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控制动系统和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22422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4 11:45
本公开涉及一种线控制动系统和车辆,该线控制动系统包括盘式制动器,盘式制动器包括:制动钳体、第一制动块、制动盘、受力组件、电机、转动件,第一制动块和制动盘置在制动钳体内,受力组件用于推动第一制动块移动并压紧制动盘,电机相对于受力组件固定,并用于驱动受力组件朝向第一制动块移动以推动第一制动块,转动件设置为能够相对于受力组件转动,以驱动受力组件沿转动件的转动轴线移动并推动第一制动块。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电机和转动件中的一者可以作为行车制动的动力源,另一者可以作为紧急制动的动力源,这样即使电机和转动件中的任意一者发生故障,另一者也能正常提供制动力,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本公开提供的制动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能。可靠性和安全性能。可靠性和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控制动系统和车辆


[0001]本公开涉及车辆制动
,具体地,涉及一种线控制动系统和使用该线控制动系统的车辆。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液压或气动式制动系统中,存在气液管路复杂、维修困难、布置结构复杂、制动动态响应慢、制动舒适性能较低等明显缺点。例如,在液压制动系统中,在防抱死制动系统动作时制动踏板会产生回弹振动现象,影响了制动舒适性能。再如,传统的液压制动系统中因采用了体积较大的真空制动助力器、制动主缸、储油器等常规液压制动系统的部件,因此不仅具有结构及装配复杂且体积大、维护困难的问题,而且由于系统中设置有连接相应部件的液压制动管路以及制动液,需要定期更换液压油和定期检查是否存在液压油泄漏的问题。
[0003]基于上述诸多问题,近年来线控制动系统逐渐取代了液压或气动式制动系统。线控制动系统具有结构简单、制动动态响应快且制动舒适性能好的优点,但是,一旦线控制动系统的控制电路发生故障,线控制动系统将失去制动能力,可靠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线控制动系统和使用该线控制动系统的车辆,该线控制动系统不仅结构简单、制动动态响应快,且可靠性高、安全性能良好。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线控制动系统,包括盘式制动器,所述盘式制动器包括:
[0006]制动钳体;
[0007]第一制动块,设置在所述制动钳体内;
[0008]制动盘,设置在所述制动钳体内;
[0009]受力组件,用于推动所述第一制动块移动并压紧所述制动盘;
[0010]电机,相对于所述受力组件固定,并用于驱动所述受力组件朝向所述第一制动块移动以推动所述第一制动块;
[0011]转动件,设置为能够相对于所述受力组件转动,以驱动所述受力组件沿所述转动件的转动轴线移动并推动所述第一制动块。
[0012]可选地,所述线控制动系统具有行车制动状态和紧急制动状态,在所述行车制动状态,所述电机驱动所述第一制动块移动并压紧所述制动盘,在所述紧急制动状态,所述转动件驱动所述第一制动块移动并压紧所述制动盘。
[0013]可选地,所述受力组件包括受力件,所述受力件可轴向移动且周向锁止地连接于所述制动钳体,所述受力件上形成有凹槽,所述转动件上形成有与所述凹槽相配合的凸起,当所述转动件转动时,所述凸起与所述凹槽相互错开,以使所述凸起推动所述受力组件朝向所述第一制动块移动。
[0014]可选地,所述凸起形成为曲面凸起,所述凹槽形成为曲面凹槽。
[0015]可选地,所述盘式制动器还包括第一丝杠机构,所述第一丝杠机构包括第一丝杠和套装在所述第一丝杠上的第一螺母,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用于驱动所述第一丝杠旋转,所述受力件包括受力件主体和形成在所述受力件主体上的与所述第一螺母同轴的套筒,所述第一螺母可轴向移动且周向锁止地安装在所述套筒内,所述转动件可周向转动且轴向移动地套设在所述套筒上。
[0016]可选地,所述盘式制动器还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用于驱动所述受力件朝向远离所述第一制动块的方向移动,以使所述受力件复位。
[0017]可选地,所述第一丝杠机构的螺纹升角大于其自锁角。
[0018]可选地,所述第一丝杠机构为滚珠丝杠机构。
[0019]可选地,所述盘式制动器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设置在所述转动件和所述套筒之间,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周向锁止地连接于所述套筒的外周面,另一端周向锁止地连接于所述转动件的内周面。
[0020]可选地,所述受力组件还包括间隙调节螺杆、间隙调节螺母、缸体、第三弹性件以及第四弹性件,所述缸体可轴向移动且周向锁止地安装在所述制动钳体内,所述第四弹性件设置在所述制动钳体与所述缸体之间,并向所述缸体施加使其朝向远离所述第一制动块移动的弹性力,所述间隙调节螺母设置在所述缸体内,所述间隙调节螺杆连接在所述受力件与所述间隙调节螺母之间,且所述间隙调节螺杆与所述间隙调节螺母形成螺旋副,该螺旋副的螺纹升角大于其自锁角,所述第三弹性件用于沿所述间隙调节螺母的轴向对所述间隙调节螺母施加使其抵顶所述缸体的弹性力。
