铍铜线材的拉伸冷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9034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31 00: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铍铜线材的拉伸冷却结构,其包括配套使用的模套、模芯以及冷却外壳,所述模芯中成型有拉伸模孔,所述模套套装在所述模芯的进料侧,而所述模芯后部露在模套后部,并在其外露部分的表面成型有石墨烯均热涂层;而所述冷却外壳包括可进行分拆的两个半壳体,冷却外壳可套装在装配好的模套、模芯外侧,其前端与模套贴合,并在对应模芯的位置成型有一个外扩腔体作为冷却套,所述冷却外壳在对应冷却套的位置内侧成型有紫铜导热层,并在两个半壳体上对应冷却套位置分别设置有冷却介质进口以及冷却介质出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在保证铜线材的拉伸质量的同时保证模芯的冷却循环。循环。循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铍铜线材的拉伸冷却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铜材生产加工
中的棒线加工设备,具体为一种铍铜线材的拉伸冷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金属生产加工过程中,对于金属棒线材料的减径和表面抛光主要是是通过拉伸模具来实现的,其中,对于铍铜合金线和铍铜合金棒材的加工过程中的拉伸模具通常包括模套以及模芯,其模芯套装在模套中,通过过盈配合或焊接方式进行连接固定,并在模芯的中心设置有一个变径甚至是变截面形状的模孔作为拉伸区域。加工时,金属棒线材料在外力作用下被拉着通过模芯中的模孔,在此过程中,金属横截面积被压缩,并获得所要求的横截面积形状和尺寸。
[0003]但现有铍铜合金拉伸工艺条件下,铍铜拉伸模具组合中的模套以及模芯通常都是配套使用,在拉丝过程中,被拉拔线由粗变细会产生变形,而材料的变形会伴随着材料发热,对于铍铜合金材料拉丝过程,其拉拔发热后若不做冷却处理会影响细金属丝的性能。传统的冷却方式是直接用冷却水或者润滑剂来对拉拔发热后的铍铜丝进行喷淋冷却,其冷却过程对冷却水或者润滑剂的需求量较大,且冷却水中附带的杂质会影响细金属丝的性能,降低线材的拉拔质量,这种冷却方式已经开始被模内冷却所淘汰;而模内冷却的方式是直接在模套内或者模套与模芯之间设置冷却腔或者冷却液管路,来通过热交换方式进行冷却处理,但这种方式的缺陷在于,拉拔模具的结构复杂造价较高,且难于维护。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铍铜线材的拉伸冷却结构,以解决上述技术背景中的缺陷。
[0005]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铍铜线材的拉伸冷却结构,包括配套使用的模套、模芯以及冷却外壳,所述模芯上成型有用于对待处理铍铜棒进行挤压成型的拉伸模孔,所述模套套装在所述模芯的进料侧,与模芯过盈配合,而所述模芯后部大于2/3的体积外露在模套后部,并在其外露部分的表面成型有一层石墨烯均热涂层;而所述冷却外壳包括可进行分拆的两个半壳体,冷却外壳通过两个半壳体套装在装配好的模套、模芯外侧,其前端与模套贴合,并在对应模芯的位置成型有一个外扩腔体作为冷却套,所述冷却外壳在对应冷却套的位置内侧成型有紫铜导热层,并在两个半壳体上对应冷却套位置分别设置有冷却介质进口以及冷却介质出口。
[0007]作为进一步限定,所述冷却外壳为导热陶瓷材料成型制成。
[0008]作为进一步限定,所述冷却外壳的两个半壳体外侧设置有耳板,两个半壳体在耳板位置通过锁紧螺栓进行紧固装配。
[0009]作为进一步限定,所述冷却外壳的两个半壳体之间通过耐高温密封圈进行密封。
[0010]作为进一步限定,所述紫铜导热层的厚度为2~3mm。
[0011]作为进一步限定,所述冷却套中采用的冷却介质为冷却水或者导热油,而所述冷却介质进口以及所述冷却介质出口则分别连接到冷却介质对应的循环管路上。
