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小型真空炉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24968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4 12: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真空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实验室小型真空炉加热装置。其为结构简单小巧、使用方便且加热效果理想的实验室加热装置。包括四面围挡式保温屛,设置于保温屛内的加热铜块,在加热铜块内设置多个通孔内腔,每个通孔内腔均设置有一加热棒,加热棒与所在通孔内腔间以一陶瓷护套绝缘。多个加热棒两两一组,每组内的两个加热棒上、下对称设置,每个加热棒的两端均伸出所在通孔内腔外,每组加热棒中,通过导电夹将上下两加热棒伸出的端部连接为一体;各导电夹间以铜绞线相连,铜绞线外套有用于绝缘的玻璃纤维护管;一组加热棒的夹取中,导电夹分为左半部及右半部,将加热棒端部夹于中间后,左半部与右半部扣合为一整体,并以紧固件紧固。以紧固件紧固。以紧固件紧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实验室小型真空炉加热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真空炉
,尤其涉及一种实验室小型真空炉加热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当前的真空行业需求中,有好多的小型实验炉,这些炉型由于在实验室内,一般要求炉体设计要精致,看起来小巧,占空间较小,同时所需加工的工件也比较精致,这样一来就大多数不需要传统的那种相对来说比较复杂的加热室。而需要结构简单、比较精巧且使用方便,同时又能满足加热需求的加热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实验室小型真空炉加热装置,其为结构简单小巧、使用方便且加热效果理想的实验室加热装置。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包括四面围挡式保温屛,设置于保温屛内的加热铜块,在加热铜块内设置多个通孔内腔,每个通孔内腔均设置有一加热棒,加热棒与所在通孔内腔间以一陶瓷护套绝缘。
[0005]多个加热棒两两一组,每组内的两个加热棒上、下对称设置,每个加热棒的两端均伸出所在通孔内腔外,每组加热棒中,通过导电夹将上下两加热棒伸出的端部连接为一体(具体地,每组加热棒中,一侧通过第一导电夹将上下两加热棒伸出的端部连接为一体,另一侧通过第二导电夹将上下两加热棒伸出的端部连接为一体)。
[0006]各导电夹间以铜绞线相连,且铜绞线外套有用于绝缘的玻璃纤维护管。
[0007]一组加热棒的夹取中,导电夹分为左半部及右半部,左半部及右半部相对而设,将加热棒端部夹于中间后,左半部与右半部扣合为一整体,并以紧固件紧固。且左半部与右半部上均设置有上下两半圆凹槽,两半部的上半圆凹槽扣合后形成整圆,用于放置上加热棒,下半圆凹槽扣合后形成整圆,用于放置下加热棒。
[0008]进一步地,所述加热铜块采用紫铜块。
[0009]进一步地,所述加热棒采用硅碳棒,且该硅碳棒外套有用于绝缘的陶瓷护管。
[0010]更进一步地,一根硅碳棒的两端各套有一陶瓷护管,(其中,一陶瓷护管套于硅碳棒一端,另一陶瓷护管套于硅碳棒另一端,)两陶瓷护管填充满通孔内腔(满足其不掉落),使得硅碳棒支承于通孔内腔内且不育通孔内腔相接触。(硅碳棒中部与通孔内腔间形成散热区)。
[0011]更进一步地,导电夹夹于套有陶瓷护管的硅碳棒上。(导电夹的固定可以限制陶瓷护管的串动。)进一步地,所述保温屏为三层屏结构,每层屏厚0.5mm,屏与屏用垫片隔开,且屏与屏间的间距为2mm。
[0012]更进一步地,保温屏的外部设置有框架,采用螺栓螺母将三层屏结构与框架连成一个整体。
[0013]更进一步地,框架外部焊接有连接螺母,框架下方设置有螺杆座支撑腿,该螺杆座支撑腿与连接螺母螺纹连接,通过调节螺杆座支撑腿与连接螺母的相对位置,可调节框架离地高度。
[0014]更进一步地,保温屛的材质采用304不锈钢。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
[0016]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安装维修方便,加热理想。可以根据需求通过加热体的连接方式,达到多区加热和控温,以便于更好满足不同的加热需求。同时由于采用紫铜块及保温屏的设置,加热效果能更好,而加热体及连接件也比较小巧,更简便,加热体也是市场上比较常见的硅碳棒,消耗后方便补充。
附图说明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不仅局限于以下内容的表述。
[0018]图1-2是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如图1-2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加热铜块1;在加热铜块1内设有加热棒2,加热铜块1与加热棒2之间才用陶瓷护管3绝缘,而加热棒2之间采用导电夹5及铜绞线6连接成所需要的加热方式,而铜绞线外部采用玻璃纤维护管7绝缘,同时外部配有保温屏结构4,从而达到理想的加热效果。
