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坡面修复方法,属于水土资源保持技术领域。所述坡面修复方法包括(1)预处理坡面,使预处理后的坡面每延米凹凸度平均不超过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坡面修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水土资源保持
,具体涉及一种坡面修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自然情况下山体原坡面的土层结构主要是:全风化层、强风化层、弱风化层和基岩,一般人为因素扰动造成了对全风化层和强风化层的破坏。
[0003]“类壤土基质”是指接近自然壤土结构的人工基质。本领域常规使用类壤土基质铺设于山体表面,利于植物生长发育及水土保持,实现山体绿化。
[0004]目前的山体绿化工程通常使用喷播+人工养护的模式。喷播的山体绿化方法从土壤结构上说,只能营造出表层部分(腐殖质层),表层部分与岩(土)面结合力弱,基质骨架支撑强度低且不完整,抵抗雨水冲蚀和风等外力作用不强,在不发育的裸岩高边坡上植被修复效果不理想,草本植物生长快于木本植物生长,造成木本植物数量很少,其根系无法将基岩面上的基质层箍束,形成基质塌落缺失,基质厚度逐年减少,植被修复目标难以保证,与周边山貌融为一体较难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坡面修复方法,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坡面修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7](1)预处理坡面,使预处理后的坡面每延米凹凸度平均不超过为
±
8~12cm;
[0008](2)在预处理后的坡面上挂硬质防护网,所述硬质防护网与坡面的间距为3~4cm;所述硬质防护网的网孔孔径为4~6cm;
[0009](3)向挂好硬质防护网的坡面上喷施类壤土基质,所述类壤土基质中包括植物种子;所述植物种子在所述类壤土基质中的质量不小于0.04kg/m2;所述植物种子按乔木种子:灌木种子:草本植物种子的质量比例计为:2.5~3.5:4~6:1.5~2.5。
[0010]优选的,步骤(2)所述硬质防护网为镀锌铁丝网,所述镀锌铁丝网的型号为14~16#。
[0011]优选的,步骤(2)所述硬质防护网通过锚杆固定,所述锚杆的直径为8~10mm;所述锚杆的锚固长度为10~15cm;每两个锚杆的坡面间距为400~600cm。
[0012]优选的,当所述坡面为山体坡面时,在坡面陡边处沿坡顶线以0.8~1.2米的坡面间距设置主锚钉,所述主锚钉的直径为8~10mm;所述主锚钉的锚固长度为10~15cm。
[0013]优选的,步骤(2)所述硬质防护网与坡面之间填充有植物垫;所述植物垫的规格为55~65cm
×
30~40cm
×
12~16cm;每两个植物垫的坡面间距为150~250cm。
[0014]优选的,步骤(3)所述类壤土基质包括表土、有机肥、活性炭、纤维物、保水剂、粘结剂、基质添加剂和植物种子;所述表土在所述类壤土基质中的质量为110~130kg/m2;所述有机肥在所述类壤土基质中的质量为3~5kg/m2;所述活性炭在所述类壤土基质中的质量
为0.3~0.5kg/m2;所述纤维物在所述类壤土基质中的质量为3~5kg/m2;所述保水剂在所述类壤土基质中的质量为0.02~0.03kg/m2;所述粘结剂在所述类壤土基质中的质量为0.01~0.016kg/m2;所述基质添加剂在所述类壤土基质中的质量为0.005~0.015kg/m2;所述植物种子在所述类壤土基质中的质量为0.04~0.05kg/m2;
[0015]所述基质添加剂包括可降解高分子材料混合物、赤玉土、蛭石和麦饭石;所述可降解高分子材料混合物由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原料制备得到:淀粉10~15份,赤霉素0.5~1.5份,甲壳质0.2~0.8份和水80~90份;所述可降解高分子材料混合物、赤玉土、蛭石和麦饭石的质量比为2:(0.5~1.5):(0.5~1.5):(1~4)。
[0016]优选的,步骤(3)所述类壤土基质包括底层类壤土基质和表层类壤土基质;所述底层类壤土基质的坡面垂直厚度为8~12cm;所述类壤土基质的总坡面垂直厚度为12~16cm。
[0017]优选的,在所述底层类壤土基质的配料中,所述基质添加剂中的可降解高分子材料混合物、赤玉土、蛭石和麦饭石的质量比为2:(0.5~1.5):(0.5~1.5):(2~4)。
[0018]优选的,在所述表层类壤土基质的配料中,所述基质添加剂中的可降解高分子材料混合物、赤玉土、蛭石和麦饭石的质量比为2:(0.5~1.5):(0.5~1.5):(1~3)。
[0019]优选的,喷施类壤土基质后,还包括为期1~2年的人工养护。
[0020]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坡面修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预处理坡面,使预处理后的坡面每延米凹凸度平均不超过为
±
