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201386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31 12: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方法,主要包括集水泵房、栅格、沉砂池、配水井、好氧池、曝气软管、好氧池出水管、沉淀池、沉淀池出水管、后级曝气生物滤池、沉淀池出污泥管、回流泵、污泥回流管,集水泵房管路连接到格珊和沉砂池,沉砂池通过配水井连接到好氧池,好氧池出水管伸入到沉淀池靠近底部处,沉淀池出水管连接到后级曝气生物滤池,沉淀池出污泥管从沉淀池底部延伸出来,并连接到回流泵,回流泵的出口通过污泥回流管连接到配水井,且回流泵的出口还连接到污泥脱水机房,进行污泥脱水。实现生化除磷,效果较好,对磷酸盐和总磷的去除保持在75%和60%以上,出水水质更佳且更稳定,更有益于自然环境。然环境。然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处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污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污水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曝气生物滤池工艺(BAF)目前在国内常用于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特点非常突出,效果也非常明显。但也存在一定的工艺缺陷,主要存在于对总磷的去除率较低,一般去除率在5-15%间。为加强对总磷的去除,主要依靠往滤池里投加除磷药剂。但在实际运行当中,这样会造成滤池容易堵塞,加快滤池的反冲洗周期,最终导致系统的生产水量负荷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污水处理方法,克服现有BAF工艺技术的上述不足,通过新增A/O工艺,实现生化除磷,效果较好,对磷酸盐和总磷的去除保持在75%和60%以上,出水水质更佳且更稳定,更有益于自然环境。
[0004]为了达到上述设计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污水处理方法,主要包括集水泵房、栅格、沉砂池、配水井、好氧池、曝气软管、好氧池出水管、沉淀池、沉淀池出水管、后级曝气生物滤池、沉淀池出污泥管、回流泵、污泥回流管,集水泵房管路连接到格珊和沉砂池,沉砂池通过配水井连接到好氧池,好氧池出水管伸入到沉淀池靠近底部处,沉淀池出水管连接到后级曝气生物滤池,沉淀池出污泥管从沉淀池底部延伸出来,并连接到回流泵,回流泵的出口通过污泥回流管连接到配水井,且回流泵的出口还连接到污泥脱水机房,进行污泥脱水。另外别的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系统剩余污泥通过管路输送至集水泵房。
[0006]由集水泵房、格珊、沉砂池和配水井等构筑物组成了厌氧区,好氧池是好氧区,沉淀池是沉淀区,三者组成了一个A/O工艺组合。
[0007]其工作原理为:市政污水与来自活性污泥法系统的剩余污泥(厌氧污泥)在集水提升泵房混合,然后流经格珊区、沉砂池和配水井等构筑物;在流经这些构筑物的过程中,先后有水泵、格珊、搅拌机及管道混合等机械和水力搅拌设备设施,能使到污水与污泥充分混合,反应迅速。在这些构筑物内形成厌氧的工况环境(DO值在零以下,停留时间0.5小时),即工艺A段。聚磷菌在此充分厌氧析磷,反硝化细菌脱氮除磷。
[0008]污水在配水井中与回流污泥混合,然后自流进入好氧池。好氧池(停留时间为1h)即工艺的O段,兼氧菌、好氧菌、硝化细菌在曝气状况下(DO值在2-4mg/L区间),大部分同时发生了作用,聚磷菌好氧吸磷,达到生物除磷的效果;同时活性污泥具有强大的表面吸附作用,依靠吸附作用,能吸附水中大量的悬浮物和含磷物质。污水然后进入沉淀池(停留时间为1.2h),在沉淀池内实现泥水分离,上层清液进入曝气生物滤池(BAF)进一步去除氨氮、COD和悬浮物,沉淀池内部分污泥回流至配水井,剩余污泥通过排泥离开系统。所述好氧池、沉淀池由原有的水解池改造而成。所述水解池有4个,将4个水解池分为并联设置的两组,每
组均由好氧池、沉淀池组成。在配水井内,污水与回流污泥混合,然后通过管道,让污水自流入好氧池的池底。在好氧池顶部的出水端,利用管道将出水输送至沉淀池内。
[0009]所述好氧池的池底布设曝气软管,用以对污水进行曝气;曝气设施采用D63的曝气软管,按气水比3:1进行竖向布设,池内设有曝气输送管路。
[0010]所述好氧池顶部的好氧池出水管安装有PAM投药管路,可以投加PAM药剂。
[0011]所述好氧池出水管末端设有沉淀池进水管头,沉淀池进水管头采用倒喇叭管件结构,沉淀池进水管头下方设有反射板,采用上述结构,单个沉淀池的过水布水能力达1300m3/h。
[0012]所述回流泵上安装变频器,使用时,污泥通过回流泵回流至配水井,并用变频器进行调控回流量,剩余的污泥被输送至污泥脱水机房,进行污泥脱水。
[0013]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污水处理方法的有益效果是:提高BAF工艺对总磷污染物的去除,使得城市生活污水处理BAF系统出水水质更佳且更稳定,更有益于自然环境。技改后能减少化学除磷药剂的使用,BAF系统运营更加稳定和环保。试验通过在BAF工艺前新增A/O工艺,实现生化除磷,效果较好,对磷酸盐和总磷的去除保持在75%和60%以上;
