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20557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显示装置,液晶显示板在分段基板的突出部的中央部具有接线端子配置区域,分段端子配置在接线端子配置区域的上部,在其左侧和右侧,公用端子、和分段端子在交叉的方向上配置。薄膜布线基板具有接线端子,该接线端子与设在接线端子配置区域的各端子连接。因此,可以使薄膜布线基板的宽度在其全部长度上比显示区域的宽度小的多,能够降低成本,大幅提高接合的可靠性。(*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显示装置,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与在窄宽度的布线基板上装载的集成电路IC芯片连接的液晶显示板。液晶显示装置具有液晶显示板和驱动该液晶显示板的集成电路芯片。在美国专利USP4,799,771中,公开了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如附图说明图1和图2所示,在液晶显示板1的周围,将驱动扫描电极和数据电极的多个集成电路模块配置在液晶显示板的各边上。各集成电路模块由于装载在被称为载带(Carrier Tape)的薄膜布线基板上,因而被称作TCP(带载封装Tape Carrier Package)。扫描电极和数据电极在液晶显示板的各边的大约全部长度上配置,并通过例如各向异性导电性粘接剂与在各集成电路模块的载带上形成的引线端子接合。此时,由于要对每一个集成电路芯片进行定位和粘接,因此当集成电路模块的数量越多,工序所需要的时间自然也越多。然而,最近由于集成电路芯片的高度集成化和粘接技术的进步,使得集成电路芯片的电极的间距(pitch)可以极小。但是,只要是限于以下的方式,即将在载带上形成的引线端子与在液晶显示板上配置的扫描电极或数据电极进行接合,就无法使载带的宽度变小。关于这一点,参照图5进行详细说明。液晶显示板1具有以下的结构,即通过大致为框状的密封部件(未图示),将上面侧的段(segment)(数据)基板2和下面侧的公用(扫描)基板3贴合,将液晶密封入密封部件的内侧的二个基板2、3之间。分段基板2具有大于公用电极3的面积,其长边的一个侧边2a从公用基板3的下边突出,在该突出部2a上配置有多个接线端子5。另一方面,该液晶显示装置的集成电路模块21具有薄膜布线基板22。薄膜布线基板22由长方形部和突出部构成,长方形部的左右方向的宽度比液晶显示板1的左右方向的宽度稍小,突出部具有从该大致为长方形部的下端的中央部突出的方形形状。在薄膜布线基板22上面的大致中央部位,装载有由用于驱动液晶显示板1的由LSI(大规模集成电路)等构成的半导体芯片23。集成电路模块21具有薄膜布线基板22和半导体芯片23。在薄膜布线基板22的上面,形成引线布线24、25、26。引线布线24的一端与沿半导体芯片23的一条长边配置的电极连接,另一端与位于液晶显示板1的突出部2a的大致中央部的连接用端子5连接。引线布线25、26各自的一端与沿半导体芯片23的一条短边配置的电极连接,另一端与在液晶显示板1的突出部2a的端部配置的连接用端子5连接。在这里,由于将薄膜布线基板22的各引线布线24、25、26与沿液晶显示板1的大致全长配置的连接用端子相连接,因而薄膜布线基板22的宽度Wt大体与液晶显示板1的宽度Wp相同。其结果,将长条形状的带基薄膜(base film)切断,形成薄膜布线基板22时,取得薄膜布线基板的数量较少,使得成本变高。而且,由于安装面积很大,安装的自由度变小,且容易受到外力的作用,接合的可靠性不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与液晶显示板连接的薄膜布线基板的宽度变小,由此降低成本,提高安装的自由度和连接的可靠性。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板31,其具有基板32和在上述基板32上形成的多根布线39、43、45,并具有由上述基板32和上述多根布线39、43、45构成的显示区域31a和接线端子配置区域32b;薄膜布线基板52,具有引线布线54、55、56,该引线布线54、55、56分别与上述第1接线端子35、上述第2接线端子36、上述第3接线端子37中的一个连接;及半导体芯片53,与上述薄膜布线基板52的上述引线布线54、55、56连接,其中,上述显示板31的显示区域31a具有给定长度的一个边,上述接线端子配置区域32b具有比上述显示区域31a的一个边的长度短且形成有多根第1接线端子35的中央部、与上述中央部邻接且形成有多根第2接线端子36的左侧部、及形成有多根第3接线端子37的右侧部,上述第2接线端子36的配置方向和上述第3接线端子的配置方向37分别与上述第1接线端子35的配置方向交叉,上述多根布线39、43、45分别从上述显示区域31a与上述第1接线端子35、上述第2接线端子36、上述第3接线端子37中的一个连接。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与上述的第1接线端子35连接的上述布线39是与上述显示区域31a的一边垂直地延伸出,与上述第2接线端子36和上述第3接线端子37连接的上述布线43、45是与上述的一边平行地延伸出。