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均匀的液冷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1813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4 11: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冷却均匀的液冷板,它包括板体、进液接头和出液接头;所述板体中设有第一冷却流道、第二冷却流道、进液槽、出液槽、第一进液流道、第二进液流道和出液流道;所述第一冷却流道的入口和所述第二冷却流道的出口位于所述板体的一端部;所述第一冷却流道的出口和所述第二冷却流道的入口位于所述板体的另一端部;所述第一冷却流道的入口通过所述第一进液流道与所述进液槽相连;所述第一冷却流道的出口通过所述出液流道与所述出液槽相连;所述第二冷却流道的入口通过所述第二进液流道与所述进液槽相连;所述第二冷却流道的出口与所述进液槽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提高液冷板两端温度的均匀性,进而能够提高对电池模组冷却的均匀性。组冷却的均匀性。组冷却的均匀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冷却均匀的液冷板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冷却均匀的液冷板。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电池热管理系统中,普遍采用液冷板对电池模组进行冷却散热,液冷板与所述电池模组贴合,液冷板中的冷却液在流动过程中会吸收电池模组中的热量。但是,现有的液冷板中冷却液是从所述液冷板的一端部流向所述液冷板的另一端部,冷却液在流动过程中会因吸热而温度升高,导致下游的冷却液温度高于上游的冷却液温度,进而导致所述液冷板一端部的温度高于所述液冷板另一端部的温度,温度高的部位与电池模组之间的换热效率低,进而导致液冷板对所述电池模组的冷却不均匀,使电池模组中的温度不均匀从而影响电池模组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冷却均匀的液冷板,它能够提高液冷板两端温度的均匀性,进而能够提高对电池模组冷却的均匀性。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冷却均匀的液冷板,它包括板体、进液接头和出液接头;其中,
[0005]所述板体中设有第一冷却流道、第二冷却流道、进液槽、出液槽、第一进液流道、第二进液流道和出液流道;
[0006]所述第一冷却流道的入口和所述第二冷却流道的出口位于所述板体的一端部;
[0007]所述第一冷却流道的出口和所述第二冷却流道的入口位于所述板体的另一端部;
[0008]所述第一冷却流道的入口通过所述第一进液流道与所述进液槽相连;
[0009]所述第一冷却流道的出口通过所述出液流道与所述出液槽相连;
[0010]所述第二冷却流道的入口通过所述第二进液流道与所述进液槽相连;
[0011]所述第二冷却流道的出口与所述进液槽相连;
[0012]所述进液接头连接在所述板体上并与所述进液槽相连通;
[0013]所述出液接头连接在所述板体上并与所述出液槽相连通。
[0014]进一步提供一种所述板体的具体结构,所述板体包括流道板和贴合在所述流道板上的盖板;
[0015]所述第一冷却流道、第二冷却流道、进液槽、出液槽、第一进液流道、第二进液流道和出液流道均设于所述流道板上且位于所述流道板和所述盖板之间。
[0016]进一步提供一种所述盖板与所述流道板的具体连接方式,所述盖板钎焊连接在所述流道板上。
[0017]进一步为了兼顾结构强度和散热效果,所述流道板的厚度与所述盖板的厚度之和不小于8mm,和/或所述盖板的厚度不大于2mm。
[0018]进一步为了提高散热效果,所述第一冷却流道和/或所述第二冷却流道为蛇形流
道。
[0019]进一步,所述第一进液流道和所述第二进液流道均沿所述板体的边缘设置。
[0020]进一步,所述第一进液流道和所述第二进液流道的长度相等。
[0021]进一步,所述出液流道的至少一部分从所述第一冷却流道和所述第二冷却流道之间穿过。
[0022]进一步为了方便安装电池模组,所述冷却均匀的液冷板还包括至少两根连接在所述板体上并用于安装电池模组的支撑条。
[0023]进一步为了提高支撑条的连接强度,所述支撑条通过结构胶和固定螺栓连接在所述板体上。
[0024]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所述板体用于与电池模组贴合,冷却液从所述进液接头流入所述进液槽中,再分别流入所述第一进液流道和所述第二进液流道中。第一进液流道中的冷却液流经所述第一冷却流道、出液流道后流入所述出液槽中并从所述出液接头流出;第二进液流道中的冷却液流经所述第二冷却流道后流入所述出液槽并从所述出液接头流出。其中,所述第一冷却流道中的冷却液从所述板体的上端部流向下端部,所述第二冷却流道中的冷却液从所述板体的下端部流向上端部,即便冷却液在流动过程中因吸热而温度升高,也能使所述板体上端部和下端部的温度保持均匀,进而提高了对电池模组冷却的均匀性,使电池模组中的温度更加均匀,改善了电池模组的性能。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技术的冷却均匀的液冷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技术的流道板的俯视图;
