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曲轴滑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24049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4 12: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曲轴滑动装置,包括轴承座主体,所述轴承座主体的内壁设置有轴瓦环,所述轴瓦环由上轴瓦和下轴瓦上下两部分拼组而成,所述轴瓦环套置在曲轴杆的外表面,所述上轴瓦的外表面中部位置固定设置有第一油部,所述上轴瓦的内表面中部位置固定设置有第二油部,且第一油部和第二油部相互贯通,所述轴承座主体的上表面中部位置设置有注油孔,且注油孔连通至第一油部的内部,所述下轴瓦的内外表面结构设置与上轴瓦的内外表面结构相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轴瓦的内外表面均设有油部,且油部设为贯通,轴瓦与曲轴和轴承座内壁之间均可滑动,减少曲轴与轴瓦内壁摩擦程度,从而减少曲轴与轴瓦间磨损的影响,增加轴瓦滑动作业寿命。瓦滑动作业寿命。瓦滑动作业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曲轴滑动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曲轴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曲轴滑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曲轴是发动机中最重要的部件。它承受连杆传来的力,并将其转变为转矩通过曲轴输出并驱动发动机上其他附件工作。曲轴受到旋转质量的离心力、周期变化的气体惯性力和往复惯性力的共同作用,使曲轴承受弯曲扭转载荷的作用。曲轴在滑动作业时一般采用滑动轴承。
[0003]在现有的曲轴滑动作业中,均设置为滑动轴承滑动,滑动轴承通过在轴瓦内壁与曲轴杆之间形成油膜实现曲轴杆与轴瓦之间的相对滑动,但是当油压不稳定或者曲轴杆晃动时,短时间内曲轴杆就会对轴瓦内壁造成磨损,轴瓦磨损后会导致油膜失稳流出,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汽车曲轴滑动装置。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曲轴滑动装置,包括轴承座主体,所述轴承座主体的内壁设置有轴瓦环,所述轴瓦环由上轴瓦和下轴瓦上下两部分拼组而成,所述轴瓦环套置在曲轴杆的外表面,所述上轴瓦的外表面中部位置固定设置有第一油部,所述上轴瓦的内表面中部位置固定设置有第二油部,且第一油部和第二油部相互贯通,所述轴承座主体的上表面中部位置设置有注油孔,且注油孔连通至第一油部的内部,所述下轴瓦的内外表面结构设置与上轴瓦的内外表面结构相同。
[000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7]所述轴瓦环的外表面与轴承座主体的内壁相贴,且轴瓦环的外径大小设置与轴承座主体的内径大小相同,所述轴瓦环的内表面与曲轴杆的外表面相贴,且轴瓦环的内径大小设置与曲轴杆的外径大小相同。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9]所述上轴瓦的外表面固定涂覆有减摩层,所述上轴瓦的内表面与外表面涂覆相同,所述下轴瓦的内外表面结构设置与上轴瓦相同。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1]所述上轴瓦的中部位置固定设置有通油孔,所述通油孔贯通第一油部和第二油部的内部,所述下轴瓦的中部位置结构设置与上轴瓦相同。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3]所述轴承座主体的内壁固定涂覆有减摩层,所述减摩层与上轴瓦和下轴瓦内外表面涂覆材质相同。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5]所述轴承座主体由下轴承座和上轴承座两部分组成,所述下轴承座和上轴承座的相接面对应设置有连接孔,所述下轴承座和上轴承座通过固定螺柱转接在连接孔内实现固定连接。
[0016]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7]1、本技术汽车曲轴滑动装置中,轴瓦的内表面与外表面均固定设置有油部,且两侧油部设置为贯通,实现轴瓦与曲轴和轴承座内壁之间均可滑动,减少曲轴与轴瓦内壁摩擦程度,从而减少曲轴与轴瓦间磨损的影响,增加轴瓦滑动作业寿命。
