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光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23460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用于液晶显示器的一种光学装置,使之增加亮度、均匀度。背景光源装置,其包括:一光源、一具有导光功效的导光板及一波长转换物质,其特征是:该波长转换物质设于该可供光源自侧面射入,从表面出来,得到均匀面光的导光板上。并且还可包括反射装置或白墨或白墨及扩散片,具有多种设计方案的组合设计,功效显著。主要用于液晶显示器。(*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增加亮度的光学装置。现有用于液晶显示器(LCD)背景光源的装置,有一种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其导光板60上方设一全面涂布萤光粉体的扩散片(萤光粉层)61,扩散片61内表面涂布一层黄色萤光粉体,下方设一反射层与基座62,基座62一侧有一采蓝色光发光二极体(LED)63,其使发光二极体63发光的蓝光由侧面进入,而从扩散片61发出,意即,当蓝光激发黄色光粉体发出萤光,并透过用蓝光与萤光混合而得白色光。但,这种导光板60上的萤光粉层会阻碍光的亮度,及萤光粉层均匀性不易控制,而造成光色不均现象。另有一种已申请专利的LED背景光源的装置,如图2所示其为将扩散片80、导光板81、萤光粉层82及反光层83由上而下叠置,利用发光晶粒84置于导光板81侧面,使光侧面射入,经导光板81的凹凸点或波浪纹处理,及反光层83周围的反射,激发萤光粉层82发光,藉由入射光及激发光结合形成白光或特定颜色光,再由扩散片80作用得到均匀的平面光源。但,这种装置成本比较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增加亮度、改善均匀度而成本较低的背景光源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背景光源装置,其包括一光源、一具有导光功效的导光板及一波长转换物质,其特征是该波长转换物质设于该可供光源自侧面射入,从表面出来,得到均匀面光的导光板上。上述设计,主要是利用这种导光板及这种波长转换物质并且二者予以结合配合,使这种背景光源装置,达到了增加亮度,且均匀、成本低的效果。下面通过附图、实施例再作进一步说明。图1现有一般用于LCD背景光源装置分解图;图2已申请的LCD背景光源装置分解图3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示意图;图4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示意图;图5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示意图;图6本技术第四实施例示意图;图7本技术第五实施例示意图;图8本技术第六实施例示意图;图9本技术第七实施例示意图;图10本技术第八实施例示意图;图11本技术于导光板四周涂布波长转换物质外观示意图;图12本技术以一般LED晶片设于印刷电路板(PCB)上的主视示意图;图13为图12的侧视图;图14本技术以紫外灯管于应用上的实施示意图;图15本为图14的剖视图。如图3、6,本技术包括一光源1、一具有导光功效的导光板2及一波长转换物质5,其特征是该波长转换物质设于该可供光源自侧面射入,从表面出来,得到均匀面光的导光板2上。其中,该背景光源装置还包括反射装置7并贴设于导光板2底面;波长转换物质5涂布于导光板2及反射装置7二者之至少一面上。其中,光源1可为可见光发光二极体。其中,光源1可为不可见光发光二极体(LED)。其中,光源1可为紫外光灯管。其中,涂布于导光板及反射装置二者之至少一面上的波长转换物质5为呈点状或整面分布状。波长转换物质5如萤光剂、萤光染料、萤光体等。其中,在导光板2表面可刻点状分布,再于其点处涂布波长转换物质5。其中,反射装置为一反射片4。其中,反射装置为一反射盖8。其中,在导光板2表面可贴设扩散片3。如图12、13。光源1可为一般LED灯泡安装于导光板2周围,或为一LED晶片11设于印刷电路板(PCB)12上。如图14、15,光源1亦可为一紫外灯管13,即紫外光冷阴极管(CCFL)。当光源1自导光板2侧面射入,经导光板2表面的均光处理与反射片4的光反射,产生平面光源并激发波长转换物质5,藉以转换出不同光源,而增加亮度,且得到不同光色的光。如图4,在导光板2底面点状涂布波长转换物质(其可为萤光剂、萤光染料、萤光体等)5,并贴设一反射盖8,将导光板2的四周围住,以防漏光,并具有反射功效;当光源1自该导光板2侧面射入,经导光板2面的均光处理与反射盖8的光反射,产生平面光源并激发波长转换物质5,藉以转换出不同波长光源,而增加亮度,且得到不同光色的光。