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度及亮度可控的智能灯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91006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31 00: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色度及亮度可控的智能灯具,包括灯壳,控制模块以及一灯条;所述灯壳内设有漫反射结构,所述灯条设置在灯壳的内侧壁,灯条与控制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模块控制灯条的色度及亮度,灯条的放光方向指向漫反射结构;它的优点是控制模块可以控制灯条亮度和色温,因此可以调节智能灯具的照射效果,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调成不同亮度和色温的光线;安装结构能够防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脱落,同时安装和拆卸方便。卸方便。卸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色度及亮度可控的智能灯具


[0001]本技术涉及灯具
,尤其是一种色度及亮度可控的智能灯具。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LED照明灯具有发光效果,节能省电,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在市场上已渐渐开始普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照明灯光线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的照明灯大多只能发出单一颜色的光线,使用范围有所局限,不能根据用户的需求调整合适的色调,以得到符合不同目的、不同场合的使用需求的光线,因此使用范围有所局限;同时照明灯吊挂时,可能存在吊挂不稳定,照明灯出现脱离吊杆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色度及亮度可控的智能灯具。
[0004]本技术的一种技术方案:
[0005]一种色度及亮度可控的智能灯具,包括灯壳,控制模块以及至少一灯板;所述灯壳内设有漫反射结构,所述灯板设置在灯壳的内侧壁,灯板与控制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模块控制灯板的色度及亮度,灯板的放光方向指向漫反射结构。
[0006]一种优选方案是所述灯板包括第一色温灯带和第二色温灯带,所述第一色温灯带设置在灯壳的一内侧壁,所述第二色温灯带设置在灯壳的另一内侧壁;第一色温灯带和第二色温灯带分别与控制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模块控制第一色温灯带和第二色温灯带的色度及亮度,第一色温灯带和第二色温灯带的放光方向指向漫反射罩。
[0007]一种优选方案是灯壳的一内侧壁设有第一倾斜槽,另一内侧壁设有第二倾斜槽,所述第一色温灯带插设在第一倾斜槽内,第二色温灯带插设在第二倾斜槽内;所述第一倾斜槽的外侧边缘向上延伸有第一挡光条,所述第二倾斜槽的外侧边缘向上延伸有第二挡光条。
[0008]一种优选方案是所述漫反射结构为漫反射罩,漫反射膜或者涂布在灯壳内的漫反射涂层。
[0009]一种优选方案是所述控制模块包括MCU模块、电源输出模块、隔离变压模块、AC转DC模块、整流滤波模块和开关驱动芯片,所述电源输出模块的一端分别与第一色温灯带和第二色温灯带连接,另一端与MCU模块连接,所述AC转DC模块和开关驱动芯片分别与隔离变压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整流滤波模块一端与隔离变压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分别与电源输出模块和MCU模块连接。
[0010]一种优选方案是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若干感应模块和通信模块,感应模块和通信模块分别与MCU模块连接。
[0011]一种优选方案是所述灯壳的顶部设有安装结构,所述色度及亮度可控的智能灯具还包括挂杆,所述挂杆包括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所述第二段的直径大于第三段的直径
且小于第一段的直径;所述安装结构包括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以及连接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的连接槽,所述第二安装孔的直径小于第一安装孔的直径且大于连接槽的宽度;所述第一段的直径小于第一安装孔的直径且大于第二安装孔的直径,所述第二段的直径大于连接槽的宽度且小于第二安装孔的直径。
[0012]一种优选方案是所述色度及亮度可控的智能灯具还包括密封盖,所述密封盖用于盖住第一安装孔。
[0013]一种优选方案是所述灯壳包括截面为弧形的灯罩本体,左端盖,右端盖和顶板;所述灯罩本体的两外侧壁沿长度方向分别设有倾斜挡板,所述倾斜挡板的顶部设有插槽,所述顶板与插槽插接,所述倾斜挡板、顶板和灯罩本体之间围成容纳腔,所述漫反射结构设置在灯罩本体内。
[0014]一种优选方案是灯壳的底部设有透光板。
[0015]综合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控制模块可以控制灯板的亮度和色温,因此可以调节智能灯具的照射效果,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调成不同亮度和色温的光线;安装结构能够防止本技术脱落,同时安装和拆卸方便;第一挡光条可以阻挡第一色温灯带产生的光线直接射向灯壳外,第二挡光条可以阻挡第二色温灯带产生的光线直接射向灯壳外,减少光线直射。
