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Z形水冷板及动力电池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9884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31 12: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Z形水冷板及动力电池包,涉及动力电池包的技术领域,包括:Z形水冷板和两个电池模块组;Z形水冷板包括水冷板竖直部、水冷板下水平部以及水冷板上水平部,水冷板竖直部包括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第一侧面设有多个第一安装件;水冷板下水平部与第一侧面的底端连接;水冷板上水平部与第二侧面的上端连接,水冷板上水平部上侧面设有多个第二安装件;两个电池模块组包括第一电池模块组和第二电池模块组,第一电池模块组和第二电池模块组均包括至少一个电池模块,第一电池模块组与多个第一安装件连接;第二电池模块组与多个第二安装件连接。本申请在同等水平面积的情况下可安装更多的电池模块,提升动力电池包的能量密度。密度。密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Z形水冷板及动力电池包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动力电池包的
,特别涉及一种Z形水冷板及动力电池包。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汽车在普通家庭中越来越普及,进而导致汽车数量越来越多,由于传统汽车一般采用燃油发动机驱动,汽车尾气排放增多,不可避免的影响我们生活的空气环境。为满足未来汽车尾气排放的要求,电动汽车作为新型能源的汽车,使用过程中几乎不排放尾气,成为未来汽车的重要选择之一。电动汽车一般是指以动力电池包为动力源,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的车辆。动力电池包作为新的动力源,技术指标需要其具有超长寿命、使用安全、大续航能力等。
[0003]相关技术中,为了提高整个动力电池包的续航能力,期望在动力电池包的空间中尽可能多的放置电池模块,从而提高动力电池包的能量密度。然而,为使动力电池包处在合适的工作温度,动力电池包配备有水平水冷板的液冷系统,动力电池包中电池模块采用水平放置方式与水平水冷板连接,即电池模块的长度方向与宽度方向所在的平面与电池包下壳体所在平面平行,水平水冷板设在电池模块和电池包下壳体之间,电池模块的高度方向与电池包下壳体所在平面垂直。但是,汽车能够布置动力电池包的水平面积有限,从而限制了动力电池包的能量密度的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Z形水冷板及动力电池包,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动力电池包中的电池模块采用水平摆放的方式与水平水冷板连接,限制动力电池包的能量密度提升的技术问题。
[0005]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包,包括:
>[0006]Z形水冷板,其包括:
[0007]-水冷板竖直部,其包括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设有多个第一安装件;
[0008]-水冷板下水平部,其与所述第一侧面的底端连接,所述水冷板下水平部用于与电池包下壳体连接;
[0009]-水冷板上水平部,其与所述第二侧面的上端连接,所述水冷板上水平部上侧面设有多个第二安装件;
[0010]两个电池模块组:第一电池模块组和第二电池模块组,所述第一电池模块组和第二电池模块组均包括至少一个电池模块;所述第一电池模块组的电池模块与多个所述第一安装件连接;所述第二电池模块组的电池模块与多个所述第二安装件连接。
[0011]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件和第二安装件均为螺母柱,每个所述电池模块上均设有多个与所述螺母柱配合连接安装通孔。
[0012]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冷板竖直部和水冷板上水平部内部均设有冷却液流道。
[0013]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冷板下水平部下端设有与所述冷却液流道连通的进出水接头。
[0014]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包,包括:
[0015]Z形水冷板,其包括:
[0016]-水冷板竖直部,其包括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设有多个第一安装件;
[0017]-水冷板下水平部,其与所述第一侧面的底端连接,所述水冷板下水平部用于与电池包下壳体连接;
[0018]-水冷板上水平部,其与所述第二侧面的上端连接,所述水冷板上水平部上侧面设有多个第二安装件;
[0019]水平水冷板,其平行设于所述水冷板上水平部下方且用于与电池包下壳体连接;
[0020]三个电池模块组:第一电池模块组、第二电池模块组和第三电池模块组,所述第一电池模块组、第二电池模块组和第三电池模块组均包括至少一个电池模块;所述第一电池模块组的电池模块与多个所述第一安装件连接;所述第二电池模块组的电池模块与多个所述第二安装件连接;所述第三电池模块组的电池模块与水平水冷板连接。
[0021]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件和第二安装件均为螺母柱,每个所述电池模块上均设有多个与所述螺母柱配合连接的安装通孔。
[0022]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冷板竖直部、水冷板上水平部和水平水冷板内部均设有冷却液流道。
[0023]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冷板下水平部下端设有与所述冷却液流道连通的进出水接头。
[0024]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Z形水冷板,所述Z形水冷板包括:
