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移动的道路特征测绘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20271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31 12: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移动的道路特征测绘系统,涉及到道路测绘技术领域,包括观测装置和三脚架,所述观测装置是由激光雷达和相机构成,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测绘步骤:将观测装置和三脚架进行安装,然后水平放置于地面,并且对激光雷达和相机与地面的相对位置进行标定,其中观测装置与三角架安装时倾斜向下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可移动的道路特征测绘系统,利用可移动、可收起的三脚架作为装置的底座,仅需一个人便可以实现装置的装运、使用,相比于固定安装的测绘装置减少了安装费用与维护费用,相比于驾驶车辆进行数据采集成本更低,也更加灵活。活。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移动的道路特征测绘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道路测绘
,特别涉及一种可移动的道路特征测绘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无人驾驶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与科研单位投入到无人驾驶行业中。由于无人驾驶目前尚未成熟,直接在道路上进行测试风险较大,因此更多地在系统中进行仿真模拟,在模拟过程中的道路上其他车辆需要模仿人的驾驶习惯,如果是真实的道路场景数据对无人驾驶的算法更加有用,因此市场上需要对道路场景特征进行测绘的系统。
[0003]另一方面,无人驾驶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需要时刻知道自己的位置,这个位置是利用传感器进行测量并用算法进行位置估计,它具有一定偏差,需要外界的观测装置来评判与纠正,目前也需要一种对无人驾驶车辆的位置、速度、方向进行观测的系统。
[0004]对于道路数据采集方面,目前比较常见的方法有两种:
[0005]1.驾驶员驾驶带各类传感器的车辆在道路上进行采集;
[0006]2.在路口或者路边铺设固定的测绘装置,对道路信息进行采集;
[0007]但是上述的技术在获取道路特征数据的过程中,过程较为繁琐,成本较高。在路口或路边架设固定的测绘装置,一般是对道路的摄像头系统进行改动,将装置安装在道路的摄像头支架附近,安装成本较高,不利于大规模使用。驾驶员驾驶带传感器的车辆在道路上进行采集,需要占用无人驾驶车辆,在使用时也不能灵活切换观测的方向、位置。
[0008]因此,专利技术一种可移动的道路特征测绘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r/>[0009]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移动的道路特征测绘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10]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移动的道路特征测绘系统,包括观测装置和三脚架,所述观测装置是由激光雷达和相机构成,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测绘步骤:
[0011](一)将观测装置和三脚架进行安装,然后水平放置于地面,并且对激光雷达和相机与地面的相对位置进行标定,其中观测装置与三角架安装时倾斜向下设置;
[0012](二)观测装置倾斜向下放置后,激光雷达观测到的路面向上倾斜,在使用时将路面转换到水平面上,具体的在使用时,每次观测装置的向下倾斜角度会有细微不同,路面转换为水平面的转化关系也不一致,因此要对装置与路面的角度进行标定,标定流程如下:
[0013]S1.使观测装置朝向路面,保持短时间静止,对每一帧雷达点云提取最大平面,即路面平面;
[0014]S2.对该平面中的点集进行平面拟合,每个点的坐标为(x,y,z),拟合后得到平面方程ax+by+cz+1=0;
[0015]S3.通过步骤S2中的平面方程得到雷达坐标系到世界坐标系的转换关系;
[0016](三)使观测装置保持短时间静止,对环境进行初始化,并滤去静止的背景物体,其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
[0017]S4.根据激光雷达的特性,设计一帧深度图,在初始化时间内,将雷达的点云对深度图进行投影,深度作为对应像素点的像素值;
[0018]S5.当一个像素点在不同的时间点都有点云的点与之对应,更远的点替代更近的点,这样得到一幅留下静态背景的深度图;
[0019]S6.再然后在人流车流繁忙的地带(地铁站出口),将观测装置静止安放一段时间,深度图中只留下静态物体,而动态的车辆与行人均被滤去;
[0020](四)对车辆、行人进行识别,并对速度、尺寸等信息进行精确观测与估计,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21]S7.图像识别与跟踪:通过开源算法yolov3对车辆、行人进行识别,并且通过相机获取一帧图像,并传入算法模型中,输出对该图像的分类结果与包络框,识别出的每个物体都被矩形框标出,而在每一帧识别后,记录下识别框的大小与位置,与上一帧的识别框进行配对比较,位置、大小相近的视为同一个物体的框,实现连续观测下的物体跟踪;
