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桑树密植高产的种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203852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31 12: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桑树密植高产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选地、整地;S2.种植:采用宽窄行种植;要求宽行距70~80cm,窄行距30~40cm,株距株距8~12cm;S3.肥水管理:在桑树的桑芽长至2~3片叶时,进行追肥一次,所述的追肥为每株施入海藻复混肥1~3Kg;在桑叶旺盛生长期,喷洒叶面肥。S4.修剪枝干。S5.收割:采用机械化收割,一年收割5次~7次。该桑树密植高产的种植方法,利用桑树宽窄行种植的特点,有效地提高了桑园单位面积产量;同时,便于机械化操作,降低桑树的管理成本,有利于增加蚕农经济效益和促进蚕农种桑的积极性。经济效益和促进蚕农种桑的积极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桑树密植高产的种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种植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桑树密植高产的种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我国已有数千年栽桑养蚕的历史,桑叶主要用于喂蚕。另外,桑树茎杆、叶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及多种营养成分,还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蛋白质、脂肪酸、纤维素,以及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可制作有机肥料、新型饲料,还可用来栽培食用菌、造纸等行业中。
[0003]桑叶虽然是一种天然、无污染的绿色饲料资源,但是传统的种植方法是阻碍其大规模应用的技术障碍。桑树为落叶乔木,可根据用途,培育成高干、中干、低干等多种形式。乔木生长周期长,在桑树种植2-4年内为桑树幼龄期,幼龄期既是桑树自身营养生长阶段,也是树型养成阶段,主要以养树为主,产叶量低。为了提高桑树的产叶量,人们多采用改进桑树品种合理密植的方式,但仍然改变不了桑树省长周期长的缺点。
[0004]90年代始,各地建园一律采用宽行密株形式。但这种桑树的栽培模式密度大,干很低,树型养成简单,速生高产,且泥叶多,通风差,管理不便,丰产年限较短。21世纪以来,我国桑树种植一般采用两种形式进行,即宽窄行种植和等行种植。等行种植是近年来各地采用较多的种植形式,一般行距100cm,株距20-30cm,每亩栽种2000-2500株,此种植形式虽桑园管理较方便,但不能实现机械化管理和不利于桑园间套种。宽窄行种植株数较多,利于丰产,也克服了植株难以平衡生长的弱点,一般要求大行距150~200cm,小行距20-30cm,株距30-33cm,双行之间桑株交叉呈“V”字形排列,每亩种植2000株以上。但是并不是说单位面积密植的数量越多,其产叶量就会增加越多。因为过于密植,下部桑叶光照减弱,郁闭湿闷,容易产生死拳、细弱枝多、桑叶黄落、诱发病害等,反而影响桑叶产量、质量,且不利于采叶、施肥等操作。现在桑园种植一般每亩很少超过5000株。因此,如何发展适合桑园机械化生产,兼顾提高桑园的单位面积产量和蚕农收益的桑树高效种植技术,是未来桑树种植模式的发展趋势。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桑树密植高产的种植方法,利用桑树宽窄行种植的特点,有效地提高了桑园单位面积产量;同时,便于机械化操作,降低桑树的管理成本,有利于增加蚕农经济效益和促进蚕农种桑的积极性。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桑树密植高产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S1.选地、整地
[0009]选取肥沃疏松、排水性好且光照充足的土壤,进行深翻耕并除去杂物,暴晒2~3天,然后施加底肥。
[0010]S2.种植
[0011]采用宽窄行种植;要求宽行距70~80cm,窄行距30~40cm,株距8~12cm。
[0012]S3.肥水管理
[0013]在桑树的桑芽长至2~3片叶时,进行追肥一次,所述的追肥为每株施入海藻复混肥1~3Kg;施肥后灌水一次,灌水量以每株3~5L;在桑叶旺盛生长期,用叶面肥在傍晚或阴天喷洒桑叶正、背面,每隔5~6天喷一次。
[0014]所述叶面肥按照重量份包括以下原料:氨基酸10~20份、海藻酸5~10份、磷酸二氢钾30~50份、微量元素1~3份、有机硅离子液体10~20份。
[0015]S4.修剪枝干
[0016]当桑苗长到合适高度后离地35~40cm剪去苗干,即为主干;剪口下10~15cm的地方留3~5个芽,当新梢生长到40~50cm后进行短截,为一级支干;然后在一级支干下方再培育4~7个侧枝,截留长度50~70cm,为二级支干;然后依次培育长度60~80cm的三级支干和长度70~100cm的四级支干。
