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直径盾构隧道联络通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5191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4 12: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大直径盾构隧道联络通道结构,包括通道主体和两个钢管,两个所述钢管位于所述通道主体的两端,两个所述钢管与盾构隧道连通,两个所述钢管内设置有滑动板,滑动板呈左右对称的圆缺状结构,滑动板的上侧外沿和下侧外沿设置有滚珠,两个所述钢管内壁对应的位置设置有滑槽,滑槽沿着钢管的轴向延伸,滚珠滑动设置在滑槽内,两个所述钢管内还间隔设置有一对环形挡板,一对环形挡板分居于滑动板的前后两侧,一对环形挡板遮蔽两个所述钢管与滑动板间的间隙,滑动板以能够分别滑动至与一对环形挡板接触的方式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工厂预制钢管,然后在现场安装在通道主体两端,并且能较好地避免施工过程对盾构隧道的影响。的影响。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直径盾构隧道联络通道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盾构隧道施工。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大直径盾构隧道联络通道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盾构隧道联络结构可以降低单条隧道发送意外时所造成的损失,当一条隧道发生意外时,受困人员可以经联络通道转移到另一条隧道,同时救援人员可以从另一条隧道经联络通道进入发生意外的隧道进行救援。但是,联络通道存在施工难度大、风险大的缺陷,较易发生坍塌、涌水,而目前的联络通道对该类事故的防护较弱。因此,亟需设计一种能够一定程度克服上述缺陷的联络通道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大直径盾构隧道联络通道结构,通过在工厂预制钢管,然后在现场安装在通道主体两端,并且能较好地避免施工过程对盾构隧道的影响。
[0004]为了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大直径盾构隧道联络通道结构,包括通道主体和两个钢管,两个所述钢管分别位于所述通道主体的两端,两个所述钢管与盾构隧道连通,两个所述钢管内设置有滑动板,所述滑动板呈左右对称的圆缺状结构,所述滑动板的上侧外沿和下侧外沿设置有滚珠,两个所述钢管内壁对应的位置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沿着所述钢管的轴向延伸,所述滚珠滑动设置在所述滑槽内,两个所述钢管内还间隔设置有一对环形挡板,一对所述环形挡板分居于所述滑动板的前后两侧,一对所述环形挡板遮蔽两个所述钢管与所述滑动板间的间隙,所述滑动板以能够分别滑动至与一对所述环形挡板接触的方式设置。
[0005]优选的是,所述的大直径盾构隧道联络通道结构,所述滑动板与所述钢管同轴设置,所述滑动板与两个所述钢管的间隙能够使人通过。
[0006]优选的是,所述的大直径盾构隧道联络通道结构,所述滑动板的两侧表面设置有拉手。
[0007]优选的是,所述的大直径盾构隧道联络通道结构,一对所述环形挡板的内环边沿轴向延伸形成环形凸起,所述滑动板两侧表面对应的位置形成有环形凹槽,当所述滑动板与所述环形挡板接触时,所述环形凸起与所述环形凹槽配合。
[0008]优选的是,所述的大直径盾构隧道联络通道结构,所述环形凹槽内设置有橡胶圈。
[0009]优选的是,所述的大直径盾构隧道联络通道结构,所述钢管的内壁和所述滑动板的表面均设置有防水层。
[0010]本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11]本技术将在工厂预制的钢管运输至施工现场,安装于联络通道两端,在施工过程中联络通道出现坍塌等意外时,能够封闭钢管,减少对盾构隧道的影响,在施工完成后,当一盾构隧道出现事故时,能够封闭钢管,保护另一盾构隧道以及联络通道。
[0012]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钢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滑动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0017]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0018]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大直径盾构隧道联络通道结构,包括通道主体2和两个钢管3,两个所述钢管3分别位于所述通道主体2的两端,两个所述钢管3与盾构隧道1连通,两个所述钢管3内设置有滑动板301,所述滑动板301呈左右对称的圆缺状结构,所述滑动板301的上侧外沿和下侧外沿设置有滚珠303,两个所述钢管3内壁对应的位置设置有滑槽304,所述滑槽304沿着所述钢管3的轴向延伸,所述滚珠303滑动设置在所述滑槽304内,两个所述钢管3内还间隔设置有一对环形挡板302,一对所述环形挡板302分居于所述滑动板301的前后两侧,一对所述环形挡板302遮蔽两个所述钢管3与所述滑动板301间的间隙,所述滑动板301以能够分别滑动至与一对所述环形挡板302接触的方式设置。
