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母猪与幼猪用可控温猪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0976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31 12: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母猪与幼猪用可控温猪舍,主要涉及畜牧养殖领域。一种母猪与幼猪用可控温猪舍,包括外圈与内圈,所述内圈位于外圈内中部,所述内圈首端处设置内圈门,所述内圈末端与外圈之间具有过道,所述内圈两侧均为栏杆,所述栏杆上具有均匀的间隔孔,所述内圈与外圈的上方均设置若干烤灯,所述外圈两侧设置若干加热区,所述外圈与内圈内均设置温度传感器,所述外圈外侧设置控制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烤灯以及加热区均与控制器电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将母猪与仔猪半隔离养殖,通过加热区为仔猪提供额外的发育温度,同时满足母猪与仔猪对于温度的需求,而且半隔离的养殖方式不影响母猪的哺乳,也避免了母猪压到仔猪的情况。到仔猪的情况。到仔猪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母猪与幼猪用可控温猪舍


[0001]本专利技术主要涉及畜牧养殖领域,具体是一种母猪与幼猪用可控温猪舍。

技术介绍

[0002]猪属恒温动物,皮下脂肪厚,汗腺不发达。饲养实践证明,猪生长发育需要的适宜温度随体重和年龄增加而下降,初生仔猪为32℃以上,断奶仔猪为24-26℃,产仔和哺乳母猪为18-20℃。因此在母猪产仔后,需要对仔猪进行保温,而又不可以因为高温而影响哺乳母猪的下奶。现有的母猪与幼猪猪舍,要么将两者完全隔开,要么将两者混养,取两者的适宜温度中线来给温。但是完全隔开会影响母猪对仔猪的哺乳,隔开后母猪与仔猪都会躁动不安,影响母猪下奶与仔猪的发育。混养时又可能因为温度不合适而使母猪产生热应激,同时还可能会发生母猪压到仔猪而发生仔猪窒息的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母猪与幼猪用可控温猪舍,它能够将母猪与仔猪半隔离养殖,通过加热区为仔猪提供额外的发育温度,从而同时满足母猪与仔猪对于温度的需求,而且半隔离的养殖方式不影响母猪的哺乳,也避免了母猪压到仔猪的情况。
[0004]本专利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一种母猪与幼猪用可控温猪舍,包括外圈与内圈,所述内圈位于外圈内中部,所述内圈一端与外圈内壁相连接且该端为内圈首端,所述内圈与内圈首端相反一端为内圈末端,所述内圈首端处设置内圈门,所述内圈末端与外圈之间具有过道,所述内圈两侧均为栏杆,所述栏杆上具有均匀的间隔孔,所述间隔孔仅容许幼猪通过,所述内圈与外圈的上方均设置若干烤灯,所述外圈两侧设置若干加热区,所述外圈与内圈内均设置温度传感器,所述外圈外侧设置控制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烤灯以及加热区均与控制器电连接。
[0006]所述内圈宽度无法容纳母猪调头。
[0007]所述加热区处设置地埋电热器,所述加热区处的高度略高于外圈的地面高度。
[0008]所述加热区具有两个,两个加热区分别位于内圈两侧的外圈地面上。
[0009]所述加热区为长条状。
[0010]所述外圈地面为斜面,所述外圈靠近内圈首端一端高度高于所述外圈远离内圈首端一端的高度。
[0011]所述外圈中部设置导流槽,所述导流槽起始于内圈末端,所述导流槽延伸到外圈外部。
[0012]对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本专利技术通过内圈将母猪进行隔离,仔猪在外圈与内圈之间活动,内圈为围栏式隔断,可允许仔猪通过接受母猪的哺乳。内圈与外圈顶部的烤灯对于猪舍内整体的温度进行调整,使猪舍内温度初步满足母猪的适宜温度。然后通过外圈地面上的加热区进行温度补
充,使温度适宜仔猪的发育需求。通过半隔离式的猪舍,可同时满足母猪与仔猪的温度需求,又不会因为仔猪与母猪的完全隔离而影响母猪的下奶,同时还可限制母猪的活动,防止其压死压伤仔猪,从而为仔猪的发育提供最为安全舒适的环境。
附图说明
[0014]附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0015]附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0016]附图3是本专利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中所示标号:1、外圈;2、内圈;3、过道;4、烤灯;5、加热区;6、导流槽;21、内圈首端;22、内圈末端;23、内圈门;24、间隔孔;51、地埋电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8]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专利技术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专利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限定的范围。