[0018]2、本技术汽车曲轴滑动装置中,轴承座与轴瓦均设置为对接式,从而确保与曲轴杆之间的简易安装拆卸,便于后期轴承损坏维修置换。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一种汽车曲轴滑动装置的连接局部侧视剖面图;
[0020]图2为一种汽车曲轴滑动装置的上轴瓦主视剖面图;
[0021]图3为一种汽车曲轴滑动装置的主视图;
[0022]图4为一种汽车曲轴滑动装置的俯视图。
[0023]图例说明:
[0024]1、轴承座主体;2、下轴承座;3、上轴承座;4、上轴瓦;5、下轴瓦;6、注油孔;7、第一油部;8、第二油部;9、通油孔;10、减摩层;11、固定螺柱;12、曲轴杆;13、轴瓦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7]参照图1-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汽车曲轴滑动装置,包括轴承座主体1,轴承座主体1的内壁设置有轴瓦环13,即内部轴瓦结构,轴瓦环13由上轴瓦4和下轴瓦5上下两部分拼组而成,实现简易与曲轴杆12的连接作业,轴瓦环13套置在曲轴杆12的外表面,上轴瓦4的外表面中部位置固定设置有第一油部7,提供上轴瓦4与轴承座主体1内壁的摩擦润滑,上轴瓦4的内表面中部位置固定设置有第二油部8,提供上轴瓦4与曲轴杆12外表面的摩擦润滑,且第一油部7和第二油部8相互贯通,轴承座主体1的上表面中部位置设置
有注油孔6,提供内部的注油作业,且注油孔6连通至第一油部7的内部,下轴瓦5的内外表面结构设置与上轴瓦4的内外表面结构相同,保证结构统一。
[0028]轴瓦环13的外表面与轴承座主体1的内壁相贴,且轴瓦环13的外径大小设置与轴承座主体1的内径大小相同,防止油体漏出,轴瓦环13的内表面与曲轴杆12的外表面相贴,且轴瓦环13的内径大小设置与曲轴杆12的外径大小相同,防止油体漏出,上轴瓦4的外表面固定涂覆有减摩层10,上轴瓦4的内表面与外表面涂覆相同,下轴瓦5的内外表面结构设置与上轴瓦4相同,保证各面的摩擦减损,上轴瓦4的中部位置固定设置有通油孔9,通油孔9贯通第一油部7和第二油部8的内部,下轴瓦5的中部位置结构设置与上轴瓦4相同,轴承座主体1的内壁固定涂覆有减摩层10,减摩层10与上轴瓦4和下轴瓦5内外表面涂覆材质相同,保证摩擦面的摩擦减损,轴承座主体1由下轴承座2和上轴承座3两部分组成,为简易与轴承杆12连接提供前提,下轴承座2和上轴承座3的相接面对应设置有连接孔,下轴承座2和上轴承座3通过固定螺柱11转接在连接孔内实现固定连接。
[0029]工作原理:在曲轴滑动设置的滑动轴承中,轴瓦环3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油部7,内表面设置有第二油部8,且两侧油部通过通油孔9设置为贯通,从注油孔6注油后,实现轴瓦环13与曲轴杆12和轴承座主体1内壁之间均可滑动,且滑动面间均设置有减摩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曲轴滑动装置,包括轴承座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座主体(1)的内壁设置有轴瓦环(13),所述轴瓦环(13)由上轴瓦(4)和下轴瓦(5)上下两部分拼组而成,所述轴瓦环(13)套置在曲轴杆(12)的外表面,所述上轴瓦(4)的外表面中部位置固定设置有第一油部(7),所述上轴瓦(4)的内表面中部位置固定设置有第二油部(8),且第一油部(7)和第二油部(8)相互贯通,所述轴承座主体(1)的上表面中部位置设置有注油孔(6),且注油孔(6)连通至第一油部(7)的内部,所述下轴瓦(5)的内外表面结构设置与上轴瓦(4)的内外表面结构相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曲轴滑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瓦环(13)的外表面与轴承座主体(1)的内壁相贴,且轴瓦环(13)的外径大小设置与轴承座主体(1)的内径大小相同,所述轴瓦环(13)的内表面与曲轴杆(12)的外表面相贴,且轴瓦环(13)的内径大小设置与曲轴杆(12)的外径大小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素珍姜亚芳于正英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一飞齿轮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