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株式会社IHI专利>正文

反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193074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31 11:39
反应装置(1)具备:具有使反应流体流通的第一流路(11)、以及使传热介质流通的第二流路(21)的热交换部(2);从设于热交换部(2)的侧面的插入口(5a)延伸到第一流路或第二流路的温度传感器的导入路(5);与热交换部(2)的侧面连接,且经由插入口(5a)连通于导入路(5)的温度传感器的配管(4);以及设于配管(4)内的夹具(6)。在夹具(6)设有从基端(6b)向前端(6a)延伸且朝向导入路(5)的插入口(5a)开口的导向孔(7)。导向孔(7)包括从夹具(6)的基端(6b)朝向前端(6a)的锥形孔(7b)。前端(6a)的锥形孔(7b)。前端(6a)的锥形孔(7b)。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反应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热交换型的反应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热交换型的反应装置通过利用传热介质将含有反应原料的反应流体加热或冷却,使反应流体的反应进行(促进)。这样的反应装置例如具备热交换部,该热交换部具有使反应流体流通的反应流路和使传热介质流通的传热介质流路。
[0003]反应流体与传热介质的热收支的平衡对反应流路内的反应的进行状况产生影响。因此,为了有效地进行反应流体的反应,良好地调整热收支的平衡是重要的。因此,期望可以测量在反应装置内流通的流体的温度。专利文献1公开的反应装置在热交换部内具备检测部,该检测部检测流通于反应流体及传热介质中的至少一方的流路的流体的温度。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13179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8]如上所述,为了准确掌握反应的进行状况,需要在热交换部的各个部位设置温度传感器。另一方面,向流路设置温度传感器时,期望不阻碍流体的流动且难以产生压损的构造。在这样的状况下,如热电偶那样的细长的形状的温度传感器比较合适,且反应装置的各流路的流路面积越小,效果越显著。但是,这样的形状的温度传感器容易挠曲,另一方面,该温度传感器的设置构造也微小。另外,在反应流体的压力高的情况下,由于制作、构造上的限制,有时在温度传感器的插入路径产生台阶。由于这些理由,其设置作业耗费大量的时间。
[0009]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容易向热交换部设置温度传感器的反应装置。
[0010]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11]本专利技术的一方案为反应装置,其主旨在于,具备:热交换部,其具有使反应流体流通的第一流路、以及使传热介质流通的第二流路;温度传感器的导入路,其从设于上述热交换部的侧面的插入口延伸至上述第一流路或上述第二流路;上述温度传感器的配管,其连接于上述热交换部的上述侧面,且经由上述插入口连通于上述导入路;以及夹具,其设于上述配管内,且具有面向上述导入路的上述插入口的前端和位于与上述前端相反的侧的基端,在上述夹具设有导向孔,该导向孔从上述基端向上述前端延伸,且朝向上述导入路的上述插入口开口,上述导向孔包括从上述基端朝向上述前端的锥形孔。
[0012]上述夹具也可以能够移动地设于上述配管内。也可以是,上述夹具包括位于上述基端侧的大径部和位于上述前端侧且具有比上述大径部小的外径的小径部。也可以是,上述配管包括具有上述夹具的最大径以上的内径的薄壁部和具有小于上述夹具的最大径的
内径的厚壁部。也可以是,上述薄壁部位于面向上述热交换部的上述侧面的端部。也可以是,上述厚壁部的内径为上述夹具的上述基端的上述锥形孔的开口径以下。也可以是,上述夹具固定于上述配管内。
[0013]专利技术的效果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容易向热交换部设置温度传感器的反应装置。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反应装置的侧视图。
[0016]图2是图1的A-A线剖视图。
[0017]图3是图1的B-B线剖视图。
[0018]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热交换部的一部分的立体剖视图。
