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慢性接触性皮炎小鼠模型的造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22190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4 11:41
本发明专利技术结合慢性接触性皮炎的起病特点和规律,提供了一种慢性接触性皮炎小鼠模型的造模方法。该方法通过使用噁唑酮反复对动物进行致敏和攻击,既可起到化学刺激的作用,又模拟了患者反复接触过敏原,最终被致敏并导致慢性接触性皮炎的全过程,通过该方法获得的动物模型发病部位和患者的皮肤损伤区域的病理变化高度一致,表明该模型可用于模拟临床患者的慢性接触性皮炎模型,为慢性接触性皮炎的治疗药物,提供更好的筛选平台。提供更好的筛选平台。提供更好的筛选平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慢性接触性皮炎小鼠模型的造模方法


[0001]本申请属于生物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噁唑酮诱导的小鼠慢性接触性皮炎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接触性皮炎是一种在临床上非常常见的疾病,其在人群中患病率约为1.7%-6.3%.虽然大部分人群中,过敏性皮炎症状并不特别严重,也不会危及生命。但是,患病部位的反复瘙痒,及经抓挠后引起的破溃和进一步的加重症状,往往造成患者十分痛苦。而一般情况下,患者并不容易确定具体的过敏原,并将其从生活中排除。所以患者的接触性皮炎往往迁延不愈,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很大影响。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相关药物的开发一直在优化和进行中。相应地,针对过敏性皮炎的动物模型的需求也应运而生。
[0003]接触性皮炎主要分为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和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其中前者占所有接触性皮炎的80%左右,而后者约占20%。刺激性接触性皮炎是皮肤对接触到的刺激性物质的一种非特异性的炎症反应。通常引发刺激性接触性皮炎的物质包括强酸,强碱,汽油,金属盐或肥皂等。刺激性接触性皮炎的发病过程中,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并未被激活。而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则是由于身体2次以上接触到致敏原后,由细胞免疫介导为主的一种IV型超敏反应。根据所接触到的致敏原的免疫原性不同,致敏所需的时间可以从一周内到数年不等。通常引发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物质包括青霉素,苯海拉明和苯佐卡因等药物;毒藤,毒葛等漆属植物;或者花粉,宠物毛发等等。但是,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在一定情况下,可以诱发免疫反应而引起变应性接触性皮炎。这一转变在过敏体质的患者,或本身患有特应性皮炎或湿疹的患者中较为常见。在长期慢性的刺激和反复致敏下,患者会最终会形成慢性接触性皮炎。这时其皮炎接触面除瘙痒或灼痛等症状外,往往伴发水疱,因水疱破溃或反复抓骚,皮肤可能形成溃疡或糜烂面。同时可能因为抓骚等动作,将过敏原带到别的部位,形成新的皮肤破损。严重者甚至可能会产生全身性过敏。
[0004]目前,针对接触性皮炎的动物模型,常见的只有模拟急性刺激性皮炎的化学灼伤类模型,和模拟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所用的小鼠诱导的迟发型超敏反应模型。该两种模型,前者通过用于模拟临床上常见接触性皮炎患者均有一定的不足。其中前者一般使用佛波酯,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或强酸强碱类物质,直接刺激小鼠皮肤,产生类似于患者的刺激性接触性皮炎等症状。后者,则一般使用二硝基氟苯(DNFB)或噁唑酮等有较强免疫原性的物质,首先对小鼠进行致敏,在5-6天后再次用相同的致敏原对其进行第二次接触,即可产生迟发型超敏反应。这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接触性皮炎动物模型。
[0005]上述两种动物模型,即化学刺激诱导的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动物模型,和迟发型超敏反应动物模型,均为急性模型,两者的实验周期均在一周内。而临床上用药的接触性皮炎患者,大多为慢性接触性皮炎。其受损皮肤局部的免疫和病理变化,和急性的接触性皮炎有较大的差别。此外,慢性接触性皮炎,其往往不是单一因素诱导,即既非刺激性接触皮炎,也非特应性接触皮炎。在此情况下,使用上述任何单一模型,都是不合适的。其均不能反应慢
