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身骨架,其包括下车体、左侧围和右侧围,下车体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下车体A柱、两个前地板纵梁以及两个后地板纵梁,左侧围、右侧围均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侧围A柱以及连接于侧围A柱底部的前门槛梁,下车体A柱上部与侧围A柱上部通过主定位系统接头强化装配件固定,侧围A柱下部与下车体A柱下部通过副定位系统接头强化装配件固定,前门槛梁后部与前地板纵梁后部通过辅助定位系统接头强化装配件固定,左侧围、右侧围与下车体均通过主定位系统接头强化装配件、副定位系统接头强化装配件、辅助定位系统接头强化装配件在Y方向或Z方向进行定位装配。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通过组装形成完整的车身骨架,能够实现精准定位;省去了总拼焊接生产线的投入,简化了生产工艺,降低了生产难度和成本。降低了生产难度和成本。降低了生产难度和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身骨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车体结构,特别涉及一种车身骨架。
技术介绍
[0002]汽车的生产制造分为冲压、焊接、涂装、总装四大生产工艺,而汽车的车身骨架需要经过模具冲压、焊接组拼、涂装防腐三大工艺之后,才能进入总装车间与其他汽车零部件匹配安装成汽车产品,车身骨架作为车辆的重要载体,也是唯一贯穿四大生产工艺的核心部件。
[0003]传统汽车车身制造为几百个冲压件焊接成几十个子总成,然后通过总成焊接线连接,最后经总拼线焊接为车身骨架总成,零部件种类多、数量多,这就需要大面积使用土地资源、建设规划大型制造车间、投入产品线的生产设备加上能源消耗、物料中转、环境污染、人事招募、管理培训、安全隐患等方面付出了几十亿甚至几百亿的巨大代价。
[0004]在传统装配形式下,车身骨架已完全焊接成笼式框体结构,装配工人需要拿着工具和零部件钻进钻出,尤其是大型的零部件在笼式框体结构下装配困难,存在死角空间施展不开的实际情况,影响了生产时效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身骨架,采用装配定位系统将左侧围、右侧围与下车体组装,省去了总拼焊接生产线的投入,简化了生产工艺,降低了生产难度和成本,其各个模块可实现分包生产,独立运输,异地组装,其占用空间明显变小,运输时效显著提升,仓储及物流成本大幅度降低。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身骨架,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通过组装形成完整的车身骨架,其包括下车体、组装于下车体两侧的左侧围和右侧围,所述下车体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下车体A柱、两个前地板纵梁以及两个后地板纵梁,所述左侧围、所述右侧围均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侧围A柱以及连接于所述侧围A柱底部的前门槛梁,所述下车体A柱上部与所述侧围A柱上部通过主定位系统接头强化装配件固定,所述侧围A柱下部与所述下车体A柱下部通过副定位系统接头强化装配件固定,所述前门槛梁后部与所述前地板纵梁后部通过辅助定位系统接头强化装配件固定,所述左侧围、右侧围与所述下车体均通过所述主定位系统接头强化装配件、所述副定位系统接头强化装配件、所述辅助定位系统接头强化装配件在Y方向或Z方向进行定位装配。
[0007]所述主定位系统接头强化装配件包括固定于所述侧围A柱上部的第一上本体、固定于所述下车体A柱上部的第一下本体及螺栓,所述第一上本体包括第一上本体底座及固定于所述第一上本体底座外侧表面的第一上连接件,所述第一下本体包括第一下本体底座以及固定于所述第一下本体底座内侧表面的第一下连接件,所述第一上连接件、所述第一下连接件固定连接,连接方式为螺栓连接或胶接或铆接。
[0008]所述第一上连接件具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一上本体螺孔,所述第一上本体螺孔
中心线与所述第一上本体底座外侧表面平行,所述第一下连接件具有用于收容所述第一上连接件的第一收容槽,所述第一收容槽底部开设有第一下本体螺孔,所述第一下本体螺孔内部具有内螺纹,所述螺栓穿过所述第一上本体螺孔并与第一下本体螺孔的内螺纹咬合连接。
[0009]所述左侧围、右侧围还均包括连接于所述侧围A柱上端的安装纵梁,所述下车体还包括连接两个所述下车体A柱的安装横梁,所述第一上本体底座内侧表面以Y方向固定在所述安装纵梁前部外端面,所述第一下连接件装于所述下车体A柱上部空腔内,所述第一上连接件以竖直方向装于所述第一收容槽内,所述螺栓自上而下依次穿过所述第一上本体螺孔、第一下本体螺孔。
[0010]所述左侧围、右侧围还均包括连接于所述侧围A柱上端的安装纵梁,所述下车体还包括连接两个所述下车体A柱的安装横梁,所述第一上本体底座内侧表面以Z方向固定在所述安装纵梁前部外端面,所述第一下连接件装于所述安装横梁侧部空腔内,所述第一上连接件以水平方向装于所述第一收容槽内,所述螺栓自外向内依次穿过所述第一上本体螺孔、第一下本体螺孔。
[0011]所述副定位系统接头强化装配件包括固定于所述侧围A柱下部的第二上本体、固定于所述下车体A柱下部的第二下本体及螺栓,自所述第二上本体底部向内凹陷形成第二收容槽,所述第二下本体包括第一底座以及自所述第一底座表面向外延伸形成的配合块,所述第二收容槽两侧分别为第一导向块和第二导向块,所述配合块一侧间隔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底座表面的第二底座,所述配合块与所述第二底座之间围成一导向槽,所述第二导向块装于所述导向槽内,所述配合块装于所述第二收容槽内并与所述第二上本体固定连接,连接方式为螺栓连接或胶接或铆接。