[0021]可选地,所述间隙调节螺母与所述缸体抵接的端面形成为摩擦端面,和/或所述缸体与所述间隙调节螺母抵接的表面形成为摩擦表面。
[0022]可选地,所述受力组件还包括盖板和轴承,所述盖板盖合在所述缸体上并与所述缸体共同限定用于容纳所述间隙调节螺母的封闭空间,所述间隙调节螺杆滑动穿设于所述盖板,所述第三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盖板抵顶,另一端与所述间隙调节螺母抵顶,所述轴承空套在所述间隙调节螺杆上,并位于所述第三弹性件与所述间隙调节螺母之间。
[0023]可选地,所述线控制动系统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转动件转动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拉索、驱动组件和第五弹性件,所述驱动组件用于连接在制动踏板和所述拉索之间,所述拉索远离所述驱动组件的一端与所述转动件连接,以使所述驱动组件能够在所述制动踏板的作用力下沿第一方向移动,从而使所述拉索张紧并拉动所述转动件转动,所述第五弹性件用于驱动所述驱动组件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移动,以使所述驱动组件复位。
[0024]可选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杆、第六弹性件、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所述驱动杆的一端用于与所述制动踏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活塞连接,所述第六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活塞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活塞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二活塞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所述拉索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活塞,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形成有开口,所述第二活塞安装在所述壳体中并能够在所述开口内移动,所述第二活塞将所述壳体内部分成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第一活塞和第六弹性件位于所述第一腔,所述第五弹性件位于所述第二腔。
[0025]可选地,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助力电机和第二丝杠机构,所述第二丝杠机构位于所述第二腔,所述第二丝杠机构包括第二丝杠和套装在所述第二丝杠上的第二螺母,所述第二螺母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活塞,所述助力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二丝杠转动,以使所述第二螺母沿所述第二丝杠的轴向移动,所述第二丝杠机构的螺纹升角大于其自锁角。
[0026]可选地,所述拉索通过定滑轮和/或拉索平衡器与所述转动件连接。
[0027]可选地,所述盘式制动器还包括电磁离合器,当所述电磁离合器断电时,所述电磁离合器接合,以将所述电机的输出轴锁止;当所述电磁离合器通电时,所述电磁离合器分离,以将所述电机的输出轴释放。
[0028]可选地,所述盘式制动器还包括减速器,所述电机通过所述减速器驱动所述受力组件移动。
[0029]可选地,所述盘式制动器为浮钳盘式制动器,所述浮钳盘式制动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制动钳体内的第二制动块,所述第一制动块和第二制动块分别位于所述制动盘两侧,所述第二制动块安装在所述制动钳体上。
[0030]可选地,所述线控制动系统还包括控制器、踏板信号采集器、整车状态采集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踏板信号采集器采集到的踏板信号和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控制动系统,包括盘式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盘式制动器包括:制动钳体(200);第一制动块(2001),设置在所述制动钳体(200)内;制动盘(2002),设置在所述制动钳体(200)内;受力组件(202),用于推动所述第一制动块(2001)移动并压紧所述制动盘(2002);电机(203),相对于所述受力组件(202)固定,并用于驱动所述受力组件(202)朝向所述第一制动块(2001)移动以推动所述第一制动块(2001);转动件(204),设置为能够相对于所述受力组件(202)转动,以驱动所述受力组件(202)沿所述转动件(204)的转动轴线(B)移动并推动所述第一制动块(200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控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控制动系统具有行车制动状态和紧急制动状态,在所述行车制动状态,所述电机(203)驱动所述第一