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焦取像镜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2679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4 11:49
一种定焦取像镜头,包括两个透镜组与一孔径光阑。两个透镜组的其中一组设于一放大侧与孔径光阑之间,而两个透镜组的另一组设于孔径光阑与一缩小侧之间。设于放大侧与孔径光阑之间的透镜组包括由放大侧往缩小侧依序排列的一非球面透镜及一复合透镜,其中此非球面透镜设于此透镜组中最接近放大侧处,且此复合透镜包括多个相互结合的透镜。设于孔径光阑与缩小侧之间的透镜组包括由放大侧往缩小侧依序排列的一复合透镜及一非球面透镜,其中此复合透镜包括多个相互结合的透镜,且此非球面透镜设于此透镜组中最接近缩小侧处。于此透镜组中最接近缩小侧处。于此透镜组中最接近缩小侧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定焦取像镜头


[0001]本专利技术是涉及一种光学镜头,且特别是涉及一种定焦取像镜头。

技术介绍

[0002]取像镜头在高规格与高解析度的要求下,为了满足规格,相对应的镜头架构往往较为复杂。如此一来,额外衍生出来的问题为制程公差要求等级高,而导致不易生产,且易因公差的高要求导致良率不佳的问题,导致产品售价居高不下,产品缺乏竞争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定焦取像镜头,其具有相对简单的架构,且对组装与制造误差的敏感度较低,使得镜头易于生产,连带降低了生产成本。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定焦取像镜头,包括两个透镜组与一孔径光阑。两个透镜组的其中一组设于一放大侧与孔径光阑之间,而两个透镜组的另一组设于孔径光阑与一缩小侧之间。设于放大侧与孔径光阑之间的透镜组包括由放大侧往缩小侧依序排列的一非球面透镜及一复合透镜,其中此非球面透镜设于此透镜组中最接近放大侧处,且此复合透镜包括多个相互结合的透镜。设于孔径光阑与缩小侧之间的透镜组包括由放大侧往缩小侧依序排列的一复合透镜及一非球面透镜,其中此复合透镜包括多个相互结合的透镜,且此非球面透镜设于此透镜组中最接近缩小侧处。此外,定焦取像镜头中具有屈光度的透镜数量为6至8个,定焦取像镜头中的非球面透镜数量为2或3个。另外,定焦取像镜头中各相邻的两片透镜的距离,在对焦时,为固定的。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定焦取像镜头,包括由一放大侧往一缩小侧依序排列的一非球面透镜、两个复合透镜及另一非球面透镜。此外,定焦取像镜头还包括一孔径光阑,设于此两个复合透镜之间。上述透镜中,靠近放大侧的非球面透镜设于定焦取像镜头中最接近放大侧处。两个复合透镜的每一者皆包括多个相互结合的透镜。靠近缩小侧的非球面透镜设于定焦取像镜头中最接近缩小侧处。此外,定焦取像镜头中具有屈光度的透镜数量为6至8个,定焦取像镜头中的非球面透镜数量为2或3个。另外,定焦取像镜头中各相邻的两片透镜的距离,在对焦时,为固定的。
[0006]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定焦取像镜头中,由于是采用了两个复合透镜、2或3个非球面透镜及一个孔径光阑的架构,因此定焦取像镜头具有相对简单的架构,且对组装与制造误差的敏感度较低,使得镜头生产上相对容易,镜头组装良率高连带降低其成本。
[0007]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定焦取像镜头的剖面示意图。
[0009]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定焦取像镜头的剖面示意图。
[0010]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又一实施例的定焦取像镜头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定焦取像镜头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1,在本实施例中,定焦取像镜头100包括透镜组110、透镜组120及孔径光阑130。
[0012]于本例中,透镜组110(可称为第一透镜组)包括透镜L1(其为非球面透镜,且可称为第一非球面透镜)及复合透镜112(可称为第一复合透镜)。透镜组120(可称为第二透镜组)包括复合透镜122(可称为第二复合透镜)及透镜L6(其为非球面透镜,且可称为第二非球面透镜)。
[0013]于本例中,透镜L1为玻璃模造透镜。复合透镜112由透镜L2及透镜L3所形成。复合透镜122由透镜L4与透镜L5所形成。透镜L6为玻璃模造透镜。定焦取像镜头100中具有屈光度的透镜数量为6至8个。于本例中,定焦取像镜头100具有屈光度的透镜数量为6个。而在其他定焦取像镜头具有屈光度的透镜数量为7个或8个的例子中,可将定焦取像镜头100中的各透镜,例如是透镜L6以等效的二片或三片透镜来达成。此外,透镜L2、L3、L4及L5的材料为玻璃。也就是说,定焦取像镜头100中的所有透镜的材料均为玻璃。
