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童口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3816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4 12: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口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儿童口罩,包括口罩本体,所述口罩本体从外到内依次设有外层布、过滤布、内层布,所述口罩本体两侧纵向的侧缘部外侧面上固设有耳带,其中耳带折叠贴合在口罩本体外侧面上,可避免叠加包装的口罩本体在拿取过程中,口罩本体两侧的耳带容易卡入上下叠加的口罩中,并且第一翻折部和第二翻折部位于口罩本体外侧面,第三翻折部和第四翻折部对第一翻折部和第二翻折部进行覆盖,鼻梁条位于过滤布外侧面,同时第一翻折部和第二翻折部不与人体面部接触,可减少口罩本体佩戴时与面部贴合时的不适感,其解决了口罩本体与面部贴合不适,使用时不便于单个口罩拿取问题。口罩拿取问题。口罩拿取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儿童口罩


[0001]本技术涉及口罩
,尤其涉及一种儿童口罩。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中国专利号:CN201610395083.8,公开了一种具有使口罩折叠平整与立体支撑的折痕结构的口罩,包括所述具有使口罩折叠平整与立体支撑的折痕结构的口罩,包括:二主体片、二折叠部及一主遮片,该主体片、该折叠部及该主遮片皆沿着一横向延伸,该主体片、该折叠部及该主遮片于该横向的两端分别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该主遮片、该主体片、该折叠部的第一端是相互叠合,该主遮片、该主体片、该折叠部的第二端是相互叠合,该主遮片、该主体片、该折叠部于该第一端及该第二端的叠合处分别形成一压接部;该主遮片沿该拉撑方向的两端分别连接二该折叠部;以及一黏贴层,位于二该主体片,该黏贴层是用以使二该主体片黏合于使用者的脸部;虽然解决了半弧状的开口,大幅影响口罩的密封性及隔绝力的问题,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该黏贴层是位于二该主体片接触脸部的一侧,使用过程中易产生毛刺感,与面部接触舒适性底,普通的口罩包装叠放后,使用者从包装袋单独取出一个口罩时,口罩本体两侧的耳带容易卡入上下叠加的口罩中,拿取过程中往往易拉取出多个口罩或在拉取口罩过程中耳绳易断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儿童口罩。其解决了口罩本体与面部贴合不适,使用时不便于单个口罩拿取的技术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儿童口罩,包括口罩本体,所述口罩本体中部设有褶裥部,所述口罩本体两侧纵向的侧缘部外侧面上固设有耳带,所述口罩本体顶端设有鼻梁条,所述口罩本体从外到内依次设有外层布、过滤布、内层布,所述过滤布在外层布沿横向延伸的上端缘设有向外层布翻折的第一翻折部,且第一翻折部位于鼻梁条的上方,所述过滤布在外层布沿横向延伸的下端缘设有向外层布翻折的第二翻折部,所述内层布在过滤布沿横向延伸的上端缘和下端缘分别设有向外层布翻折的第三翻折部和第四翻折部,且第三翻折部覆盖第一翻折部和鼻梁条,所述第四翻折部在纵向向上的长度大于第二翻折部纵向向上的长度,所述耳带包括第一基部、第一折叠部、第二基部、第二折叠部、第三基部、连接部,所述第一基部内侧面与纵向的侧缘部部分贴合固定,所述第一折叠部设于第一基部底端,且第一折叠部内侧面通过连接部与第一基部贴合,所述第一折叠部设于第二基部顶端,所述第一折叠部外侧面通过连接部与第二基部贴合,所述第二折叠部设于第二基部底端,所述第一折叠部的纵向向上的长度、第二折叠部的纵向向下的长度之和小于或等于第二基部纵向长度,所述第二基部通过连接部与第二折叠部贴合,所述第二折叠部设于第三基部顶端,所述第三基部内侧面与纵向的侧缘部部分贴合固定,所述连接部上设有至少一个接点。
[0005]进一步的,所述口罩本体内侧面设有吸湿片,所述吸湿片分为上片和下片,所述上
片向上延伸形成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中部向下凹陷形成凹部,所述吸湿片包括第一亲水无纺布、第二亲水无纺布、设于第一亲水无纺布和第二亲水无纺布之间的绒毛浆,所述第一亲水无纺布边缘外沿与第二亲水无纺布相缝合,所述绒毛浆内包覆有高吸水树脂。
[000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亲水无纺布与口罩本体胶接固定,所述第一亲水无纺布向下延伸,且对口罩本体底端的下片形成包覆,所述下片为银离子抗菌布。