[0016]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的电路原理图;
[0018]图2是本技术的立体图一;
[0019]图3是本技术的立体图二;
[0020]图4是本技术的剖视图;
[0021]图5是本技术中挂杆和安装结构的示意图;
[0022]图6是本技术的爆炸图;
[0023]图7是图6中A的局部放大图;
[0024]图8是本技术中挂杆和安装结构组装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阐述本技术的思想及目的,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6]第一实施例,如图1至图8所示,一种色度及亮度可控的智能灯具,包括灯壳10,控制模块20以及至少一灯板,灯壳10内设有漫反射结构,所述灯板设置在灯壳10的内侧壁,灯板与控制模块20连接,所述控制模块20控制灯板的色度及亮度,灯板的放光方向指向漫反射结构。
[0027]具体的,灯板包括第一色温灯带30和第二色温灯带40,第一色温灯带30和第二色温灯带40;所述第一色温灯带30设置在灯壳10的一内侧壁,所述第二色温灯带40设置在灯
壳10的另一内侧壁;第一色温灯带30和第二色温灯带40分别与控制模块20连接,所述控制模块20控制第一色温灯带30和第二色温灯带40的色度及亮度,第一色温灯带30和第二色温灯带40的放光方向指向漫反射罩。
[0028]如图1至图8所示,控制模块20可以控制第一色温灯带30和第二色温灯带40亮度和色温,因此可以调节智能灯具的照射效果,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调成不同亮度和色温的光线。
[0029]灯壳10的一内侧壁设有第一倾斜槽17,另一内侧壁设有第二倾斜槽18,所述第一色温灯带30插设在第一倾斜槽17内,第二色温灯带40插设在第二倾斜槽18内;所述第一倾斜槽17的外侧边缘向上延伸有第一挡光条171,所述第二倾斜槽18的外侧边缘向上延伸有第二挡光条181。第一挡光条171可以阻挡第一色温灯30带产生的光线直接射向灯壳10外,第二挡光条181可以阻挡第二色温灯40带产生的光线直接射向灯壳10外,减少光线直射。
[0030]具体的,漫反射结构为漫反射罩,漫反射膜或者涂布在灯壳内的漫反射涂层。
[0031]如图1至图8所示,所述控制模块20包括MCU模块21、电源输出模块22、隔离变压模块23、AC转DC模块24、整流滤波模块25和开关驱动芯片26,所述电源输出模块22的一端分别与第一色温灯带30和第二色温灯带40连接,另一端与MCU模块21连接,所述AC转DC模块24和开关驱动芯片26分别与隔离变压模块23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整流滤波模块25一端与隔离变压模块23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分别与电源输出模块22和MCU模块21连接。
[0032]如图1至图8所示,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色度及亮度可控的智能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灯壳,控制模块以及至少一灯板;所述灯壳内设有漫反射结构,所述灯板设置在灯壳的内侧壁,灯板与控制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模块控制灯板的色度及亮度,灯板的放光方向指向漫反射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色度及亮度可控的智能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板包括第一色温灯带和第二色温灯带,所述第一色温灯带设置在灯壳的一内侧壁,所述第二色温灯带设置在灯壳的另一内侧壁;第一色温灯带和第二色温灯带分别与控制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模块控制第一色温灯带和第二色温灯带的色度及亮度,第一色温灯带和第二色温灯带的放光方向指向漫反射罩。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色度及亮度可控的智能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壳的一内侧壁设有第一倾斜槽,另一内侧壁设有第二倾斜槽,所述第一色温灯带插设在第一倾斜槽内,第二色温灯带插设在第二倾斜槽内;所述第一倾斜槽的外侧边缘向上延伸有第一挡光条,所述第二倾斜槽的外侧边缘向上延伸有第二挡光条。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色度及亮度可控的智能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漫反射结构为漫反射罩,漫反射膜或者涂布在灯壳内的漫反射涂层。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色度及亮度可控的智能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MCU模块、电源输出模块、隔离变压模块、AC转DC模块、整流滤波模块和开关驱动芯片,所述电源输出模块的一端分别与第一色温灯带和第二色温灯带连接,另一端与MCU模块连接,所述AC转DC模块和开关驱动芯片分别与隔离变压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力硕杨明宝
申请(专利权)人:中工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