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山茶籽高出油率的压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20607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31 12: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山茶籽高出油率的压榨方法,主要包括对油茶籽烘干剥壳、蒸炒、榨取山茶油、脱胶、脱酸、脱水、脱色、除臭、冷冻除杂等步骤,榨取后的山茶粉粒径极小,促进其再回收利用,节约生产成本,同时经过精炼留香得到的茶油,其更加透明,色泽淡黄,且无杂质,并伴有茶油清香。留香处理工艺能够进一步提高茶油的品质。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山茶籽高出油率的压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茶油压榨工艺
,具体为一种山茶籽高出油率的压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从茶籽中提取茶油,基本上是采用压榨法。中国农村传统的榨油工具为木榨机,劳动强度大,出油率低。工业化进展中又逐渐出现了液压机和螺旋机来榨油。采用这些方式,压榨前需经粉碎和蒸炒处理:
[0003]①
粉碎:将油茶籽去壳,为避免脱壳困难与种仁破碎过多,必须控制茶籽的含水率在5%—6%以内,脱壳后通过粉碎机加工成粉状。若是采用石碾,必须在碾轧过程中过筛若干次,才能轧得细匀,无粗粒,得到较高的出油率。
[0004]②
蒸炒:蒸炒的目的是把生料变成熟料,使料坯颜色加深,处于最适宜油分流出的状态,是压榨前一道关键性的工序。传统的蒸炒是用木甑蒸和铁锅炒。生料先经蒸汽或喷水湿润后再炒,叫“湿蒸炒”;不经湿润就炒,叫“干蒸炒”,一般以“湿蒸炒”为好。蒸炒时的水分和温度,因使用的机械类型不同而不同。用液压机和木榨机,其炒料温度一般在110—120℃,蒸炒后的含水量为7%—8%。用螺旋榨机其炒料温度一般在130—140℃,蒸炒后的含水量为3%—4%。
[0005]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没有对茶油压榨过程中进行良好的控制,导致出油率只能在20%左右,这对于茶油而言是极大地浪费。
[0006]另外,现有的压榨提取方式,都没有关注茶油留香的环节,即便有对茶油进行精炼,但是精炼过程中,茶油中的芳香烃被破坏或者被挥发浪费,导致最终的茶油的香味不足,茶油品质一般。r/>
技术实现思路

[0007]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山茶籽高出油率的压榨方法。
[0008]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山茶籽高出油率的压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9]a.烘干剥壳,将山茶籽放入烘干机中,在90℃~120℃条件下保持1~3小时,至茶子含水量为8%-10%,完成烘干过程,自然冷却室温,再将烘干的山茶籽放入剥壳机中去除外壳;
[0010]b.去壳后的山茶籽放入蒸炒锅中,用导热油将蒸炒锅加热到60℃~80℃,使山茶籽含水率至1%-3%,停止蒸炒;
[0011]c.榨取山茶油:称取若干份山茶籽,分别放入容器中,密封容器,在70r/min~500r/min的转速下研磨3h~9h,过滤得到山茶油和山茶粉;
[0012]d.脱胶,向所述茶油中加入85%的磷酸溶剂,所述磷酸溶剂占所述茶油的0.1%-0.3%,进行脱胶处理。
[0013]e.脱酸,将所得山茶油加热升温至40℃~45℃,再向山茶油中加入碱溶液,其中放
碱量为油重质量分数的3