[0007]进一步的,所述口罩本体边缘外沿设有复数个点状压花部,所述纵向的侧缘部上下两端内设有通孔,且耳带对侧缘部上的通孔覆盖。
[0008]进一步的,所述通孔面积大于单个点状压花部的面积。
[0009]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0]本儿童口罩,通过耳带的设置,其中向后拉动第二基部,由于第一折叠部与第一基部和第二基部通过接点接触,由于接点为点状,折叠部之间点接触面积小,容易使第一折叠部与第一基部和第二基部边缘易折起分离,耳带分离简单,在分离过程中不易产生粘连破损;耳带折叠贴合在口罩本体外侧面上,可避免叠加包装的口罩本体在拿取过程中,上下叠加的个口罩本体两侧的耳带容易卡入上下叠加的口罩中;第一翻折部和第二翻折部的设置,其中第一翻折部和第二翻折部位于口罩本体外侧面,鼻梁条位于过滤布外侧面,同时第一翻折部和第二翻折部不与人体面部接触,可减少口罩本体佩戴时与面部贴合时的不适感;第三翻折部和第四翻折部对第一翻折部和第二翻折部进行覆盖,可增强口罩本体的上端缘和下端缘处的刚性,使口罩使用过程中不易开裂。
[0011]进一步的,吸湿片的设置,使用前将吸湿片外侧的第一亲水无纺布与口罩本体后端面贴合,由于吸湿片的上片靠近人体鼻部,当儿童流鼻涕时,鼻涕通过上片外侧的亲水无纺布被绒毛浆和高吸水树脂吸收,避免了儿童使用过程中,注意力容易被其它的事物吸引,使鼻涕一直流需要家长频繁为小孩擦鼻涕,且无纺布与皮肤透气舒适性好,与高吸水树脂配合使用,可保持口罩本体内部干燥,使用时可降低儿童对口罩的抵抗情绪。
[0012]进一步的,下片的设置,其中下片与人体嘴部贴合,用完餐后人体嘴部仍会粘附食物气味,导致口罩嘴部容易受污染,下片与人体嘴部贴合受污染后,可直接撕下吸湿片进行拆换,并且下片为银离子抗菌布可减少细菌滋生,可避免下片潮湿状态下容易产生细菌。
[0013]进一步的,通孔的设置,由于耳带与口罩本体贴合端部材质变硬,用手将耳带贴合端部上下搓成条状,完成后再将耳带贴合端部穿过侧缘部上的通孔,再将耳带尾端打结固定,实现了户外活动时,耳带与口罩本体意外分离,耳带通过口罩本体上的通孔可进行应急使用;耳带未与口罩本体分离时,耳带覆盖通孔,可防止通孔的设计导致降低口罩本体的防护性。
[0014]进一步的,通孔可便于耳带穿过口罩本体,由于普通口罩为无纺布,耳带具有一定弹力,耳带直接穿过口罩本体上的任意开孔进行使用时,口罩本体易撕裂且口罩本体上的通孔在耳带弹力的拉力下容易增大,而该口罩本体上的通孔周沿分布于点状压花部周沿,点状压花部经过热熔后材质变硬,使用时耳带穿过点状压花部上的通孔不易变形增大,避免了耳带直接穿过口罩本体上的任意开孔应急使用时,开孔易增大。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后视图;
[0017]图3是本技术的B-B剖面图;
[0018]图4是本技术的耳带结构正视图;
[0019]图5是本技术的耳带结构左视图;
[0020]图6是本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7是本实施例二的吸湿片结构示意图;
[0022]图8是本实施例二的A-A剖面图;
[0023]图9是本实施例二的吸湿片使用状态示意图;
[0024]图10是本实施例二图6中的A处放大图。
[0025]1、口罩本体;2、褶裥部;3、耳带;4、吸湿片;11、外层布;12、过滤布;13、内层布;14、鼻梁条;15、点状压花部;16、通孔;1a、侧缘部;1b、上端缘;1c、下端缘;12a、第一翻折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儿童口罩,包括口罩本体,所述口罩本体中部设有褶裥部,所述口罩本体两侧纵向的侧缘部外侧面上固设有耳带,所述口罩本体顶端设有鼻梁条,所述口罩本体从外到内依次设有外层布、过滤布、内层布,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布在外层布沿横向延伸的上端缘设有向外层布翻折的第一翻折部,且第一翻折部位于鼻梁条的上方,所述过滤布在外层布沿横向延伸的下端缘设有向外层布翻折的第二翻折部,所述内层布在过滤布沿横向延伸的上端缘和下端缘分别设有向外层布翻折的第三翻折部和第四翻折部,且第三翻折部覆盖第一翻折部和鼻梁条,所述第四翻折部在纵向向上的长度大于第二翻折部纵向向上的长度,所述耳带包括第一基部、第一折叠部、第二基部、第二折叠部、第三基部、连接部,所述第一基部内侧面与纵向的侧缘部部分贴合固定,所述第一折叠部设于第一基部底端,且第一折叠部内侧面通过连接部与第一基部贴合,所述第一折叠部设于第二基部顶端,所述第一折叠部外侧面通过连接部与第二基部贴合,所述第二折叠部设于第二基部底端,所述第一折叠部的纵向向上的长度、第二折叠部的纵向向下的长度之和小于或等于第二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开达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培新机械制造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