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坯连铸系统及连铸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20807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31 12: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圆坯连铸系统及连铸方法,圆坯连铸系统包括:结晶器组件;活动段,入口端与结晶器组件连接;固定段,入口端与活动段的出口端连接;电磁搅拌装置,设置在固定段并能够对固定段处的铸坯进行电磁搅拌;拉矫机,入口设置在固定段的出口端;引锭杆更换组件,设置在拉矫机的出口外侧,引锭杆更换组件能够将拉矫机处的引锭杆输送至结晶器组件处;出坯组件,与拉矫机的出口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实施例中由于铸坯内部凝固时间长,因此设置电磁搅拌装置可以有效改善铸坯内部质量,从而达到提高模铸生产收得率的目的。从而达到提高模铸生产收得率的目的。从而达到提高模铸生产收得率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圆坯连铸系统及连铸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钢铁生产中的炼钢连铸的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圆坯连铸系统及连铸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钢铁工业的发展,用户对钢铁产品种类的需求越来越多,市场对特大规格圆坯需求越来越大,规格要求也越来越大。特大规格圆坯主要供给无缝钢管厂制作无缝钢管和锻件厂制作各种设备毛坯。以往特大规格圆坯(直径大于φ1000mm)的生产工艺是用模铸工艺生产。由于模铸工艺生产率低下,能耗高,成材率比连铸工艺低10%以上,导致生产成本很高,并且质量也不稳定,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连铸圆坯由于克服了模铸圆坯的缺点,目前正大量取代模铸圆坯。但对于直径≥φ1050mm的圆坯,目前世界尚未有用弧形连铸成功生产的先例。模铸坯料尺寸可以更大,可以用于生产更大的大棒,但是模铸生产收得率低,不节约原料和能源。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圆坯连铸系统及连铸方法,以达到提高模铸生产收得率的目的。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圆坯连铸系统,包括:结晶器组件;活动段,入口端与结晶器组件连接;固定段,入口端与活动段的出口端连接;电磁搅拌装置,设置在固定段并能够对固定段处的铸坯进行电磁搅拌;拉矫机,入口设置在固定段的出口端;引锭杆更换组件,设置在拉矫机的出口外侧,引锭杆更换组件能够将拉矫机处的引锭杆输送至结晶器组件处;出坯组件,与拉矫机的出口连接。
[0005]进一步地,电磁搅拌装置为多个,间隔设置在固定段处,且每两个相邻电磁搅拌装置的间隔距离为3~5m。
[0006]进一步地,引锭杆更换组件包括:引锭杆卷扬,架设在拉矫机的出口上端并能够举升引锭杆;引锭杆更换车,能够在引锭杆卷扬与结晶器组件之间移动,且引锭杆卷扬能够将引锭杆由拉矫机的出口移动至引锭杆更换车上。
[0007]进一步地,引锭杆更换组件还包括引锭杆导向,设置在拉矫机的出口与出坯组件之间。
[0008]进一步地,活动段上还设置有用于夹送引锭杆的夹送辊。
[0009]进一步地,结晶器组件包括:中间罐,用于承载钢包浇铸的钢水;结晶器,设置在中间罐下方,结晶器的上方入口通过浸入式水口与中间罐连接,结晶器的下方出口与活动段的入口端连接。
[0010]进一步地,结晶器外设置有结晶器振动装置和结晶器电搅。
[0011]进一步地,出坯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出坯辊道和火切机,出坯辊道的入口与拉矫机的出口连接。
[001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连铸方法,采用上述的圆坯连铸系统进行,连铸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钢水注入结晶器组件中形成刚凝固的铸坯;步骤二、刚凝固的铸坯由结晶器组件进入活动段冷却;步骤三、冷却后的铸坯进入固定段并经过电磁搅拌装置进行搅拌后进入拉矫机;步骤四、由拉矫机出来的铸坯与引锭杆脱开,引锭杆在引锭杆更换组件的作用下送回至结晶器组件,铸坯经过出坯组件后下线。
[0013]进一步地,在步骤三中:电磁搅拌装置的每个循环周期均经过先正转20~50s,然后停止1~4s,最后反转20~50s,电磁搅拌装置的频率采用4~8Hz,电磁搅拌装置的电流采用300~600A。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实施例中由于铸坯内部凝固时间长,因此设置电磁搅拌装置可以有效改善铸坯内部质量,从而达到提高模铸生产收得率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5]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附图标记:1、中间罐;2、浸入式水口;3、结晶器;4、结晶器振动装置;5、结晶器电搅;6、活动段;7、固定段;8、电磁搅拌装置;9、夹送辊;10、拉矫机;11、引锭杆导向;12、引锭杆;13、引锭杆卷扬;14、引锭杆更换车;15、出坯辊道;16、火切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18]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