[0025]水冷板竖直部,其包括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设有多个第一安装件,多个所述第一安装件用于将多个电池模块与所述第一侧面连接;
[0026]水冷板下水平部,其与所述第一侧面的底端连接,所述水冷板下水平部用于与电池包下壳体连接;
[0027]水冷板上水平部,其与所述第二侧面的上端连接,所述水冷板上水平部上侧面设有多个第二安装件,多个所述第二安装件用于将多个电池模块与所述水冷板上水平部上侧面连接。
[0028]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件和第二安装件均为螺母柱,用于与电池模块上的安装通孔配合连接。
[0029]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包括:
[0030]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Z形水冷板及动力电池包,动力电池包通过设置Z形水冷板和水平水冷板,且Z形水冷板设有水冷板竖直部和水冷板上水平部,水平水冷板平行设于水冷板上水平部下方,部分电池模块的底面与水冷板竖直部贴合连接,将现有部分电池模块宽度方向调整为竖直方向安装,充分利用竖直方向的空间,在同等水平面积的情况下可安装更多的电池模块,提升动力电池包的能量密度;同时,部分电池模块的底面与水冷板上水平部和水平水冷板贴合连接,组成两层电池模块组结构,可进一步利用竖直方向的空间,再次提升动力电池包的能量密度。
附图说明
[003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2]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动力电池包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0033]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动力电池包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0034]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Z形水冷板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0035]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Z形水冷板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0036]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Z形水冷板、电池模块组与电池包下壳体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动力电池包的又一个结构示意图;
[0038]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动力电池包的再一个结构示意图;
[0039]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Z形水冷板、水平水冷板、电池模块组与电池包下壳体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中:1、Z形水冷板;11、水冷板竖直部;111、第一侧面;112、第二侧面;12、水冷板下水平部;121、进出水接头;122、保护帽;13、水冷板上水平部;14、第一安装件;15、第二安装件;2、水平水冷板;3、电池模块组;31、第一电池模块组;311、电池模块;3111、安装通孔;32、第二电池模块组;33、第三电池模块组;4、电池包下壳体;5、导热垫。
具体实施方式...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Z形水冷板(1),其包括:-水冷板竖直部(11),其包括第一侧面(111)和第二侧面(112),所述第一侧面设有多个第一安装件(14);-水冷板下水平部(12),其与所述第一侧面(111)的底端连接,所述水冷板下水平部(12)用于与电池包下壳体(4)连接;-水冷板上水平部(13),其与所述第二侧面(112)的上端连接,所述水冷板上水平部(13)上侧面设有多个第二安装件(15);两个电池模块组(3):第一电池模块组(31)和第二电池模块组(32),所述第一电池模块组(31)和第二电池模块组(32)均包括至少一个电池模块(311);所述第一电池模块组(31)的电池模块(311)与多个所述第一安装件(14)连接;所述第二电池模块组(32)的电池模块(311)与多个所述第二安装件(15)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件(14)和第二安装件(15)均为螺母柱,每个所述电池模块(311)上均设有多个与所述螺母柱配合连接安装通孔(311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板竖直部(11)和水冷板上水平部(13)内部均设有冷却液流道。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板下水平部(12)下端设有与所述冷却液流道连通的进出水接头(121)。5.一种动力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Z形水冷板(1),其包括:-水冷板竖直部(11),其包括第一侧面(111)和第二侧面(112),所述第一侧面设有多个第一安装件(14);-水冷板下水平部(12),其与所述第一侧面的底端连接,所述水冷板下水平部(12)用于与电池包下壳体(4)连接;-水冷板上水平部(13),其与所述第二侧面的上端连接,所述水冷板上水平部(13)上侧面设有多个第二安装件(15);水平水冷板(2),其平行设于所述水冷板上水平部(13)下方且用于与电池包下壳体(4)连接;三个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怀慧吴胜杰郭方平潘丽娜梁思慧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