[0022]S8.获取物体的雷达点云:在对齐了雷达点云和图像后,将S7中每个识别框中的所有点取出,投影到深度图中,再与初始化的深度图进行对比,深度小于初始化时的深度的点就是不属于背景的点;
[0023]S9.计算物体最小包络盒:测量计算物体的尺寸以及位置需要用长方体对物体进行刻画,通过物体点云的形状,判断出点云的主矢量方向,即点云中所有的点到点云质心的距离方差最大的方向,然后将点云投影到水平面得到二维点云,计算水平面上的主矢量方向,通过主矢量方向与垂直其方向,绘制出矩形与长方体,得到包络住物体点云块的最小长方体;
[0024]S10.根据物体的连续观测对位置、速度信息进行估计:在得到最小包络盒之后,将包络盒的中心作为物体的当前位置,通过两个观测时刻的时间差以及物体位置的距离,可以计算得到物体的速度。
[0025]优选的,步骤(一)中观测装置和三脚架安装时的倾斜角度小于45
°

[0026]优选的,步骤S6中的观测装置静止安放时间不小于30秒。
[0027]优选的,步骤S8中通过使用欧拉聚类方法对属于识别框中的点云进行聚类,距离小于阈值的点云块聚为一块,分成若干块之后,点数量最多的块就是属于识别物体的点云块,使得步骤S8中残留了背后其他物体的点进行去除。
[0028]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可移动的道路特征测绘系统,利用可移动、可收起的三脚架作为装置的底座,仅需一个人便可以实现装置的装运、使用,相比于固定安装的测绘装置减少了安装费用与维护费用,相比于驾驶车辆进行数据采集成本更低,也更加灵活。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装置倾斜向下放置示意图。
[0030]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雷达坐标系下的物体观测示意图。
[0031]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对静态环境的初始化示意图。
[0032]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基于yolov3算法的图像识别示意图。
[0033]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点云的主矢量方向示意图。
[0034]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物体的最小包络盒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图1-6所示的一种可移动的道路特征测绘系统,包括观测装置和三脚架,所述观测装置是由激光雷达和相机构成,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测绘步骤:
[0037](一)将观测装置和三脚架进行安装,然后水平放置于地面,并且对激光雷达和相机与地面的相对位置进行标定,其中观测装置与三角架安装时倾斜向下设置,并且倾斜角度小于45
°
,如图1所示;
[0038](二)观测装置倾斜向下放置后,如图2所示,激光雷达观测到的路面向上倾斜,在使用时将路面转换到水平面上,具体的在使用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移动的道路特征测绘系统,包括观测装置和三脚架,所述观测装置是由激光雷达和相机构成,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测绘步骤:(一)将观测装置和三脚架进行安装,然后水平放置于地面,并且对激光雷达和相机与地面的相对位置进行标定,其中观测装置与三角架安装时倾斜向下设置;(二)观测装置倾斜向下放置后,激光雷达观测到的路面向上倾斜,在使用时将路面转换到水平面上,具体的在使用时,每次观测装置的向下倾斜角度会有细微不同,路面转换为水平面的转化关系也不一致,因此要对装置与路面的角度进行标定,标定流程如下:S1.使观测装置朝向路面,保持短时间静止,对每一帧雷达点云提取最大平面,即路面平面;S2.对该平面中的点集进行平面拟合,每个点的坐标为(x,y,z),拟合后得到平面方程ax+by+cz+1=0;S3.通过步骤S2中的平面方程得到雷达坐标系到世界坐标系的转换关系;(三)使观测装置保持短时间静止,对环境进行初始化,并滤去静止的背景物体,其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S4.根据激光雷达的特性,设计一帧深度图,在初始化时间内,将雷达的点云对深度图进行投影,深度作为对应像素点的像素值;S5.当一个像素点在不同的时间点都有点云的点与之对应,更远的点替代更近的点,这样得到一幅留下静态背景的深度图;S6.再然后在人流车流繁忙的地带(地铁站出口),将观测装置静止安放一段时间,深度图中只留下静态物体,而动态的车辆与行人均被滤去;(四)对车辆、行人进行识别,并对速度、尺寸等信息进行精确观测与估计,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7.图像识别与跟踪:通过开源算法yolov3对车辆、行人进行识别,并且通过相机获取一帧图像,并传入算法模型中,输出对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涛欧阳若愚卢雄辉王红力陈诺郑佳文童旭群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无境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