[0019]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圆坯连铸系统,包括结晶器组件、活动段6、固定段7、电磁搅拌装置8、拉矫机10、引锭杆更换组件和出坯组件。活动段6的入口端与结晶器组件连接;固定段7的入口端与活动段6的出口端连接;电磁搅拌装置8设置在固定段7并能够对固定段处的铸坯进行电磁搅拌;拉矫机10的入口设置在固定段7的出口端;引锭杆更换组件设置在拉矫机10的出口外侧,引锭杆更换组件能够将拉矫机10处的引锭杆输送至结晶器组件处;出坯组件与拉矫机10的出口连接。
[0020]本实施例中由于铸坯内部凝固时间长,因此设置电磁搅拌装置8可以有效改善铸坯内部质量,从而达到提高模铸生产收得率的目的。
[0021]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铸坯断面为的圆坯,根据如上的断面范围,连铸机半径选择为R17m~R22m。
[0022]优选地,电磁搅拌装置8为多个,间隔设置在固定段7处,且每两个相邻电磁搅拌装置8的间隔距离为3~5m。设置多个间隔设置的电磁搅拌装置8,可以沿铸坯的行进方向对铸坯进行均匀的搅拌,保证铸坯内部质量得以改善。
[0023]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引锭杆更换组件包括引锭杆卷扬13和引锭杆更换车14。引锭杆卷扬13架设在拉矫机10的出口上端并能够举升引锭杆12。引锭杆更换车14能够在引锭杆卷扬13与结晶器组件之间移动,且引锭杆卷扬13能够将引锭杆12由拉矫机10的出口移动至引锭杆更换车14上。
[0024]本实施例中在拉矫机10的出口设置有一支撑平台,该引锭杆卷扬13和引锭杆更换车14设置在支撑平台上,引锭杆卷扬13具有卷扬机本体和吊索,吊索的一端能够与引锭杆12连接,吊索的另一端固定在卷扬机本体上。上述卷扬机本体固定设置在支撑平台上。引锭杆更换车14能够在支撑平台上移动,并且能够将引锭杆卷扬13处吊装上来的引锭杆12运送至结晶器组件处重新使用。
[0025]优选地,引锭杆更换组件还包括引锭杆导向11,设置在拉矫机10的出口与出坯组件之间。引锭杆导向11其结构与现有技术的引锭杆导向结构相同,此处不对其结构进行赘述。设置引锭杆导向11可以使引锭杆12由水平方向转为竖直方向,便于引锭杆卷扬13进行举升。
[0026]活动段6上还设置有用于夹送引锭杆12的夹送辊9。夹送辊9主要用于送引锭杆12,也可以和拉矫机10一样进行拉坯生产。夹送辊9的结构与现有技术中相同,此处不对其进行赘述。
[0027]本实施例中结晶器组件包括中间罐1、结晶器3、结晶器振动装置4和结晶器电搅5。中间罐1用于承载钢包浇铸的钢水。结晶器3设置在中间罐1下方,结晶器3的上方入口通过浸入式水口2与中间罐1连接,结晶器3的下方出口与活动段6的入口端连接。结晶器3外设置有结晶器振动装置4和结晶器电搅5。
[0028]当钢水从大包流入中间罐1内,中间罐1带有感应加热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圆坯连铸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结晶器组件;活动段(6),入口端与所述结晶器组件连接;固定段(7),入口端与所述活动段(6)的出口端连接;电磁搅拌装置(8),设置在所述固定段(7)并能够对所述固定段处的铸坯进行电磁搅拌;拉矫机(10),入口设置在所述固定段(7)的出口端;引锭杆更换组件,设置在所述拉矫机(10)的出口外侧,所述引锭杆更换组件能够将所述拉矫机(10)处的引锭杆输送至所述结晶器组件处;出坯组件,与所述拉矫机(10)的出口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坯连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搅拌装置(8)为多个,间隔设置在所述固定段(7)处,且每两个相邻所述电磁搅拌装置(8)的间隔距离为3~5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坯连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引锭杆更换组件包括:引锭杆卷扬(13),架设在所述拉矫机(10)的出口上端并能够举升引锭杆(12);引锭杆更换车(14),能够在所述引锭杆卷扬(13)与所述结晶器组件之间移动,且所述引锭杆卷扬(13)能够将所述引锭杆(12)由所述拉矫机(10)的出口移动至所述引锭杆更换车(14)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圆坯连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引锭杆更换组件还包括引锭杆导向(11),设置在所述拉矫机(10)的出口与所述出坯组件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圆坯连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段(6)上设置有用于夹送所述引锭杆(12)的夹送辊(9)。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坯连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学欠陈卫强吕士金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