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半导体芯片53装载在上述薄膜布线基板52上。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与上述第2接线端子36和上述第3接线端子37连接的上述各布线43、45,相对于上述显示区域31a的一边倾斜地延伸出。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薄膜布线基板52上形成测试用衰耗器62、63,在上述薄膜布线基板52上形成的引线布线54、55、56的至少一部分,通过上述测试用衰耗器62、63与上述第1、第2和第3接线端子35、36、37中的任一个连接。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接线端子配置区域32b位于上述显示板31的上述显示区域31a的一边的大致为中央部的位置。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显示板31是液晶显示板。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液晶显示板的上述布线39、43、45包括段电极38和公用电极40、4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段电极38与上述接线端子配置区域32b的上述第1接线端子35连接。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公用电极40、41与上述接线端子配置区域32b的上述第2和第3接线端子36、37中的一个连接。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板31,其具有形成有公用电极40、41的公用基板33和形成有段电极38的分段基板32,上述分段基板32具有与上述公用基板33重合的区域和不重合的区域,上述分段基板32与上述公用基板33重合的区域包括显示区域31a,上述分段基板32与上述公用基板33不重合的区域包括接线端子配置区域32b,在上述接线端子配置区域32b上,形成与段电极38连接的多个第1接线端子35、与上述公用电极40、41连接的多个第2接线端子36、37,上述第1接线端子35和上述第2接线端子36、37沿相互交叉的方向配置;薄膜布线基板52,具有与上述第1和第2接线端子35、36、37连接的引线布线54、55、56;及半导体芯片53,装载在上述薄膜布线基板52上。所示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薄膜布线基板52,在全部长度上具有与上述接线端子配置区域32b相同的宽度。所示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薄膜布线基板具有分别与上述引线布线54、55、56的任一个连接的测试用衰耗器62、63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板31,其具有预定长度的显示区域31a和比上述显示区域31a的长度短的接线端子配置区域32b,在上述接线端子配置区域32b上,形成多个第1接线端子35和多个第2接线端子36、37,上述第1接线端子35和上述第2接线端子36、37沿相互交叉的方向配置,上述显示板31分别从上述显示区域31a延伸出,并具有与上述第1和第2接线端子36、37中的一个连接的多个布线39、43、45;薄膜布线基板52,具有与上述第1和第2接线端子35、36、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板(31),其具有基板(32)和在上述基板(32)上形成的多根布线(39、43、45),并具有由上述基板(32)和上述多根布线(39、43、45)构成的显示区域(31a)和接线端子配置区域(32b); 薄膜布线基板(52),具有引线布线(54、55、56),该引线布线(54、55、56)分别与上述第1接线端子(35)、上述第2接线端子(36)、上述第3接线端子(37)中的一个连接;及 半导体芯片(53),与上述薄膜布线基板(52)的上述引线布线(54、55、56)连接, 其中,上述显示板(31)的显示区域(31a)具有给定长度的一个边,上述接线端子配置区域(32b)具有:比上述显示区域(31a)的一个边的长度短且形成有多根第1接线端子(35)的中央部、与上述中央部邻接且形成有多根第2接线端子(36)的左侧部、及形成有多根第3接线端子(37)的右侧部,上述第2接线端子(36)的配置方向和上述第3接线端子的配置方向(37)分别与上述第1接线端子(35)的配置方向交叉,上述多根布线(39、43、45)分别从上述显示区域(31a)与上述第1接线端子(35)、上述第2接线端子(36)、上述第3接线端子(37)中的一个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斋藤浩一仓岛功杉山和弘
申请(专利权)人: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