如图5,在导光板2表面点状涂布波长转换物质(其可为萤光剂、黄光染料、萤光体等)5,并在导光板2底面涂布反射用的白墨(或可用模具作纹路或加点图案)6;当光源1自该导光板2侧面射入,经导光板2面的均光处理与白墨6的光反射,使产生平面光源并激发波长转换物质5,藉以转换不同波长光源,而增加亮度,且得到不同光色的光。如图6,在导光板2底面贴设一反射装置7(包括一反射片4及一反射盖8),反射片4表面点状涂布波长转换物质(其可为萤光剂、萤光染料、萤光体等)5;当光源1自导光板2侧面射入,经导光板2面的均光上理与反射片4的光反射,使产生平面光源并激发波长转换物质5,藉以转换出不同波长光源,而增加亮度,且得到不同光色的光,反射盖8则可防止光线自导光板2的四周外泄。虽然在本实施例中,该反射装置7包括反射片4及反射盖8,然而,该反射装置7亦可仅包含反射片4或反射盖8,波长转换物质5可仅涂布于反射盖8表面。如图7,其中,该背景光源装置还包括扩散片3及反射装置7,扩散片3并贴设于导光板2表面,波长转换物质5涂布于该扩散片3的一面上;反射装置7贴设于导光板2底面。其中,该反射装置7为一反射片4。其中,该反射装置为一反射盖8。如图8,其中,该背景光源装置还包括白墨6并印刷于导光板2底面;而波长转换物质5则可涂布于导光板2表面或底面。其中,涂布于导光板2表面或底面的波长转换物质5为呈点状或整面分布状。其中,在导光板2表面或底面可刻点状分布,再于其点凹处涂布波长转换物质5。其中,在导光板2表面可贴设一扩散片3。其中,该背景光源装置还包括白墨6及扩散片3,该波长转换物质5涂布于该扩散片3的一表面;白墨6印刷于导光板2底面。如图9,其导光板2表面全部涂布波长转换物质5,且在导光板2底面贴设一反射片4。如图10,其导光板2底面全部涂布波长转换物质5,且在导光板2底面贴设一反射片4。如图11,其在导光板2四周涂布波长转换物质5,且在导光板2底面贴设一反射片4。藉此,其可消除四周露出蓝光的缺点,并且亦可在导光板2表面或底面可刻点状分布,再于其点凹处涂布波长转换物质5。综上所述,本技术可采用多种设计方案,同样具有增加亮度,改善均匀度,节省成本、以及组装方便省时等诸多功效。权利要求1.背景光源装置,其包括一光源、一具有导光功效的导光板及一波长转换物质,其特征是该波长转换物质设于该可供光源自侧面射入,从表面出来,得到均匀面光的导光板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景光源装置,其特征是其中,该背景光源装置还包括反射装置并贴设于导光板底面波长转换物质涂布于导光板及反射装置二者之至少一面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景光源装置,其特征是其中,光源可为可见光发光二极体。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景光源装置,其特征是其中,光源可为不可见光发光二极体。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景光源装置,其特征是其中,光源可为紫外光灯管。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景光源装置,其特征是其中,涂布于导光板及反射装置二者之至少一面上的波长转换物质为呈点状或整面分布状。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景光源装置,其特征是其中,在导光板表面可刻点状分布,再于其点凹处涂布波长转换物质。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景光源装置,其特征是其中,反射装置为一反射片。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景光源装置,其特征是其中,反射装置为一反射盖。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景光源装置,其特征是其中,在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背景光源装置,其包括:一光源、一具有导光功效的导光板及一波长转换物质,其特征是:该波长转换物质设于该可供光源自侧面射入,从表面出来,得到均匀面光的导光板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武璋朱哲男李柏贤苏淑云
申请(专利权)人:台湾光宝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