[0017]S5.收割
[0018]当植株生长到1.0~1.5m高时,采用机械化收割,一年采收5次~7次。
[0019]优选的,步骤S1中,暴晒2~3天后,将土壤消毒液拌入土地中,然后施加底肥,所述土壤消毒液是将嘧菌酯及高锰酸钾按质量比为1~2:1溶解于水中制成的混合液。
[0020]优选的,步骤S1中,所述底肥的使用量为1.5~2t/亩,所述底肥为有机肥。
[0021]优选的,步骤S2中,每亩种植密度10000~12000株。
[0022]优选的,步骤S3中,按照重量份计,所述海藻复混肥包括以下组分:尿素25~50份,磷酸一铵10~20份,钙镁磷肥2~10份,硫酸钾20~40份,硼砂0.5~3份,硫酸亚铁0.1~1份,硫酸锌0.1~1份,海藻提取物0.1~5份,海藻粉3~15份。
[0023]优选的,步骤S3中,所述微量元素包括硼酸、EDTA-Fe、EDTA-Zn、EDTA-Mn和钼酸钠。
[0024]优选的,步骤S3中,采用桑园管理机翻沟、施肥和除草一次性完成。
[0025]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6]1.本专利技术的种植方法,利用桑树宽窄行种植的特点,有效地提高了桑园单位面积产量;同时,便于机械化操作,降低桑树的管理成本,有利于增加蚕农经济效益和促进蚕农种桑的积极性。
[0027]2.本专利技术的种植方法,施加海藻复混肥和叶面肥综合作用,不仅为桑树提供生长必需的营养成分,且促进桑树的光合作用,避免因密植降低桑叶的质量。
[0028]采用的海藻复混肥除了含有植物生长必需的大量元素氮、磷、钾外,还含有植物生长必需的中量元素钙、镁、硫,微量元素硼、铁、锌等,可有效促进植物生长,提高酶的活性,增强植物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能力,进而提高作物产量。本专利技术中添加的海藻提取物含有的脱落酸、甜菜碱、水杨酸等活性成份,增强作物抵抗真菌,细菌、病毒侵染,抵抗害虫危害的能力。添加的海藻粉,含有丰富的有机质、海藻酸,可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协调土壤水、肥、气状况。
[0029]采用的叶面肥包含氨基酸、海藻酸、磷酸二氢钾、微量元素和有机硅离子液体。氨基酸在进入桑树体内时不仅可以起到增强桑树呼吸作用,改善桑树氧化还原过程,促进桑树的新陈代谢的良好作用,同时由于其本身具备催化桑叶叶绿素合成的作用,氨基酸含量的增多可以有效的促进桑叶中叶绿素的合成,从进一步促进桑叶的光合作用。海藻酸可以
增加植物叶绿素的含量,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大幅度提高产量,改善品质。磷酸二氢钾可促进作物对氮、磷的吸收,快速补磷,提高作物产量,而且钾元素在作物生长中起增强作物光合作用,加速营养物质制造和转化。
[0030]叶面肥还包括微量元素,微量元素中包括硼酸、EDTA-Fe、EDTA-Zn、EDTA-Mn和钼酸钠。铁是叶绿素形成不可缺少的,在桑树体内很难转移,对桑树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都有影响。锰能促进种子发芽和幼苗时期生长,桑叶叶绿体中含有猛,缺锰时影响作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硝态氮在体内的积累。锌能促进桑树进行光合作用,它是多种酶的组成成分,缺锌时作物生长发育出现停滞。硼对作物体内糖的合成和运输有促进作用,缺硼时叶绿体退化,影响光合作用。钼是固氮微生物,同时又能增进叶片光合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桑树密植高产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选地、整地选取肥沃疏松、排水性好且光照充足的土壤,进行深翻耕并除去杂物,暴晒2~3天,然后施加底肥;S2.种植采用宽窄行种植;要求宽行距70~80cm,窄行距30~40cm,株距8~12cm;S3.肥水管理在桑树的桑芽长至2~3片叶时,进行追肥一次,所述的追肥为每株施入海藻复混肥1~3Kg;施肥后灌水一次,灌水量以每株3~5L;在桑叶旺盛生长期,用叶面肥在傍晚或阴天喷洒桑叶正、背面,每隔5~6天喷一次;所述叶面肥按照重量份包括以下原料:氨基酸10~20份、海藻酸5~10份、磷酸二氢钾30~50份、微量元素1~3份、有机硅离子液体10~20份;S4.修剪枝干当桑苗长到合适高度后离地35~40cm剪去苗干,即为主干;剪口下10~15cm的地方留3~5个芽,当新梢生长到40~50cm后进行短截,为一级支干;然后在一级支干下方再培育4~7个侧枝,截留长度50~70cm,为二级支干;然后依次培育长度60~80cm的三级支干和长度70~100cm的四级支干;S5.收割当植株生长到1.0~1.5m高时,采用机械化收割,一年采收5次~7次。2.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国民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平果时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广西汇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