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21101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在驱动液晶面板过程中,不增加闪烁程度,从而可降低施加于共用电极上的基准电压的频率值。另外,可降低电流集中流向共用电极而造成的图像质量的变差。在形成具有薄膜晶体管的象素部104的液晶面板101中,每个象素部共同采用构成象素部104的液晶107和与附加电容108的象素电极106相对的对置电极112,另外与相同的栅极线102连接的象素部104的对置电极中的一半左右与2根对置电极线109、110连接,从而形成液晶面板。(*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有源矩阵驱动方式的液晶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本专利技术特别涉及该液晶面板的结构及其驱动方法。在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面板中,在密封有液晶的透明基板上具有有源矩阵驱动方式的液晶面板(薄膜晶体管液晶面板),该液晶面板是把由薄膜晶体管、象素电极等形成的象素部按照矩阵方式排列。在JP特开昭63-237095号文献中描述了一种液晶显示装置,该液晶显示装置通过将与显示数据相对应的色调电压施加到薄膜晶体管上来进行彩色显示。下面对采用薄膜晶体管液晶面板的已有液晶显示装置进行说明。附图说明图15为薄膜晶体管液晶面板的等效电路图。在图15中,薄膜晶体管液晶面板201包括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多根栅极线202;沿垂直方向延伸的多根漏极线203;按照矩阵方式配置、并且与配置位置相对应的每根漏极线203和栅极线202连接的象素部204;按照为全部的象素部204共用的方式设置的共用电极(Com)209和共用电极(Strg)210。每个象素部204由薄膜晶体管(TFT)205、象素电极206、液晶208、附加电容207构成。在这里,液晶208夹持于象素电极206与共用电极(Com)209之间,附加电容207夹持于象素电极206和共用电极(Strg)210之间。此外,相同行中的每个象素部204通过1根相同的栅极线202的电压驱动,相同列中的每个象素部204通过1根相同的漏极线203的电压驱动。图16表示液晶显示装置的整体结构。在图16中,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将象素部按照m行n列配置的上述液晶面板201、输出显示数据与各种同步信号的液晶控制器302、将与显示数据对应的数据电压施加到漏极线203上的漏极驱动器306、将扫描电压施加到栅极线202上的栅极驱动器307、对施加到每个象素部204上的电压进行交流处理的交流电压形成电路309,310,313、分割电阻311。液晶控制器302通过图17所示的电路,将显示数据随数据同步信号而依次锁闭,并传送给漏极驱动器306。另外,通过图18所示的电路,由垂直同步信号501与水平同步信号502形成指定基准电压的极性的交流信号304,并输出给交流电压形成电路309、310、313。该交流信号304以按照每个水平同步信号的各个周期使施加于每个象素部204上的电压的极性反转的方式而发生变化。在栅极驱动器307中,就图19所示的结构来说,移位寄存器603按照与水平同步信号相同的频率值的同步信号602在内部使对第1行进行有效选择的同步信号601移位,根据该输出信号604的逻辑电平,电平移位器605与电压选择电路607形成液晶驱动用栅极电压G(1)、G(2)、G(3)、…,并将其施加到栅极线202上。由此,按照G(1)、G(2)、G(3)、…的顺序,在栅极线202上施加可使薄膜晶体管205处于导通状态的选择电压。在漏极驱动器306中,就图20所示的结构来说,根据通过移位寄存器705形成的取样时钟706,锁存电路707按照顺序获取显示数据并逐行存储。所存储的每行中的显示数据通过具有与水平同步信号相同的频率值的同步信号704,同时为锁存电路709获取,通过色调电压电路711变换为与交流电压相对应的漏极电压Vd、并施加到漏极线203上。另外,如果施加到液晶面板201中的每个象素部204的液晶208上的电压极性在每帧期间保持相同,会发生画面闪烁现象。为了减少该闪烁,在上述液晶显示装置中,通过交流电压形成电路309、310、313等,在每行期间使施加到每个象素部204上的电压的极性反转。下面根据图21对上述液晶显示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与栅极驱动器307将第2水平线(第2行)的栅极线202的电压VG(2)确定为选择电压Vgon相并行,漏极驱动器306将根据第2行的显示数据和交流信号而得到的色调电压Vd施加到每根漏极线203上。