[0019]如图1-3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母猪与幼猪用可控温猪舍,包括外圈1与内圈2,所述内圈2位于外圈1内中部,所述内圈2作为母猪的活动区域,内圈2与外圈1之间的区域为仔猪的活动区域。所述内圈2将母猪的活动空间进行限制,避免因为母猪的活动而压死压伤仔猪。所述内圈2一端与外圈1内壁相连接且定位该端为内圈首端21,内圈首端21处开设有内圈门23,且母猪的喂食与饮水均放置在该端。所述内圈2与内圈首端21相反一端为内圈末端22,所述内圈末端22与外圈1之间具有过道3,所述过道3连接外圈1的两侧,可容许仔猪通过。所述内圈2两侧均为栏杆,所述栏杆上具有均匀的间隔孔24,所述间隔孔24仅容许幼猪通过,所述栏杆上的连接位于顶部,栏杆底部无横撑阻挡,使得仔猪可畅通无阻。所述内圈2与外圈1的上方均安装若干烤灯4,所述烤灯4为猪舍提供温度,使猪舍内空气满足母猪的温度需求。所述外圈2两侧设置若干加热区5,所述加热区5为辅助加热装置,可以对特定区域内的温度进行提高,使该区域温度满足仔猪的温度需求。所述外圈1与内圈2内均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所述外圈1外侧安装控制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烤灯4以及加热区5均与控制器电连接。通过控制器可检测内圈2、外圈1普通区域以及外圈1内加热区的温度,从而控制烤灯4的功率以及加热区5的热功率,从而实现内圈2以及外圈1加热区处的温度单独调节,以同时满足母猪与仔猪的温度需求。
[0020]进一步的,所述内圈2宽度无法容纳母猪调头。母猪在内圈2内头部位于内圈首端21,尾部位于内圈末端22,母猪在内圈2内可侧躺,无论母猪往哪个方向侧躺,幼猪均可通过内圈2栏杆上的间隔孔24获得母猪的哺乳。通过限制母猪在内圈2内的活动空间,可进一步的防止仔猪整体进入内圈,从而避免仔猪被母猪压死压伤的事故发生。
[0021]进一步的,所述加热区5处设置地埋电热器51,所述加热区5处的高度略高于外圈1的地面高度。地埋电加热器51可以对该区域的地面进行加热,从而烘烤该处的空气,为仔猪提供一个温度高于周围环境的区域。通过地热的方式,还可防止仔猪因为地面冰冷而受凉生病。当仔猪吃完奶后,在温度的变化下自然而然的会寻找温度更适宜的加热区进行休憩。
[0022]进一步的,所述加热区5具有两个,两个加热区5分别位于内圈2两侧的外圈1地面
上。将加热区5进行分开,可以防止仔猪扎堆,避免因为仔猪过多聚拢而发生的仔猪窒息事故。
[0023]进一步的,所述加热区5为长条状,加热区的宽度优选为略大于仔猪的提倡,从而可进一步的防止仔猪扎堆发生仔猪窒息事故。
[0024]进一步的,所述外圈1地面为斜面,所述外圈1靠近内圈首端21一端高度高于所述外圈1远离内圈首端21一端的高度。通过倾斜地面的设置,可使母猪与仔猪的排泄物能够更好地被清理收集。所述外圈1中部开设导流槽6,所述导流槽6起始于内圈末端22,所述导流槽6延伸到外圈1外部。所述导流槽6作为猪舍内排泄物清理的导流槽,可以更好的将排泄物进行引流,保证猪舍内地面的清洁。
[0025]仔猪在外圈1与内圈2之间的空间内活动,加热区5处的温度明显更适宜仔猪的生产,因此仔猪会自动聚集在加热区5进行休憩。母猪能够看到仔猪的活动,因此也不会产生躁动情绪而影响下奶。在仔猪啮时,会通过间隔孔寻求母猪的哺乳,母猪在内圈2内无法调头,只能选择站姿或者卧姿,无论母猪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母猪与幼猪用可控温猪舍,包括外圈(1)与内圈(2),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2)位于外圈(1)内中部,所述内圈(2)一端与外圈(1)内壁相连接且该端为内圈首端(21),所述内圈(2)与内圈首端(21)相反一端为内圈末端(22),所述内圈首端(21)处设置内圈门(23),所述内圈末端(22)与外圈(1)之间具有过道(3),所述内圈(2)两侧均为栏杆,所述栏杆上具有均匀的间隔孔(24),所述间隔孔(24)仅容许幼猪通过,所述内圈(2)与外圈(1)的上方均设置若干烤灯(4),所述外圈(2)两侧设置若干加热区(5),所述外圈(1)与内圈(2)内均设置温度传感器,所述外圈(1)外侧设置控制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烤灯(4)以及加热区(5)均与控制器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母猪与幼猪用可控温猪舍,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2)宽度无法容纳母猪调头。3.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勇徐云华张录文李强亓宝华薛海鹏刘春青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市畜牧技术推广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