[0027]图3为本技术的冷却均匀的液冷板的装配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9]如图1~3所示,一种冷却均匀的液冷板,它包括板体1、进液接头2和出液接头3;其中,
[0030]所述板体1中设有第一冷却流道4、第二冷却流道5、进液槽6、出液槽7、第一进液流道8、第二进液流道9和出液流道10;
[0031]所述第一冷却流道4的入口和所述第二冷却流道5的出口位于所述板体1的一端部;
[0032]所述第一冷却流道4的出口和所述第二冷却流道5的入口位于所述板体1的另一端部;
[0033]所述第一冷却流道4的入口通过所述第一进液流道8与所述进液槽6相连;
[0034]所述第一冷却流道4的出口通过所述出液流道10与所述出液槽7相连;
[0035]所述第二冷却流道5的入口通过所述第二进液流道9与所述进液槽6相连;
[0036]所述第二冷却流道5的出口与所述进液槽6相连;
[0037]所述进液接头2连接在所述板体1上并与所述进液槽6相连通;
[0038]所述出液接头3连接在所述板体1上并与所述出液槽7相连通;具体的,所述板体1用于与电池模组贴合,冷却液从所述进液接头2流入所述进液槽6中,再分别流入所述第一进液流道8和所述第二进液流道9中,第一进液流道8中的冷却液流经所述第一冷却流道4、出液流道10后流入所述出液槽7中并从所述出液接头3流出,第二进液流道9中的冷却液流经所述第二冷却流道5后流入所述出液槽7并从所述出液接头3流出。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冷却流道4中的冷却液从所述板体1的上端部流向下端部,所述第二冷却流道5中的冷却液从所述板体1的下端部流向上端部,即便冷却液在流动过程中因吸热而温度升高,也能使所述板体1上端部和下端部的温度保持均匀,进而提高了对电池模组冷却的均匀性,使电池模组中的温度更加均匀,改善了电池模组的性能。
[0039]如图3所示,所述板体1例如但不限于以下结构,它包括流道板11和贴合在所述流道板11上的盖板12;
[0040]所述第一冷却流道4、第二冷却流道5、进液槽6、出液槽7、第一进液流道8、第二进液流道9和出液流道10均设于所述流道板11上且位于所述流道板11和所述盖板12之间;具体的,所述第一冷却流道4、第二冷却流道5、进液槽6、出液槽7、第一进液流道8、第二进液流道9和出液流道10均可以通过数控机床在所述流道板11上铣削得到。
[004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盖板12可以钎焊连接在所述流道板11上,通过钎焊的方式连接所述盖板12和所述流道板11能够提高所述板体1生产的合格率。
[0042]如图1、3所示,所述流道板11的厚度与所述盖板12的厚度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却均匀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板体(1)、进液接头(2)和出液接头(3);其中,所述板体(1)中设有第一冷却流道(4)、第二冷却流道(5)、进液槽(6)、出液槽(7)、第一进液流道(8)、第二进液流道(9)和出液流道(10);所述第一冷却流道(4)的入口和所述第二冷却流道(5)的出口位于所述板体(1)的一端部;所述第一冷却流道(4)的出口和所述第二冷却流道(5)的入口位于所述板体(1)的另一端部;所述第一冷却流道(4)的入口通过所述第一进液流道(8)与所述进液槽(6)相连;所述第一冷却流道(4)的出口通过所述出液流道(10)与所述出液槽(7)相连;所述第二冷却流道(5)的入口通过所述第二进液流道(9)与所述进液槽(6)相连;所述第二冷却流道(5)的出口与所述进液槽(6)相连;所述进液接头(2)连接在所述板体(1)上并与所述进液槽(6)相连通;所述出液接头(3)连接在所述板体(1)上并与所述出液槽(7)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均匀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1)包括流道板(11)和贴合在所述流道板(11)上的盖板(12);所述第一冷却流道(4)、第二冷却流道(5)、进液槽(6)、出液槽(7)、第一进液流道(8)、第二进液流道(9)和出液流道(10)均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开强嵇焱成陈通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文轩热管理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