[0014]在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少改动、少新建的前提下,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实现活性污泥的厌氧析磷,好氧吸磷,泥水分离完全。有效结合了活性污泥法A/O工艺特性,在有限的空间内营造出A/O工艺需要的工况。
[0015]该新型A/O技改方法较传统的平流式沉淀池技改除磷方法,在某项目实验与技改中节省约300万资金,每年节省约100万的药剂费。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污水处理方法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污水处理方法的水解池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最佳实施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的描述。
[0019]如图1所示,所述的污水处理方法,是在传统BAF工艺基础上,采用在前端串接入一套活性污泥A/O工艺的方法。A/O工艺法也叫厌氧好氧工艺法,A/O工艺将厌氧段、好氧段和沉淀段串联在一起,具有除磷效率高,容积负荷高,耐负荷冲击能力强的特点。具体的,所述的污水处理方法,主要包括集水提升泵房0、栅格1、沉砂池2、配水井3、好氧池4、曝气软管5、好氧池出水管6、沉淀池8、沉淀池出水管11、后级曝气生物滤池12、沉淀池出污泥管13、回流泵14、污泥回流管15,剩余污泥输送管16;集水提升泵房0通过管路连接到栅格1和沉砂池2,沉砂池2通过配水井3连接到好氧池4,好氧池出水管6连接伸入到沉淀池8靠近底部处,沉淀池出水管11连接到后级曝气生物滤池12,沉淀池出污泥管13从沉淀池8底部延伸出来,并连接到回流泵14,回流泵14的出口通过污泥回流管15连接到配水井3,且回流泵14的出口还连接到污泥脱水机房,进行污泥脱水;其他活性污泥系统的剩余污泥通过管道16输送至集水提升泵房。具体使用中,其他活性污泥系统的剩余污泥通过剩余污泥输送管16与市政污水在集水提升泵房0混合,通过提升泵提升至格栅1和旋流沉沙池2区,然后再经过配水井3,自流至好氧池4,再经过沉淀池8,污水在沉淀池内实现泥水分离,上层清液进入曝气生物滤池
12进一步去除氨氮、COD和悬浮物,沉淀池内污泥通过回流泵14部分回流至配水井3,剩余污泥则通过管道输送至污泥脱水机房,进行污泥脱水。
[0020]其工作原理为:市政污水与来自活性污泥法系统的剩余污泥(厌氧污泥)在集水提升泵房混合,然后流经格珊区、沉砂池和配水井等构筑物;在流经这些构筑物的过程中,先后有水泵、格珊、搅拌机及管道混合等机械和水力搅拌设备设施,能使到污水与污泥充分混合,反应迅速。在这些构筑物内形成厌氧的工况环境(DO值在零以下,停留时间0.5小时),即工艺A段。聚磷菌在此充分厌氧析磷,反硝化细菌脱氮除磷。
[0021]污水在配水井中与回流污泥混合,然后自流进入好氧池。好氧池(停留时间为1h)即工艺的O段,兼氧菌、好氧菌、硝化细菌在曝气状况下(DO值在2-4mg/L区间),大部分同时发生了作用,聚磷菌好氧吸磷,达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集水泵房、栅格、沉砂池、配水井、好氧池、曝气软管、好氧池出水管、沉淀池、沉淀池出水管、后级曝气生物滤池、沉淀池出污泥管、回流泵、污泥回流管,集水泵房管路连接到格珊和沉砂池,沉砂池通过配水井连接到好氧池,好氧池出水管伸入到沉淀池靠近底部处,沉淀池出水管连接到后级曝气生物滤池,沉淀池出污泥管从沉淀池底部延伸出来,并连接到回流泵,回流泵的出口通过污泥回流管连接到配水井,且回流泵的出口还连接到污泥脱水机房,进行污泥脱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时,市政污水先经集水泵房,通过提升泵输送到格栅区进行过滤,然后到达旋流沉沙池内,再自流至好氧池,自集水泵房至沉砂池,污水停留时间为30分钟;污水在好氧池停留时间为1h;然后进入沉淀池,停留时间为1.2h,沉淀池出水进入后级曝气生物滤池;由集水泵房、格珊、沉砂池和配水井组成了厌氧区,好氧池是好氧区,沉淀池是沉淀区,三者组成了一个A/O工艺组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集水提升泵房的活性污泥主要来源于其它活性污泥法系统的剩余污泥,剩余污泥通过剩余污泥输送管输送至集水泵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污水进入集水提升泵房,然后流经格珊区、沉砂池和配水井等构筑物;在流经这些构筑物的过程中,先后有水泵、格珊、搅拌机和管道混合等机械和水力搅拌设施,能使到污水与污泥充分混合;在这些构筑物内形成厌氧的工况环境;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卫强胡斌黄连爱金世峰游永达凌永良薛秀强黄伟翰陈婷琛邱名锋
申请(专利权)人:江门市新会区龙泉污水处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