制动块(2001)移动并压紧所述制动盘(2002),在所述紧急制动状态,所述转动件(204)驱动所述第一制动块(2001)移动并压紧所述制动盘(200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控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组件(202)包括受力件(2021),所述受力件(2021)可轴向移动且周向锁止地连接于所述制动钳体(200),所述受力件(2021)上形成有凹槽(20213),所述转动件(204)上形成有与所述凹槽(20213)相配合的凸起(2041),当所述转动件(204)转动时,所述凸起(2041)与所述凹槽(20213)相互错开,以使所述凸起(2041)推动所述受力组件(202)朝向所述第一制动块(2001)移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控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2041)形成为曲面凸起(2041),所述凹槽(20213)形成为曲面凹槽(20213)。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控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盘式制动器还包括第一丝杠机构(205),所述第一丝杠机构(205)包括第一丝杠(2051)和套装在所述第一丝杠(2051)上的第一螺母(2052),所述电机(203)的输出轴(2031)用于驱动所述第一丝杠(2051)旋转,所述受力件(2021)包括受力件主体(20211)和形成在所述受力件主体(20211)上的与所述第一螺母(2052)同轴的套筒(20212),所述第一螺母(2052)可轴向移动且周向锁止地安装在所述套筒(20212)内,所述转动件(204)可周向转动且轴向移动地套设在所述套筒(20212)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控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盘式制动器还包括第一弹性件(206),所述第一弹性件(206)用于驱动所述受力件(2021)朝向远离所述第一制动块(2001)的方向移动,以使所述受力件(2021)复位。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控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丝杠机构(205)的螺纹升角大于其自锁角。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控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丝杠机构(205)为滚珠丝杠机构。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控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盘式制动器还包括第二弹性件(2042),所述第二弹性件(2042)设置在所述转动件(204)和所述套筒(20212)之间,所述第二弹性件(2042)的一端周向锁止地连接于所述套筒(20212)的外周面,另一端周向锁止地连接于所述转动件(204)的内周面。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控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组件(202)还包括间隙
调节螺杆(2022)、间隙调节螺母(2023)、缸体(2024)、第三弹性件(2025)以及第四弹性件(2026),所述缸体(2024)可轴向移动且周向锁止地安装在所述制动钳体(200)内,所述第四弹性件(2026)设置在所述制动钳体(200)与所述缸体(2024)之间,并向所述缸体(2024)施加使其朝向远离所述第一制动块(2001)移动的弹性力,所述间隙调节螺母(2023)设置在所述缸体(2024)内,所述间隙调节螺杆(2022)连接在所述受力件(2021)与所述间隙调节螺母(2023)之间,且所述间隙调节螺杆(2022)与所述间隙调节螺母(2023)形成螺旋副,该螺旋副的螺纹升角大于其自锁角,所述第三弹性件(2025)用于沿所述间隙调节螺母(2023)的轴向对所述间隙调节螺母(2023)施加使其抵顶所述缸体(2024)的弹性力。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线控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调节螺母(2023)与所述缸体(2024)抵接的端面形成为摩擦端面,和/或所述缸体(2024)与所述间隙调节螺母(2023)抵接的表面形成为摩擦表面。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线控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组件(202)还包括盖板(2027)和轴承(2028),所述盖板(2027)盖合在所述缸体(2024)上并与所述缸体(2024)共同限定用于容纳所述间隙调节螺母(2023)的封闭空间,所述间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小刚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