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热调控系统及换热调控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22207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4 11:42
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建筑物构造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换热调控系统及换热调控方法,换热调控系统包括墙体、换热调控组件、换热机、控制组件、真空泵和温度传感组件;换热调控组件包括保温层、超声波反射层以及超声波发射单元,保温层的外表面包覆有超声波反射层,超声波反射层开设有超声波入口,超声波发射单元产生的超声波通过超声波入口进入保温层;超声波反射层与换热机之间形成封闭空间,真空泵与封闭空间连通,且与控制组件电连接;温度传感组件包括与控制组件电连接的室内温度传感器和室外温度传感器。换热调控系统能够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季节对建筑墙体换热性能的不同需求,能够有效降低能耗。降低能耗。降低能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换热调控系统及换热调控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物构造
,尤其涉及一种换热调控系统及换热调控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建筑能耗指的是建筑使用能耗,通常包括采暖、空调、热水供应、照明、炊事、家用电器、电梯等方面的能耗,其中采暖和空调能耗的占比最大,这是由于我国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差所导致的,因此低能耗建筑成为了越来越受到市场青睐的发展方向。
[0003]低能耗建筑是指在围护结构、能源和设备系统、照明、智能控制、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方面综合选用各项节能技术,能耗水平远低于常规建筑的建筑物。低能耗建筑一方面利用再生能源对建筑提供能源供给,另一方面对建筑自身的结构进行优化,从而减少能源消耗,其中建筑自身的保温结构对于低能耗建筑的节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0004]然而,目前应用于建筑的换热调控系统的保温结构通常为设置于墙体外表面的保温层,虽然可以提高隔热效果,但是其不能充分利用室内和室外的温差情况对室内温度进行调节,在温度调节过程中只能依赖空调系统,增大了能量消耗,导致能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换热调控系统及建筑换热调控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换热调控系统的保温结构不能充分利用建筑室内和室外的温差情况对建筑室内温度进行调节的技术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换热调控系统,包括墙体、换热调控组件、换热机、控制组件、真空泵以及温度传感组件;所述换热调控组件包括保温层、超声波反射层以及超声波发射单元,所述超声波发射单元与所述控制组件电连接,所述保温层的外表面包覆有所述超声波反射层,所述超声波反射层开设有超声波入口,所述超声波发射单元产生的超声波通过所述超声波入口进入所述保温层,所述墙体与所述保温层一侧表面的超声波反射层贴合;所述超声波反射层与所述换热机之间形成封闭空间,所述真空泵与所述封闭空间连通,且与所述控制组件电连接,用于对所述封闭空间进行抽真空;所述温度传感组件包括室内温度传感器和室外温度传感器,所述室内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墙体表面,所述室外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换热机的外表面,且所述室内温度传感器和所述室外温度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组件电连接。
[000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热机包括第一金属板、第二金属板和热管,所述第一金属板与所述保温层相对所述墙体一侧表面的超声波反射层贴合,所述热管设于所述第一金属板和所述第二金属板之间,且所述热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金属板和所述第二金属板进行热交换,所述室外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第二金属板表面。
[000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金属板和所述第二金属板之间填充有聚氨酯泡沫板。
[000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超声波入口设置于所述超声波反射层的中部位置,且所述
超声波入口相对所述超声波反射层倾斜设置。
[0010]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上述的建筑的换热调控方法,包括:控制室内温度传感器获取室内温度,并确定室内温度是否在预设温度范围内;若所述室内温度高于所述预设温度范围,则控制空调对室内空间进行制冷,并控制室外温度传感器获取室外温度;判断所述室外温度是否低于所述室内温度;若所述室外温度低于所述室内温度,则控制超声波发射单元向保温层发射超声波。
[0011]在一个实施例中,若所述室外温度高于所述室内温度,则控制所述真空泵对封闭空间进行抽真空,以使得所述封闭空间的真空度达到预设要求。
[0012]在一个实施例中,若所述室内温度低于所述预设温度范围,则控制空调对室内空间进行制热,并控制所述室外温度传感器获取室外温度;判断所述室外温度是否高于所述室内温度;若所述室外温度高于所述室内温度,则控制超声波发射单元向所述保温层发射超声波。
[0013]在一个实施例中,若所述室外温度低于所述室内温度,则控制所述真空泵对封闭空间进行抽真空,以使得所述封闭空间的真空度达到预设要求。
[0014]在一个实施例中,若所述室内温度位于所述预设温度范围内,则控制所述真空泵对封闭空间进行抽真空,以使得所述封闭空间的真空度达到预设要求。
[001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存在的有益效果至少在于:(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在墙体表面设置换热调控组件,保温层在超声波发射单元和超声波反射层的协同作用下具有更好的传热系数,极大地提高了换热调控系统的室内外热交换效率。同时,在超声波发射单元未开启时,保温层也具备良好的保温效果。
[0016](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在换热调控组件和换热机之间设置封闭空间,并通过真空泵对其进行抽真空,从而在需要对室内进行保温时可以阻隔热量的传递,进一步改善保温效果;通过设置换热机,可以迅速对室内外热量进行传递,进一步改善了传热效率。
[0017](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换热调控系统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季节对建筑墙体换热性能的不同需求,从而更好地降低能耗。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19]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换热调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换热调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换热调控系统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换热调控方法的实现流程示例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示意图。
[0020]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专利技术。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专利技术的描述。
[0022]为了说明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0023]第一方面,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换热调控系统,包括墙体10、换热调控组件20、换热机30、控制组件40、真空泵50以及温度传感组件。其中,换热调控组件20包括保温层21、超声波反射层22以及超声波发射单元23,超声波发射单元23与控制组件40电连接,保温层21的外表面包覆有超声波反射层22,超声波反射层22开设有超声波入口220,超声波发射单元23产生的超声波通过超声波入口220进入保温层21,墙体10与保温层21一侧表面的超声波反射层22贴合。超声波反射层22与换热机30之间形成封闭空间70,真空泵50与封闭空间70连通,且与控制组件40电连接,用于对封闭空间70进行抽真空。温度传感组件包括室内温度传感器61和室外温度传感器62,室内温度传感器61设于墙体10表面,室外温度传感器62设于换热机30的外表面,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调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墙体、换热调控组件、换热机、控制组件、真空泵以及温度传感组件;所述换热调控组件包括保温层、超声波反射层以及超声波发射单元,所述超声波发射单元与所述控制组件电连接,所述保温层的外表面包覆有所述超声波反射层,所述超声波反射层开设有超声波入口,所述超声波发射单元产生的超声波通过所述超声波入口进入所述保温层,所述墙体与所述保温层一侧表面的超声波反射层贴合;所述超声波反射层与所述换热机之间形成封闭空间,所述真空泵与所述封闭空间连通,且与所述控制组件电连接,用于对所述封闭空间进行抽真空;所述温度传感组件包括室内温度传感器和室外温度传感器,所述室内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墙体表面,所述室外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换热机的外表面,且所述室内温度传感器和所述室外温度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组件电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调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机包括第一金属板、第二金属板和热管,所述第一金属板与所述保温层相对所述墙体一侧表面的超声波反射层贴合,所述热管设于所述第一金属板和所述第二金属板之间,且所述热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金属板和所述第二金属板进行热交换,所述室外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第二金属板表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调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板和所述第二金属板之间填充有聚氨酯泡沫板。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调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波入口设置于所述超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岩民刘玉习房玉成李荣泉房鹏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金拓热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