[0012]所述第二上本体具有贯穿所述第二收容槽底部的第二上本体螺孔,所述配合块具有贯穿所述第一底座的第二下本体螺孔,所述第二下本体螺孔内部具有内螺纹,所述螺栓穿过所述第二上本体螺孔与所述第二下本体螺孔的内螺纹咬合连接。
[0013]所述第二上本体的内侧面以Y方向固定在所述前门槛梁前部外端面,所述第二下本体的底面固定于所述前地板纵梁前部顶面,所述第二收容槽以竖直方向包覆所述配合块,所述螺栓自上而下依次穿过所述第二上本体螺孔、第二下本体螺孔,所述第二上本体的内侧面以Z方向固定在所述前门槛梁前部外端面,所述第二下本体的外端面固定于所述前地板纵梁前部顶面,所述第二收容槽以水平方向包覆所述配合块,所述螺栓自外向内依次穿过所述第二上本体螺孔、第二下本体螺孔。
[0014]所述辅助定位系统接头强化装配件包括固定于所述前门槛梁后部的第三上本体以及固定于所述前地板纵梁后部的第三下本体,所述第三上本体包括第三上本体底座以及固定于所述第三上本体底座外侧表面的第三上连接件,所述第三下本体具有自外向内凹陷的第三收容槽,所述第三上连接件装于所述第三收容槽内且与所述第三下本体固定连接,连接方式为螺栓连接接或胶接或铆接。
[0015]所述第三上连接件为梯形结构或柱形或半球形或锥形或矩形,所述第三收容槽与所述第三上连接件相配合。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装配定位系统将左侧围、右侧围与下车体组装,安装过程中能
使左侧围、右侧围与下车体之间精准定位,并自动修正骨架的焊接变形量,使装配硬点区域达到设计要求;省去了总拼焊接生产线的投入,简化了生产工艺,降低了生产难度和成本,其各个模块可实现分包生产,独立运输,异地组装,其占用空间明显变小,运输时效显著提升,仓储及物流成本大幅度降低。
[0018]2、本专利技术通过将主定位连接点设在下车体的下车体A柱上部与左侧围或右侧围的侧围A柱上部对接处,并通过主定位系统接头强化装配件固定,下车体A柱上部区域内装有风挡玻璃、机舱盖及铰链、车门及铰链、翼子板、减震器、仪表台及管梁、转向管柱等核心零部件,能够很好的保正下车体A柱上部区域的尺寸精度,降低零部件装配难度;
[0019]3、本专利技术通过将副定位连接点设在下车体的下车体A柱下端与左侧围或右侧围的侧围A柱下端对接处,并通过副定位系统接头强化装配件固定,在A柱下部区域内装有车门及铰链、翼子板、A柱下饰板(配仪表台)等核心零部件,能够很好的保正下车体A柱上部区域的尺寸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身骨架,其包括下车体、组装于下车体两侧的左侧围和右侧围,所述下车体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下车体A柱、两个前地板纵梁以及两个后地板纵梁,所述左侧围、所述右侧围均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侧围A柱以及连接于所述侧围A柱底部的前门槛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车体A柱上部与所述侧围A柱上部通过主定位系统接头强化装配件固定,所述侧围A柱下部与所述下车体A柱下部通过副定位系统接头强化装配件固定,所述前门槛梁后部与所述前地板纵梁后部通过辅助定位系统接头强化装配件固定,所述左侧围、右侧围与所述下车体均通过所述主定位系统接头强化装配件、所述副定位系统接头强化装配件、所述辅助定位系统接头强化装配件在Y方向或Z方向进行定位装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定位系统接头强化装配件包括固定于所述侧围A柱上部的第一上本体、固定于所述下车体A柱上部的第一下本体及螺栓,所述第一上本体包括第一上本体底座及固定于所述第一上本体底座外侧表面的第一上连接件,所述第一下本体包括第一下本体底座以及固定于所述第一下本体底座内侧表面的第一下连接件,所述第一上连接件、所述第一下连接件固定连接,连接方式为螺栓连接或胶接或铆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连接件具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一上本体螺孔,所述第一上本体螺孔中心线与所述第一上本体底座外侧表面平行,所述第一下连接件具有用于收容所述第一上连接件的第一收容槽,所述第一收容槽底部开设有第一下本体螺孔,所述第一下本体螺孔内部具有内螺纹,所述螺栓穿过所述第一上本体螺孔并与第一下本体螺孔的内螺纹咬合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围、右侧围还均包括连接于所述侧围A柱上端的安装纵梁,所述下车体还包括连接两个所述下车体A柱的安装横梁,所述第一上本体底座内侧表面以Y方向固定在所述安装纵梁前部外端面,所述第一下连接件装于所述下车体A柱上部空腔内,所述第一上连接件以竖直方向装于所述第一收容槽内,所述螺栓自上而下依次穿过所述第一上本体螺孔、第一下本体螺孔。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围、右侧围还均包括连接于所述侧围A柱上端的安装纵梁,所述下车体还包括连接两个所述下车体A柱的安装横梁,所述第一上本体底座内侧表面以Z方向固定在所述安装纵梁前部外端面,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德强,俞盼成,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盱酋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