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力助推转子通风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21847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4 11: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风力助推转子通风散热装置,涉及风力助推转子散热技术领域。该风力助推转子通风散热装置包括筒体、顶盖和遮雨板。具体地,顶盖覆盖设置在筒体的顶部,顶盖上开设有人孔,人孔与筒体的内腔连通。遮雨板覆盖设置于人孔的上方,遮雨板与顶盖之间间隔设置以形成与外部大气相连通的散热间隙。筒体内的热量经由散热间隙散发至外部大气,雨雪天气时,遮雨板能够阻挡雨雪进入到筒体内部,以免筒体内的电机或其它部件受到雨雪的影响而损坏。该风力助推转子通风散热装置结构简单,散热通风效果好且制作成本低,适于在实际中应用。用。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力助推转子通风散热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风力助推转子散热
,尤其涉及一种风力助推转子通风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风力助推转子通常尺寸较大且需保持较高的旋转速度持续工作,以为船舶航行提供持续推动力。外筒和内塔之间一般通过轴承连接,持续摩擦会产生大量的热。同时风力助推转子通常采用位于塔体内部的电机驱动,为了保持平稳,电机一般置于较高的位置,整体空间较为封闭且有限,导致塔体内部经常集聚较多的热量。而高温会严重影响电机工作的稳定性,进而影响转子的持续工作。现有技术中的转子散热装置通常没有开通风孔,或者不能有效地进行通风散热工作,或者散热方案过于复杂,提高了制作成本。
[0003]因此,亟需提出一种结构简单实用,制作成本较低的风力助推转子通风散热装置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力助推转子通风散热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具有较好的通风散热效果并能防止雨雪进入。
[0005]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风力助推转子通风散热装置,包括:
[0007]筒体;
[0008]顶盖,覆盖设置在所述筒体的顶部,所述顶盖上开设有人孔,所述人孔与所述筒体的内腔连通;
[0009]遮雨板,覆盖设置于所述人孔的上方,所述遮雨板与所述顶盖之间间隔设置以形成与外部大气连通的散热间隙。
[0010]具体地,还包括多个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可拆卸连接在所述遮雨板与所述顶盖之间,多个所述支撑柱沿所述顶盖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
[0011]具体地,多个所述支撑柱均布设置在所述遮雨板与所述顶盖之间。
[0012]具体地,所述支撑柱通过螺栓紧固连接在所述遮雨板与所述顶盖之间。
[0013]具体地,所述遮雨板包括:
[0014]第一遮雨板,位于所述人孔的正上方;
[0015]第二遮雨板,为环形斜板,所述第二遮雨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遮雨板呈第一预设夹角连接,所述第二遮雨板的另一端朝向所述顶盖的方向向下倾斜。
[0016]具体地,还包括加强组件,所述加强组件连接于所述遮雨板的下表面,所述加强组件与所述遮雨板之间间隔设置以形成散热间隙。
[0017]具体地,所述加强组件包括:
[0018]内衬板,所述内衬板设置在所述遮雨板与所述顶盖之间;
[0019]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一端与所述遮雨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加强筋的另一端与所述内衬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0020]具体地,所述内衬板包括呈第二预设夹角连接的第一内衬板和第二内衬板;
[0021]所述第一内衬板为环形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内衬板的内侧;
[0022]所述第二内衬板为环形斜板,所述第二内衬板远离所述第一内衬板的一端朝向所述顶盖的方向向下倾斜。
[0023]具体地,所述加强筋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加强筋沿所述第一内衬板的圆周方向均布间隔设置。
[0024]具体地,所述顶盖的内圈设置有挡雨凸台,呈环形,所述挡雨凸台用于防止外部雨水流入所述筒体的内部。
[0025]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6]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风力助推转子通风散热装置,该装置在顶盖处开设的人孔上覆盖设置有遮雨板,且遮雨板和顶盖之间间隔设置以形成与外部大气相连通的散热间隙,由此使得筒体内的热量能够经由散热间隙散发至外部大气,同时还能防止雨雪等进入到筒体的内部。该风力助推转子通风散热装置结构简单,散热通风效果好且制作成本低,适于在实际中应用。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风力助推转子通风散热装置的总装图;
[0028]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风力助推转子通风散热装置的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3是图2中的风力助推转子通风散热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0030]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筒体内部热气体流通示意图
[0031]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风力助推转子通风散热装置的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6是图5中的风力助推转子通风散热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0033]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加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中:
[0035]1、人孔;2、筒体;3、顶盖;
[0036]4、遮雨板;41、第一遮雨板;42、第二遮雨板;
[0037]5、支撑柱;
[0038]6、加强组件;61、内衬板;611、第一内衬板;612、第二内衬板;62、加强筋;
[0039]7、挡雨凸台;8、排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为使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
[0041]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42]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43]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0044]实施例一
[0045]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力助推转子通风散热装置,该风力助推转子通风散热装置包括筒体2、顶盖3和遮雨板4。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顶盖3覆盖设置在筒体2的顶部,顶盖3上开设有人孔1,人孔1与筒体2的内腔连通。遮雨板4覆盖设置于人孔1的上方,遮雨板4与顶盖3之间间隔设置以形成与外部大气相连通的散热间隙。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通过设置风力助推转子通风散热装置,使得筒体2内部的热量在排风扇8的作用下经由散热间隙散发至外部大气,雨雪天气时,遮雨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力助推转子通风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2);顶盖(3),覆盖设置在所述筒体(2)的顶部,所述顶盖(3)上开设有人孔(1),所述人孔(1)与所述筒体(2)的内腔连通;遮雨板(4),覆盖设置于所述人孔(1)的上方,所述遮雨板(4)与所述顶盖(3)之间间隔设置以形成与外部大气连通的散热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力助推转子通风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支撑柱(5),所述支撑柱(5)可拆卸连接在所述遮雨板(4)与所述顶盖(3)之间,多个所述支撑柱(5)沿所述顶盖(3)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力助推转子通风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支撑柱(5)均布设置在所述遮雨板(4)与所述顶盖(3)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力助推转子通风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5)通过螺栓紧固连接在所述遮雨板(4)与所述顶盖(3)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力助推转子通风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雨板(4)包括:第一遮雨板(41),位于所述人孔(1)的正上方;第二遮雨板(42),为环形斜板,所述第二遮雨板(4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遮雨板(41)呈第一预设夹角连接,所述第二遮雨板(42)的另一端朝向所述顶盖(3)的方向向下倾斜。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力助推转子通风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峰山吴幼华朱玉柱黄振宇吴赞夏灏超陈少峰赵璐
申请(专利权)人:中船重工上海节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