性接触性皮炎的完整特点。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慢性接触性皮炎小鼠模型,更能反应慢性接触性皮炎的完整特点。可有效模拟慢性接触性皮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病理表现,可以为慢性接触性皮炎的治疗药物,提供更好的筛选平台。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结合慢性接触性皮炎的起病特点和规律,提供了一种慢性接触性皮炎小鼠模型的造模方法。噁唑酮是一种有刺激性,及较强免疫原性的物质,通过使用噁唑酮反复对小鼠进行致敏和攻击,既可起到化学刺激的作用,又模拟了患者反复接触过敏原,最终被致敏并导致慢性接触性皮炎的全过程。
[0008]本专利技术通过对致敏时间和噁唑酮溶液的选择,使获得的慢性接触性皮炎小鼠模型的动物的病变部位发生了典型的接触性皮炎的症状,包括红肿,肿胀,角质化等等,以及在重度的接触性皮炎患者身上才可见的渗出等症状。此外,经过病理检查,小鼠的发病部位和患者的皮肤损伤区域的病理变化高度一致,证明该模型可用于模拟临床患者的慢性接触性皮炎模型。
[0009]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慢性接触性皮炎小鼠模型的造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使用噁唑酮在10至20天内反复对小鼠耳部正反面进行致敏攻击;致敏攻击次数不少于4次;其中,第二次致敏攻击在首次致敏攻击5-8天后进行。
[0010]优选地,使用噁唑酮在12至16天内反复对小鼠耳部正反面进行致敏攻击;总致敏攻击次数为4-6次。
[0011]作为优选的方案,具体步骤包括:使小鼠耳部正反面接受噁唑酮首次致敏攻击,5-8天后,使小鼠耳部接受噁唑酮第二次致敏攻击;此后每2-3天采用噁唑酮进行致敏攻击,除首次致敏攻击外,共致敏攻击3-5次。
[0012]作为优选的方案,具体步骤包括:使小鼠耳部正反面接受噁唑酮首次致敏攻击,7天后,使小鼠耳部接受噁唑酮第二次致敏攻击;此后每2-3天采用噁唑酮进行致敏攻击,除首次致敏攻击外,共致敏攻击4次。
[0013]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噁唑酮为噁唑酮的丙酮橄榄油溶液;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噁唑酮为0.3%-1.5%质量分数的噁唑酮的丙酮橄榄油溶液;更优选地,所述噁唑酮为0.3%-1.2%质量分数的噁唑酮的丙酮橄榄油溶液。
[0014]作为优选的方案,首次致敏攻击使用1.0%-1.5%质量分数的噁唑酮的丙酮橄榄油溶液,第二次致敏攻击使用0.8%-0.9%质量分数的噁唑酮的丙酮橄榄油溶液,其余致敏攻击使用0.3%-0.6%质量分数的噁唑酮的丙酮橄榄油溶液。
[001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首次致敏攻击使用1.2%-1.3%质量分数的噁唑酮的丙酮橄榄油溶液。
[0016]具体地,所述小鼠优选Balb/c小鼠。
[0017]优选的,具体步骤如下:选用6-8周龄的雌性Balb/c小鼠,在小鼠耳部正反面接受30μL 1.2%-1.3%质量分数的噁唑酮的丙酮橄榄油溶液作为首次致敏攻击,该天指定为第0天,在第7天,小鼠耳部正反面再次接受30μL0.8%-0.9%质量分数的噁唑酮的丙酮橄榄油溶液,作为第二次致敏攻击;此
0.4-0.6%质量分数的噁唑酮的丙酮橄榄油溶液进行致敏攻击,具体的在第10,12和14天分别采用0.6%、0.4%、0.4%。获得慢性接触性皮炎小鼠4只。
[0026]实施例3 小鼠模型验证将实施例1最后一次致敏攻击3天后,即第17天,获得的12只慢性接触性皮炎小鼠,按右耳厚度分组,选出9只右耳厚度相近的小鼠,分成三组(每组3只,平均右耳厚度基本相同),其中两组在当天开始进行治疗给药,一组使用阳性对照药物为倍他米松,给药方式0.03mg/耳局部给药,将其溶解在丙酮中,涂抹在阳性药组小鼠右耳的正反两面;另一组使用地塞米松,给药方式为2mg/kg口服。因接触性皮炎目前在临床治疗上,以外用激素类药物为主进行症状控制,故本实施例中使用常见的外用糖皮质激素倍他米松及口服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作为对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慢性接触性皮炎小鼠模型的造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选用6-8周龄的雌性Balb/c小鼠,在小鼠耳部正反面接受1.2%-1.3%质量分数的噁唑酮的丙酮橄榄油溶液作为首次致敏攻击,将首次致敏攻击当天指定为第0天,在第7天,小鼠耳部正反面再次接受0.8%-0.9%质量分数的噁唑酮的丙酮橄榄油溶液,作为第二次致敏攻击;此后每2-3天使用0.3%-0.6%质量分数的噁唑酮的丙酮橄榄油溶液进行致敏攻击,除首次致敏攻击外,共致敏攻击4-5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首次和第二次致敏攻击中,噁唑酮的丙酮橄榄油溶液的用量为25~35μL。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造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首次和第二次致敏攻击中,噁唑酮的丙酮橄榄油溶液的用量为30μL。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楠付云峰刘新陈洁罗艳段继峰
申请(专利权)人:澎立生物医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