130。该液晶显示面板110和背光模组120由外框130组装。该液晶显示面板110包括第一基板111、第二基板113、液晶层112、第一偏振片114和第二偏振片115。该液晶层112夹在第一基板111与第二基板113之间形成一显示区。该第一偏振片114和第二偏振片115分别设置在第一基板111与第二基板113外表面。该背光模组120从上到下依次排列的第一扩散片121、第一集光片122、第二集光片123、第二扩散片124、一导光板125、光源126和一反射片127,其中该光源126是若干个冷阴极荧光灯管。该光源126发出的光束直接或经由反射片127反射传输至导光板125,再由第二扩散片124、第二集光片123、第一集光片122和第一扩散片121配合将光束转变成面光源射出,并传输至液晶显示面板110。该背光模组120的扩散片121,能增加光学均匀性,然而由于背光模组已采用多种光学膜组件,背光模组组装困难。且背光模组120顶部的第一扩散片121材质较薄且易折损,实际组装时容易弯曲产生不可恢复的折纹,从而影响产品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背光模组组装困难和扩散片产生折纹的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能简化背光模组组装并能避免产生扩散片折纹的偏振片。为克服背光模组组装困难和扩散片产生折纹的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能简化背光模组组装并能避免产生扩散片折纹的液晶显示面板。为克服背光模组组装困难和扩散片产生折纹的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能简化背光模组组装并能避免产生扩散片折纹的液晶显示器。一种偏振片,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一第一保护层、一偏振片基体、一第二保护层、一感压胶及一离型膜,其中该偏振片一侧进一步包括一扩散层。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一第一偏振片、一第一基板、一液晶层、一第二基板和一第二偏振片,其中该液晶层夹在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形成一显示区,该第二偏振片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一第一保护层、一偏振片基体、一第二保护层、一感压胶及一离型膜,其中该第二偏振片一侧进一步包括一扩散层。一种液晶显示器,其包括一液晶显示面板、一背光模组和一外框,该液晶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由外框组装,液晶显示面板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一第一偏振片、一第一基板、一液晶层、一第二基板和一第二偏振片,其中该液晶层夹在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形成一显示区,该第二偏振片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一第一保护层、一偏振片基体、一第二保护层、一感压胶及一离型膜,其中该第二偏振片一侧进一步包括一扩散层。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提供一种散射偏振片及采用该散射偏振片的液晶显示面板和液晶显示器,该散射偏振片具有一扩散层,该扩散层是由透明胶体粘合扩散粒子,使其具有扩散功能,从而能取代一扩散片,而减低组装使用多层材料的复杂性。并由此能取消背光模组第一扩散片,避免第一扩散片由于轻薄易弯折而产生折纹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现有技术液晶显示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液晶显示器一较佳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第二偏振片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是本技术液晶显示器一较佳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该液晶显示器200包括一液晶显示面板210、一背光模组220和一外框230。该液晶显示面板210与背光模组220由外框230组装。该液晶显示面板210包括一第一基板211、一第二基板213、一液晶层212、一第一偏振片214和一第二偏振片215。该液晶层212夹在第一基板211与第二基板213之间形成一显示区。该第一偏振片214和第二偏振片215分别设置在第一基板211和第二基板213外表面。该背光模组220从上到下依次排列的第一集光片221、第二集光片222、下扩散片223、导光板224、光源225和反射片226。该第一集光片221设置在背光模组220的顶层。该光源225是若干个并行排列的冷阴极荧光灯管,其设置在该导光板224下侧。该光源还可以为发光二极管。请参阅图3,是该第二偏振片215的结构示意图。该第二偏振片215从上到下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一第一保护层2151、一偏振片基体2152、一第二保护层2153、一感压胶2154及一离型膜2155,其中该第二偏振片215进一步包括一扩散层2156,该扩散层2156与该离型膜2155层叠设置。该扩散层2156是用透明胶体(图未示)粘合扩散粒子2157并涂布于该离型膜2155表面,再由紫外光照射后干燥固定,其具有扩散功能。该扩散粒子2157大小一致,散射均匀,且粒径在微米数量级。本实施方式还可做如下变化,即该扩散层2156也可设置于该第一保护层2151上。另外,该扩散粒子其粒径不限于微米数量级,其大小不限于某一特定范围,其能对光束产生散射效果即可。该背光模组光源225产生的光束直接传输或经由反射片226反射至导光板224,并经下扩散片223扩散成为面光源后均匀射出,再依次由第二集光片222和第一集光片221将分散的光集中在一定角度出射,并传输至液晶显示面板210上。该液晶显示面板210底部的第二偏振片215将光束进行扩散并偏极化,再依次通过第二基板213、液晶层212、第一基板211和第一偏振片214后出射。本实施方式液晶显示面板210的第一基板211和第二基板213之间可进一步包括彩色滤光片和薄膜晶体管,该彩色滤光片和薄膜晶体管设置在液晶层212的两侧,并分别邻近第一基板211和第二基板213设置。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偏振片215包括一扩散层2156,该扩散层2156具有扩散粒子2157,能对光束进行扩散,从而能减少一扩散片,因此具有减小组装使用多种光学膜组件的复杂性和降低成本的功效。并由此能取消背光模组220的上扩散片,避免该扩散片由于轻薄易弯折而产生折纹的问题。权利要求1.一种偏振片,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一第一保护层、一偏振片基体、一第二保护层、一感压胶及一离型膜,其特征在于该偏振片一侧进一步包括一扩散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振片,其特征在于该扩散层是由透明胶体与扩散粒子粘合形成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偏振片,其特征在于该扩散层与该离型膜层叠设置。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偏振片,其特征在于该扩散层与该第一保护层层叠设置。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偏振片,其特征在于该扩散粒子大小均匀。6.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一第一偏振片、一第一基板、一液晶层、一第二基板和一第二偏振片,其中该液晶层夹在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形成一显示区,该第二偏振片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一第一保护层、一偏振片基体、一第二保护层、一感压胶及一离型膜,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偏振片一侧进一步包括一扩散层。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扩散层与该离型膜层叠设置。8.如权利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偏振片,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一第一保护层、一偏振片基体、一第二保护层、一感压胶及一离型膜,其特征在于:该偏振片一侧进一步包括一扩散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立均
申请(专利权)人: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