[0014]复合透镜112与复合透镜122可分别为胶合透镜,但本专利技术不以此为限。复合透镜112中的透镜L2与透镜L3以及复合透镜122中的透镜L4与透镜L5也可经由其他方式固定(例如是一固定框或以其他机构方式迭合),而沿着定焦取像镜头100的光轴A相连结。
[0015]在本实施例中,透镜组110具有负屈光度,也就是说,透镜L1与复合透镜112整体具有负屈光度。透镜组120具有正屈光度,也就是说,复合透镜122与透镜L6整体具有正屈光度。复合透镜112具有正屈光度,而复合透镜122具有负屈光度。此外,透镜L1、透镜L2、透镜L3、透镜L4、透镜L5及透镜L6的屈光度依序为负、负、正、负、正及正。
[0016]于本例中,透镜组110设于放大侧170与孔径光阑130之间,放大侧170可以是定焦取像镜头100的光线输入侧。透镜组120设于孔径光阑130与缩小侧180之间,而缩小侧180可以是定焦取像镜头100的成像侧,而影像传感器150可设置于此侧。此外,透镜L1、透镜L2、透镜L3、透镜L4、透镜L5及透镜L6从放大侧170往缩小侧180沿着光轴A依序排列。
[0017]此外,定焦取像镜头100为整群对焦,亦即定焦取像镜头100中各相邻的两片透镜的距离,在对焦时,为固定的。换言之,当对焦时,定焦取像镜头100的透镜组110、孔径光阑130与透镜组120是整体一起相对于成像面或是其所在的影像传感器150移动,而透镜组110、孔径光阑130与透镜组120彼此之间却不会相对移动。
[0018]在本实施例中,在定焦取像镜头100中,最接近放大侧170的透镜(例如透镜L1)的直径小于最接近缩小侧180的透镜(例如透镜L6)的直径。如此一来,也就是说,定焦取像镜头100的最大主光线角(maximum chief ray angle)可以较小,而符合影像传感器150的规格。此外,在一实施例中,透镜L6沿光轴A方向的最大厚度较佳为透镜L1沿光轴A方向最小厚度的1.5倍或以上,,如此可达到大的屈光度,以节省透镜的使用片数。而当透镜L6沿光轴A方向的最大厚度为透镜L1沿光轴A方向最小厚度的2倍或以上时,则有较佳的节省透镜的使用片数的效果。而在本例中,透镜L6沿光轴A方向的最大厚度为透镜L1沿光轴A方向最小厚度的三倍或以上(在本例中即为透镜L6在光轴A上的厚度为透镜L1在光轴A上的厚度的三倍或以上)。或者在本实施例的定焦取像镜头100中,由于是采用了两个复合透镜、2或3个非球
面透镜及一个孔径光阑130的架构,因此定焦取像镜头100具有相对简单的架构,且对组装与制造误差的敏感度较低,使得镜头生产上相对容易,镜头组装良率高连带降低其成本。此外,由于定焦取像镜头100对组装与制造误差的敏感度较低,也就是可以允许较大公差的组装,因此可以配合公差值较大的镜筒160,于本例中,容置透镜L1~L6的镜筒160的材料是金属,而镜筒160可以利用车床加工来制作。
[0019]在本实施例中,定焦取像镜头100符合TL<20毫米,其中TL为定焦取像镜头100中最接近放大侧170的透镜的朝向放大侧170的表面(即表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定焦取像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一放大侧往一缩小侧依序排列的一第一透镜组、一孔径光阑以及一第二透镜组,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组包括由所述放大侧往所述缩小侧依序排列的一第一非球面透镜以及一第一复合透镜,其中:所述第一非球面透镜,设于所述第一透镜组中最接近所述放大侧处;所述第一复合透镜,包括多个相互结合的透镜;所述第二透镜组包括由所述放大侧往所述缩小侧依序排列的一第二复合透镜以及一第二非球面透镜,其中:所述第二复合透镜,包括多个相互结合的透镜所述第二非球面透镜,设于所述第二透镜组中最接近所述缩小侧处;其中,所述定焦取像镜头中,具有屈光度的透镜数量为6至8个;其中,所述定焦取像镜头中的非球面透镜数量为2或3个;其中,所述定焦取像镜头中各相邻的两片透镜的距离,在对焦时,为固定的。2.一种定焦取像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一放大侧往一缩小侧依序排列的一第一非球面透镜、一第一复合透镜、一孔径光阑、一第二复合透镜以及一第二非球面透镜,其中:所述第一非球面透镜设于所述定焦取像镜头中最接近所述放大侧处;以及所述第一复合透镜包括多个相互结合的透镜;所述第二复合透镜包括多个相互结合的透镜;所述第二非球面透镜设于所述定焦取像镜头中最接近所述缩小侧处;其中,所述定焦取像镜头中,具有屈光度的透镜数量为6至8个;其中,所述定焦取像镜头中的非球面透镜数量为2或3个;其中,所述定焦取像镜头中各相邻的两片透镜的距离,在对焦时,为固定的。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定焦取像镜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定焦取像镜头中,最接近所述放大侧的透镜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丞烝吕昱佳杨儒鑫
申请(专利权)人:光芒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