[0019]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温度传感器的导入路及其周边的放大剖视图,(a)是从第一流路的延伸方向观察的剖视图,(b)是(a)的b-b线剖视图。
[0020]图6是本实施方式的夹具的剖视图。
[0021]图7是阶段性地表示将温度传感器装配于导入路的工序的图。
[0022]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夹具的变形例的图,(a)是表示第一变形例的侧视图,(b)是表示第二变形例的侧视图。
[0023]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配管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0024]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各图中,对共通的部分标注同一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0026]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反应装置1的侧视图。图2是图1的A-A线剖视图。图3是图1的B-B线剖视图。为了便于说明,在图2及图3中省略了导入路5等与温度传感器3关联的构造的图示。反应装置1通过利用含有反应原料的反应流体与传热介质之间的热交换将反应流体加热或冷却,使反应流体的反应进行(促进),有时也称为化学反应器。
[0027]反应装置1具备热交换部2。热交换部2具备多个第一热传导体10、多个第二热传导体20、以及盖板30。第一热传导体10、第二热传导体20以及盖板30是由具有耐热性的热传导性原料形成的平板状部件,且具有可耐受反应流体R的流通时产生的高的内压的充分的厚度。
[0028]第一热传导体10具有使反应流体流通的第一流路11。另一方面,第二热传导体20具有使传热介质流通的第二流路21。第一热传导体10和第二热传导体20交替层叠,且在其最上部(或最下部)设有盖板30。如后述地,本实施方式的热交换部2具有反应流体和传热介质彼此沿相反方向流动的逆流型的构造。此外,热交换部2也可以具有反应流体和传热介质沿同方向流动的顺流型的构造。
[0029]作为层叠体的热交换部2的两端由固定部件32、33保持。在固定部件32安装有反应流体导入部34。反应流体导入部34是弯曲成凹状的盖体,且在与热交换部2之间形成空间S1。在空间S1开设有多个第一流路11的第一导入口12(参照图2)。反应流体导入部34具有用
于导入反应流体R的第一导入管36。反应流体R经由第一导入管36流入各第一流路11。
[0030]生成物排出部41是具有一个开放面的箱状部件。生成物排出部41以该开放面与第一热传导体10的第一排出口18对准的方式设置于热交换部2。另外,生成物排出部41具有第一排出管42。第一排出管42排出含有来自于反应流体R的生成物的反应气体P。
[0031]在固定部件33安装有传热介质导入部35。传热介质导入部35与反应流体导入部34同样地为弯曲成凹状的盖体,且在与热交换部2之间形成空间S2。在空间S2开设有多个第二流路21的第二导入口22。传热介质导入部35具有导入传热介质M的第二导入管37。传热介质M经由第二导入管37流入各第二流路21。
[0032]传热介质排出部43与生成物排出部41同样地为具有一个开放面的箱状部件。传热介质排出部43以该开放面与第二热传导体20的第二排出口28对准的方式设置于热交换部2。另外,传热介质排出部43具有第二排出管44。第二排出管44排出流通于热交换部2的传热介质M。
[0033]如图2所示,第一热传导体10具有含有反应区域的多个第一流路11。第一流路11主要的反应区域例如是其中间部分。第一流路11通过接受后述的第二热传导体20内的流通于第二流路21的传热介质的热而使反应流体R引起反应,生成含有来自于反应流体R的生成物的反应气体P。
[0034]第一流路11是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热交换部,其具有使反应流体流通的第一流路、及使传热介质流通的第二流路;温度传感器的导入路,其从设于上述热交换部的侧面的插入口延伸至上述第一流路或上述第二流路;上述温度传感器的配管,其连接于上述热交换部的上述侧面,且经由上述插入口连通于上述导入路;以及夹具,其设于上述配管内,且具有面向上述导入路的上述插入口的前端和位于与上述前端相反的侧的基端,在上述夹具设有导向孔,该导向孔从上述基端向上述前端延伸,且朝向上述导入路的上述插入口开口,上述导向孔包括从上述基端朝向上述前端的锥形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内佑介吉野谷拓哉角田大辅山本大雅矢野明久宫岛俊二坂仓茂树镰田博之本间信之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IHI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