由此,在第2行的每个象素部204中,薄膜晶体管205处于导通状态,在象素电极206上施加色调电压Vd,在共用电极(Com,Strg)209、210上也施加有根据交流信号而得到的基准电压。该色调电压与基准电压之间的电位差对液晶208的透过率进行控制,在电压VG(2)为非选择电压Vgoff而薄膜晶体管205处于关闭状态之后,该液晶208和附加电容207仍保持上述电位差。如果栅极驱动器307将电压VG(2)变为非选择电压Vgoff、并且将第3行的栅极线202的电压VG(3)变为选择电压Vgon,则漏极驱动器306根据第3行显示数据和极性信号输出色调电压Vd。由此,第3行中的每个象素部204可进行与上述方式相同的驱动。在上述的动作中,由于在施加到共用电极(Com,Strg)209、210上的基推电压的电平为正极性电平VcomP时,驱动对象行中的象素部204的象素电极206上施加负色调电压Vd,液晶208和附加电容207之间的电位差在以基准电压为基准的场合,其为负极性。与此相反,在共用电极(Com、Strg)209、210为负极性电平VcomN时,液晶208和附加电容207之间的电位差为正极性。按照上述方式,在上述已有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全部象素部204的附加电容207共同与共用电极Strg210连接,另外,其容量大于液晶208的每个象素部20中的附加电容207在每行保持相同的极性的电位差。由此,如果在驱动象素部时,附加电容207上施加不同极性的电压,则电流会从同时驱动的象素部204的附加电容207与共用电极Strg210之间集中流过,由于共用电极的导线的电阻或附加电容的影响,共用电极的电压会产生偏差。由于该偏差,在已有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液晶208中的施加电压与和显示数据相对应的原有的施加电压不同,从而产生图象质量变差的问题。此外,在上述已有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为了防止产生闪烁,要对施加于共用电极上的基准电压进行交流处理,并且在按每行驱动时使其极性反转。由此,必须使施加于共用电极上的电压按照30kHz~60kHz的较高的频率进行变化,这样还会产生增加耗电量的问题。于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在不增加闪烁的情况下,降低施加于共用电极上的电压的频率值。另外,本专利技术的还一个目的是减少因共用电极中的电流集中而产生的图象质量降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液晶面板,其具有相对设置的2块基板、填充于上述2块基板之间的液晶,其特征在于该液晶面板具有形成于上述基板上的与M行N列的象素相对应的M×N个象素部、多根漏极线、多根栅极线、2根对置电极线;上述每个象素部包括薄膜晶体管,该薄膜晶体管具有与任意1根上述栅极线连接的栅电极、与任意1根上述漏极线连接的漏电极、源电极;象素电极,该象素电极与上述薄膜晶体管的源电极连接;对置电极,该对置电极与上述象素电极相对,对上述液晶施加电场,使相对应的象素中的上述液晶的透过率发生改变;上述对置电极分成2组,其在每一组中与上述的2根对置电极线分别连接。在上述的液晶面板中,通过2个对置电极线,可在2组对置电极中施加极性不同的基准电压。另外在施加极性不同的基准电压的场合,当液晶面板的每个象素的液晶被施加正极性的基准电压时,由于与施加有负极性的基准电压的液晶相区别,即使在基准电压的极性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仍会产生与使基准电压发生变化的已有实例相同的效果。因此,按照本专利技术,即使在按照比已有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面板,其具有相对设置的2块基板、填充于上述2块基板之间的液晶,其特征在于:该液晶面板具有形成于上述基板上的M行N列的象素相对应的M×N个象素部、多根漏极线、多根栅极线、2根对置电极线;上述每个象素部包括:薄膜晶体管,该薄 膜晶体管具有与任意1根上述栅极线连接的栅电极、与任意1根上述漏极线连接的漏电极、源电极;象素电极,该象素电极与上述薄膜晶体管的源电极连接;对置电极,该对置电极与上述象素电极相对,对上述液晶施加电场,使相对应的象素中的上述液晶的透过率 发生改变;上述对置电极分成2组,其在每一组中与上述的2根对置电极线分别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古桥勉新田博幸大石纯久二见利男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