8~12cm;(2)在预处理后的坡面上挂硬质防护网,所述硬质防护网与坡面的间距为3~4cm;所述硬质防护网的网孔孔径为4-6cm;(3)向挂好硬质防护网的坡面上喷施类壤土基质,所述类壤土基质中包括植物种子;所述植物种子在所述类壤土基质中的质量不小于0.04kg/m2;所述植物种子按乔木种子:灌木种子:草本植物种子的质量比例计为:2.5~3.5:4~6:1.5~2.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能有效恢复山体植被,且修复后只需要1~2年的人工养护,即可形成无需人工养护的循环稳定生态系统。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对类壤土基质喷附和普通喷播不同方法施工后植被覆盖的比较结果;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对无锡市锡山区东郊山关闭矿山地质环境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取样调查中,物种数量变化情况;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对无锡市锡山区东郊山关闭矿山地质环境生态综合治理项目中土壤厚度进行测量的结果;
[0024]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对处理后山体坡面的水文作用和入渗量进行测量和评价的结果;
[0025]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对处理后山体坡面的根系加筋作用和锚固作用进行测定和分析的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002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坡面修复方法。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坡面优选包括山体坡面、公路和铁路高陡度边坡、河堤大坝护坡等,更优选包括山体坡面。
[0027]本专利技术所述坡面修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8](1)预处理坡面,使预处理后的坡面每延米凹凸度平均不超过为
±
8~12cm;
[0029](2)在预处理后的坡面上挂硬质防护网,所述硬质防护网与坡面的间距为3~4cm;所述硬质防护网的网孔孔径为4-6cm;
[0030](3)向挂好硬质防护网的坡面上喷施类壤土基质,所述类壤土基质中包括植物种子;所述植物种子在所述类壤土基质中的质量不小于0.04kg/m2;所述植物种子按乔木种子:灌木种子:草本植物种子的质量比例计为:2.5~3.5:4~6:1.5~2.5。
[0031]本专利技术先预处理坡面,清除坡面松散块石及杂物,确保坡面平整,为铺平铁丝网打好基础。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预处理优选使预处理后的坡面每延米凹凸度平均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坡面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预处理坡面,使预处理后的坡面每延米凹凸度平均不超过为
±
8~12cm;(2)在预处理后的坡面上挂硬质防护网,所述硬质防护网与坡面的间距为3~4cm;所述硬质防护网的网孔孔径为4~6cm;(3)向挂好硬质防护网的坡面上喷施类壤土基质,所述类壤土基质中包括植物种子;所述植物种子在所述类壤土基质中的质量不小于0.04kg/m2;所述植物种子按乔木种子:灌木种子:草本植物种子的质量比例计为:2.5~3.5:4~6:1.5~2.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坡面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硬质防护网为镀锌铁丝网,所述镀锌铁丝网的型号为14~1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坡面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硬质防护网通过锚杆固定,所述锚杆的直径为8~10mm;所述锚杆的锚固长度为10~15cm;每两个锚杆的坡面间距为400~600c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坡面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坡面为山体坡面时,在坡面陡边处沿坡顶线以0.8~1.2米的坡面间距设置主锚钉,所述主锚钉的直径为8~10mm;所述主锚钉的锚固长度为10~15c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坡面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硬质防护网与坡面之间填充有植物垫;所述植物垫的规格为55~65cm
×
30~40cm
×
12~16cm;每两个植物垫的坡面间距为150~250cm。6.根据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坡面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类壤土基质包括表土、有机肥、活性炭、纤维物、保水剂、粘结剂、基质添加剂和植物种子;所述表土在所述类壤土基质中的质量为110~130kg/m2;所述有机肥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奕锋,张玉倩,张波,刘江丰,崔为保,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绿岩生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