[001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钢管3的直径与通道主体2的设计直径匹配即可。两个钢管3分别与两条盾构隧道1连通,即两个钢管3安装在联络通道与两条盾构隧道的结合部位。两个钢管3内设置滑动板301,滑动板301左右两侧被对称切除,呈圆缺状,活动板上下两侧(弧形部分)设置有滚珠303,滚珠303与对应设置在钢管3内的滑槽304滑动配合。环形挡板302分居于滑动板301的前后两侧,滑动板301可向前后两侧滑动至与环形挡板302接触,以封闭环形挡板302的内环,从而将钢管3封闭。使用时,首先施工通道主体的端部区域,然后安装钢管3,随后对通道主体2继续施工,直至安装好另一端的钢管,在施工过程中联络通道出现坍塌、涌水等事故时,除了可以人为用滑动板301封闭钢管3,即封闭联络通道,流动的泥土和水产生的推力也能够驱动滑动板301滑动至封闭钢管3,减少对盾构隧道的影响,在施工完成后,当一盾构隧道出现事故时,泥土和水的推力也能够推动滑动板以闭合钢管3,减少对另一盾构隧道以及联络通道的影响。可以看出,本技术方案能较好地避免施工过程对盾构隧道的影响,并且能够在危急情况自动封闭钢管。
[0020]在另一些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大直径盾构隧道联络通道结构,所述滑动板301与所述钢管3同轴设置,所述滑动板301与两个所述钢管3的间隙能够使人通过。本技术方案中,滑动板301被切削的部分能够供人行走通过即可,两个环形挡板302的间距可根据需要确定,能够方便人通过即可。
[0021]在另一些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大直径盾构隧道联络通道结构,所述滑动板301的两侧表面设置有拉手305。本技术方案中,拉手305方便操作人员拉动滑动板301封闭钢管3。
[0022]在另一些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大直径盾构隧道联络通道结构,一对所述环形挡板302的内环边沿轴向延伸形成环形凸起3021,所述滑动板301两侧表面对应的位置形成有环形凹槽3011,当所述滑动板301与所述环形挡板302接触时,所述环形凸起3021与所述环形凹槽3011配合。本技术方案中,通过环形凸起3021和环形凹槽3011的卡合,使得滑动板301对联络通道的封闭更加严密。
[0023]在另一些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大直径盾构隧道联络通道结构,所述环形凹槽3011内设置有橡胶圈。本技术方案中,通过橡胶圈提升了滑动板301的防水能力。
[0024]在另一些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大直径盾构隧道联络通道结构,所述钢管3的内壁和所述滑动板301的表面均设置有防水层。本技术方案中,防水层提升了钢管3和滑动板301的防水能力,减缓钢管3和滑动板301的锈蚀。
[0025]这里说明的设备数量和处理规模是用来简化本技术的说明的。对本技术大直径盾构隧道联络通道结构的应用、修改和变化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0026]尽管本技术的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大直径盾构隧道联络通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通道主体和两个钢管,两个所述钢管分别位于所述通道主体的两端,两个所述钢管与盾构隧道连通,两个所述钢管内设置有滑动板,所述滑动板呈左右对称的圆缺状结构,所述滑动板的上侧外沿和下侧外沿设置有滚珠,两个所述钢管内壁对应的位置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沿着所述钢管的轴向延伸,所述滚珠滑动设置在所述滑槽内,两个所述钢管内还间隔设置有一对环形挡板,一对所述环形挡板分居于所述滑动板的前后两侧,一对所述环形挡板遮蔽两个所述钢管与所述滑动板间的间隙,所述滑动板以能够分别滑动至与一对所述环形挡板接触的方式设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直径盾构隧道联络通道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甲佳高航李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