~7

,以90r/min~200r/min的速度搅拌15min~30min,随后静置6h~8h后将杂质排出;
[0014]f.脱水,将所述茶油输送到容器罐中进行真空脱水,且控制所述容器罐温度为72-100℃;
[0015]g.将山茶油在压强为-0.8MPa~0MPa下升温至80℃~95℃,开始抽入活性白土和活性炭,待15~60分钟后开始脱色过滤;
[0016]h.加热山茶油,当温度达到100℃时用蒸汽进行翻滚和喷雾,继续加热至120℃~150℃时,第二次蒸汽进行翻滚和喷雾,到170℃~185℃稳定蒸汽流速,温度达到230℃~250℃时开始保温1.5h~3h,结束翻滚和喷雾,自然冷却降温,待温度降低到50℃以下,脱臭完成;
[0017]i.开启冷冻机组,在温度降低到零下5℃冷冻结束,然后静置24h~50h后,在密闭的环境下开始过滤,去除杂质,最后得成品山茶油。
[0018]优选的,在步骤c中,所述容器为球磨罐,所述球磨罐密封后放入球磨机中;山茶籽放入球磨罐后,加入干冰,再密封球磨罐。
[0019]优选的,在步骤f中,所述活性白土添加量相对山茶油质量分数为5%~10%;所述活性炭添加量相对山茶油质量分数为1%~5%。
[0020]优选的,所述步骤f中,还包括对所述容器罐进行抽气处理,通入高温蒸汽,以将所述容器罐中的芳香烃抽出,液化后置于留香器中暂存,
[0021]优选的,在所述步骤h后,将所述留香器中的液体与茶油混合,并在常温常压下进行搅拌。
[002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研磨彻底,极大地提高山茶油的出油率和提油效率,干冰的加入可以控制球磨罐内的温度在较低水平,球磨机高速转动,球磨罐内的球磨珠和山茶籽的剧烈摩擦会产生很高的热量,温度过高会破坏山茶油内的有益成分,根据对温度的要求加入不同的干冰量,不仅可以避免温度过高,还能为榨取过程提供一个低温环境,保护有益成分不被破坏或流失(2)整个过程无需添加有机物,避免有机物残留;(3)榨取后的山茶粉粒径极小,促进其再回收利用,节约生产成本,同时经过精炼留香得到的茶油,其更加透明,色泽淡黄,且无杂质,并伴有茶油清香。留香处理工艺能够进一步提高茶油的品质。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0024]实施例1
[0025]一种山茶籽高出油率的压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6]a.烘干剥壳,将山茶籽放入烘干机中,在110℃条件下保持2小时,至茶子含水量为9%,完成烘干过程,自然冷却室温,再将烘干的山茶籽放入剥壳机中去除外壳;
[0027]b.去壳后的山茶籽放入蒸炒锅中,用导热油将蒸炒锅加热到75℃,使山茶籽含水率至2%,停止蒸炒;
[0028]c.榨取山茶油:称取若干份山茶籽,分别放入容器中,密封容器,在300r/min的转速下研磨6h,过滤得到山茶油和山茶粉;
[0029]d.脱胶,向所述茶油中加入85%的磷酸溶剂,所述磷酸溶剂占所述茶油的0.2%,进行脱胶处理。
[0030]e.脱酸,将所得山茶油加热升温至42℃,再向山茶油中加入碱溶液,其中放碱量为油重质量分数的4

,以150r/min的速度搅拌26min,随后静置7h后将杂质排出;
[0031]f.脱水,将所述茶油输送到容器罐中进行真空脱水,且控制所述容器罐温度为88℃;
[0032]g.将山茶油在压强为-0.6MPa下升温至95℃,开始抽入活性白土和活性炭,待40分钟后开始脱色过滤;
[0033]h.加热山茶油,当温度达到100℃时用蒸汽进行翻滚和喷雾,继续加热至130℃时,第二次蒸汽进行翻滚和喷雾,到175℃稳定蒸汽流速,温度达到240℃时开始保温2h,结束翻滚和喷雾,自然冷却降温,待温度降低到50℃以下,脱臭完成;
[0034]i.开启冷冻机组,在温度降低到零下5℃冷冻结束,然后静置35h后,在密闭的环境下开始过滤,去除杂质,最后得成品山茶油。
[0035]具体的,在步骤c中,研磨容器为球磨罐,球磨罐密封后放入球磨机中;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山茶籽高出油率的压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a.烘干剥壳,将山茶籽放入烘干机中,在90℃~120℃条件下保持1~3小时,至茶子含水量为8%-10%,完成烘干过程,自然冷却室温,再将烘干的山茶籽放入剥壳机中去除外壳;b.去壳后的山茶籽放入蒸炒锅中,用导热油将蒸炒锅加热到60℃~80℃,使山茶籽含水率至1%-3%,停止蒸炒;c.榨取山茶油:称取若干份山茶籽,分别放入容器中,密封容器,在70r/min~500r/min的转速下研磨3h~9h,过滤得到山茶油和山茶粉;d.脱胶,向所述茶油中加入85%的磷酸溶剂,所述磷酸溶剂占所述茶油的0.1%-0.3%,进行脱胶处理。e.脱酸,将所得山茶油加热升温至40℃~45℃,再向山茶油中加入碱溶液,其中放碱量为油重质量分数的3

~7

,以90r/min~200r/min的速度搅拌15min~30min,随后静置6h~8h后将杂质排出;f.脱水,将所述茶油输送到容器罐中进行真空脱水,且控制所述容器罐温度为72-100℃;g.将山茶油在压强为-0.8MPa~0MPa下升温至80℃~95℃,开始抽入活性白土和活性炭,待15~60分钟后开始脱色过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建芳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五方粮油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