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白玉菇高产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21907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4 11: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白玉菇高产栽培方法,属于蘑菇种植栽培领域。基质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组分,木屑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白玉菇高产栽培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蘑菇种植栽培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白玉菇高产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白玉菇的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可凉拌,可热炒,被称为食用菌中的珍品。目前国内工厂化生产白玉菇工厂所使用的设备大同小异,配方也极为相似,主要通过木屑、麸皮、玉米芯等作为基料,再设定特定的碳氮比,为白玉菇的生长提供良好条件。且工厂化生产是利用机械自动化设备通过搅拌配料机,装瓶,灭菌,接种等工序。由于配方不同,因此得到的白玉菇的产量、生长周期以及营养价值均不同。由此可见,一种合适发菌培养和出菇管理工艺对白玉菇的产量与品质尤为重要,为此我们提供了一种白玉菇栽培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白玉菇高产栽培方法,通过特定的碳氮比,能够有效提高产量,节省基质原材料,提高社会收益。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5]一种白玉菇高产栽培方法,基质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组分,木屑5-6%,玉米芯40-45%,棉籽壳20-25%,米糠5-10%,麸皮1-5%,大豆皮5-10%,玉米粉3-5%,含水量65-66%;
[0006]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7](1)装瓶:将基质充分搅拌均匀后,装瓶,压盖,得到栽培瓶;
[0008](2)灭菌:栽培瓶灭菌;
[0009](3)接种:将灭菌后的栽培瓶冷却至20-22℃后,接种;
[0010](4)培养:将接种后的栽培瓶送入培养室,在温度20-22℃,湿度60-70%,CO2浓度3500ppm以下,培养时间80-90天;
[0011](5)搔菌处理:用专用刀头把栽培瓶内的基质表面搔成馒头状,并补充少许水分,搔完菌的栽培瓶放置在栽培室床架上进行第二次栽培,第二次栽培20-25天后,进行采收。
[0012]进一步的,步骤(2)所述灭菌方法为:将栽培瓶推入脉动灭菌器中,脉动9次,通入蒸汽升温121℃保持70分钟。
[0013]进一步的,步骤(3)所述接种为每瓶原种接种20-22瓶栽培瓶。
[0014]进一步的,步骤(5)所述第二次栽培的培室温度设定为14-16℃,湿度90-95%,CO2浓度1000-2500ppm。
[0015]进一步的,步骤(5)所述第二次栽培中,前1-7天的光照强度为50-100Lux。
[0016]进一步的,步骤(5)所述第二次栽培中,后8-20天的光照强度为200-300Lux。
[0017]进一步的,步骤(1)中,基质中加入石灰石调节pH值为6-7。
[0018]本专利技术白玉菇高产栽培方法,其有益效果在于:
[0019](1)本专利技术的基质通过特定的配比,能够使白玉菇生长期间所需的碳氮比达到最
优化,同时在栽培过程中,精确控制所需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的浓度和光照强度,能够提高白玉菇的产量,1240cc栽培瓶每瓶单产可达到280~320克,单产提升30-50g;同袋中的白玉菇出芽率高,成菇品质好,菇头大小均匀,达到提升了白玉菇的品质。
[0020](2)本专利技术以木屑和玉米芯、米糠主要原料的高产栽培配方,通过特定的基质配搭达到的最优碳氮比,能够在保障白玉菇生长所需的同时,降低基质原料的使用,使每年的基质原料节省100-150万元。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是本专利技术栽培方法的流程图;
[0023]图2是采用本专利技术栽培方法的白玉菇的出芽状态;
[0024]图3是采用本专利技术栽培方法的白玉菇的出菇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
[0026]实施例1
[0027]一种白玉菇高产栽培方法,基质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组分,木屑5%,玉米芯45%,棉籽壳20%,米糠10%,麸皮5%,大豆皮10%,玉米粉5%,含水量65%;
[0028]栽培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0029](1)原料验收:所有生产原料入库前由品质技术部负责验收,验收合格后入库。
[0030](2)原料混合:将基质通过搅拌机充分混合,并用生石灰调节pH为7,继续搅拌至装瓶结束。
[0031](3)装瓶:使用全自动装瓶机,要求装瓶均匀,紧实度适中,使用1240cc塑料瓶每瓶重量在880-920克,瓶肩基本无空隙,打孔至瓶底。
[0032](4)压盖:瓶盖自动输送到压盖位置,扣在装完料的瓶上。
[0033](5)灭菌:采用高压灭菌锅,待灭菌的瓶框整齐摆放在灭菌车上,推入灭菌锅内,关上门,启动运行按钮,灭菌锅设定为脉动9次,121℃灭菌70分钟。
[0034](6)冷却:灭菌结束后,打开灭菌锅的反侧门,灭菌车推至冷却室内,冷却室温度设定在22℃。
[0035](7)接种:冷却至22℃的瓶子通过自动接种机进行接种,接种机放置在充分洁净的接种室内,每瓶原种接栽培种20~22瓶,接种后通过输送带输送至培养室。
[0036](8)培养:培养室温度设定为22℃,湿度60%,CO2浓度3500PPM,培养时间为80天。
[0037](9)搔菌处理:培养成熟后,进行搔菌处理并补充培养中丧失的水分。
[0038](10)第二次栽培(催蕾生育:白玉菇搔菌后,迅速整齐摆放在栽培床架上,栽培室温度16℃,湿度98%,CO2浓度控制在2000ppm,前1~7天光照强度80Lux,后8~20天光照强度200Lux;23~25天开始采收,每瓶产量280~320克左右。
[0039](11)采收包装:达到采收标准的产品,用采菇车从生育房放在流水线上至采收区,采收时要求轻拿轻放,减少菇盖损伤。剪去根部的培养料,放在PE袋内,每袋净重量2000克,用抽真空包装后,装入纸箱(或泡沫箱),及时入库,冷库温度为3~5℃。
[0040](12)挖瓶:采收后的瓶框及时运至挖瓶区,把培养料挖除,空瓶框运至装瓶区重新使用,废料运至厂外,用于生产有机肥。
[0041]实施例2
[0042]一种白玉菇高产栽培方法,基质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组分,木屑6%,玉米芯45%,棉籽壳25%,米糠10%,麸皮4%,大豆皮7%,玉米粉3%,含水量66%;
[0043]栽培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0044](1)原料验收:所有生产原料入库前由品质技术部负责验收,验收合格后入库。
[0045](2)原料混合:将基质通过搅拌机充分混合,并用生石灰调节pH为7,继续搅拌至装瓶结束。
[0046](3)装瓶:使用全自动装瓶机,要求装瓶均匀,紧实度适中,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白玉菇高产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基质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组分,木屑5-6%,玉米芯40-45%,棉籽壳20-25%,米糠5-10%,麸皮1-5%,大豆皮5-10%,玉米粉3-5%,含水量65-66%;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装瓶:将基质充分搅拌均匀后,装瓶,压盖,得到栽培瓶;(2)灭菌:栽培瓶灭菌;(3)接种:将灭菌后的栽培瓶冷却至20-22℃后,接种;(4)培养:将接种后的栽培瓶送入培养室,在温度20-22℃,湿度60-70%,CO2浓度3500ppm以下,培养时间80-90天;(5)搔菌处理:用专用刀头把栽培瓶内的基质表面搔成馒头状,并补充少许水分,搔完菌的栽培瓶放置在栽培室床架上进行第二次栽培,第二次栽培20-25天后,进行采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白玉菇高产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清华尹相力王志学许喜佳陈长青黄宇严会
申请(专利权)人:韶关市星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