[0020]具体地,一组加热棒的夹取中,导电夹分为左半部及右半部,左半部及右半部相对而设,将加热棒端部夹于中间后,左半部与右半部扣合为一整体,并以紧固件紧固。且左半部与右半部上均设置有上下两半圆凹槽,两半部的上半圆凹槽扣合后形成整圆,用于放置上加热棒,下半圆凹槽扣合后形成整圆,用于放置下加热棒。
[0021]本专利技术加热铜块1采用紫铜块,紫铜有较好的导热性有利于热量的扩散,从而实现更好的均温性能,加热棒2采用硅碳棒,轻巧简便,符合实验室内使用的条件,同时也能达到良好的加热效果,使用过程中由加热棒2通电发热辐射给加热铜块加热,然后铜块均匀散热从而实现对工件的加热。
[0022]本专利技术采用导电夹5及铜绞线6实现加热棒之间的连接,由导电夹将上下两个加热棒连接在一起,将加热棒分为四组,在起到导电连接作用的同时,固定限制住了加热棒的串动,同时加强了结构。然后采用铜绞线将四组加热元件进行连接,可以实现多区控温加热,而铜绞线较软,更方便连接,导电性能也很好。
[0023]本专利技术采用陶瓷护管3及玻璃纤维护管7进行绝缘。陶瓷护管设计成刚好可以放置在加热铜块通孔内,同时保证内部可放入加热棒,本图结构为内径Φ15mm,外径Φ22mm,放入后达到绝缘效果的同时可以使结构更紧凑;而导电夹的固定可以限制陶瓷护管的串动。玻璃纤维护管则套在铜绞线外部,由于铜绞线较软,可弯折,不适用硬质的绝缘件,所以采用玻璃纤维护管套在铜线外部起绝缘作用,能更有效的配合,同时玻璃纤维护管可耐800℃高温,满本加热装置要求。
[0024]本专利技术外部采用保温屏4结构,保温屏为三层,材质304,厚度为0.5mm,每层之间间
距2mm,由垫片隔开,最外侧是厚2mm的框架,304材质,采用螺栓螺母将三层屏与框架连成一个整体,框架外部焊接有螺母,然后才用螺杆座支撑腿,达到可调高度的效果,同时三层屏的结构可以起到良好的保温效果。
[0025]本专利技术首先应用于小型钎焊炉,同时可以推广至其他有平面加热需求的实验炉方向的一种加热装置,温度可至800℃。
[0026]更为具体地,本专利技术配有主体散热的加热铜块1;在所述内加工有通孔,孔内放置加热体(硅碳棒)2,加热体2与铜块1之间采用陶瓷件绝缘,外部利用导电夹5将加热体连接,可根据需要采取串联、并联及角接、星接等多种连接方式,加热元件通过铜绞线与接线柱连接,铜绞线外部采用玻璃纤维套管绝缘;同时在加热体外边设有保温屏结构,以便达到更好的加热效果;所述包括保温屏、框架及连接和支撑的标准件。
[0027]本专利技术实用于平面加热的实验室小型钎焊炉及其他的炉腔较小,平面加热又对均温性有一定要求的实验炉。
[0028]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关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描述,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并非受限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以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只要满足使用需要,都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实验室小型真空炉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四面围挡式保温屛,设置于保温屛内的加热铜块,在加热铜块内设置多个通孔内腔,每个通孔内腔均设置有一加热棒,加热棒与所在通孔内腔间以一陶瓷护套绝缘;多个加热棒两两一组,每组内的两个加热棒上、下对称设置,每个加热棒的两端均伸出所在通孔内腔外,每组加热棒中,通过导电夹将上下两加热棒伸出的端部连接为一体;各导电夹间以铜绞线相连,且铜绞线外套有用于绝缘的玻璃纤维护管;一组加热棒的夹取中,导电夹分为左半部及右半部,左半部及右半部相对而设,将加热棒端部夹于中间后,左半部与右半部扣合为一整体,并以紧固件紧固;且左半部与右半部上均设置有上下两半圆凹槽,两半部的上半圆凹槽扣合后形成整圆,用于放置上加热棒,下半圆凹槽扣合后形成整圆,用于放置下加热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室小型真空炉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加热棒两两一组,每组内的两个加热棒上、下对称设置,每个加热棒的两端均伸出所在通孔内腔外,每组加热棒中,通过导电夹将上下两加热棒伸出的端部连接为一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实验室小型真空炉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各导电夹间以铜绞线相连,且铜绞线外套有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蓬勃明悦朱一鸣苏宁李忠仁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真空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