[0012]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在装配完成后的模套以及模芯套装冷却外壳的方式对工作状态下的模芯进行冷却,其能在保证冷却性能和润滑性能同时保证铍铜棒在模芯中的拉伸加工性能,能实现冷却介质的循环利用;区别于传统的模内冷却,减少了模内冷却介质通道结构,成本低廉,同时也能对具有模套和模芯结构的铍铜拉伸模具组合进行改进,能在不降低拉拔质量的情况下,使其能实现连续循环使用,避免了资源的浪费。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图1中的A-A截面示意图。
[0015]其中:1、铍铜线材;2、耳板;3、锁紧螺栓;4、冷却外壳;5、冷却介质进口;6、进料口;7、模套;8、模芯;9、冷却套;10、石墨烯均热涂层;11、拉伸模孔;12、紫铜导热层;13、冷却介质出口;14、出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17]参见图1、图2的铍铜线材的拉伸冷却结构的较佳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铍铜线材的拉伸冷却结构包括模套7、模芯8以及冷却外壳4,其中,模套7和模芯8相匹配,以组合成以铍铜线材1为加工对象的拉伸组合模,其模套7套装在模芯8的进料侧,模套7在后部内侧与模芯8过盈配合,而模芯8后部占模芯8体积的70%的部分外露在模套7的后部,其外露部分表面成型有一层石墨烯均热涂层10,而在模芯8内则设置有硬质合金粉末成型的拉伸模孔11,并通过该拉伸模孔11对铍铜线材1进行变截面拉伸。
[0018]冷却外壳4由导热陶瓷材料成型制成,包括左、右两个半壳体,其左半壳体的侧面上设置有冷却介质进口5,而右半壳体的侧面上则设置有冷却介质出口13,两个半壳体在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两个相对设置的耳板2,并在耳板2上设置有螺纹孔,并在螺纹孔位置通过锁紧螺栓3进行连接紧固。冷却外壳4在连接紧固后完全包裹模套7、模芯8组成的拉伸组合模,其前端顶靠在模套7表面,并在对应模套7的进料孔位置设置有进料口6,而在对应模芯8的位置成型有一个外扩腔体作为冷却套9,该冷却套9在模芯8侧对应石墨烯均热涂层10,而在冷却外壳4侧对应设置有成型在冷却外壳4内侧面上的厚度为2mm的紫铜导热层12,该冷却套9在外侧分别与冷却介质进口5以及冷却介质出口13相连,并通过冷却介质出口13以及冷却介质进口5外接冷却介质循环管路以实现冷却介质循环,冷却介质循环以冷却水或者导热油作为冷却介质。
[0019]而为了保证冷却介质在冷却套9中的密封性,在两个半壳体的贴合位置还可以设置密封圈槽,以配合耐高温密封圈进行密封。
[0020]本实施例的铍铜线材的拉伸冷却结构,通过对传统铍铜线材拉伸组合模进行改进,增加了冷却外壳4,并通过冷却外壳4内设置的冷却套9配合冷却介质对工作状态下的模
芯8进行冷却。模芯8在拉伸作业时,其热量通过模芯8的材料本身以及石墨烯均热涂层10与进入冷却套9中的冷却介质进行热交换,一部分热量通过冷却介质出口13带出,而另一份热量则通过冷却介质与紫铜导热层12以及冷却外壳4进行热交换,并散发到空气中。
[0021]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实施例的用途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非意欲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此外,也应理解,在阅读了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作各种改动、修改和/或变型,所有的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铍铜线材的拉伸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配套使用的模套、模芯以及冷却外壳,所述模芯上成型有用于对待处理铍铜棒进行挤压成型的拉伸模孔,所述模套套装在所述模芯的进料侧,与模芯过盈配合,而所述模芯后部大于2/3的体积外露在模套后部,并在其外露部分的表面成型有一层石墨烯均热涂层;而所述冷却外壳包括可进行分拆的两个半壳体,冷却外壳通过两个半壳体套装在装配好的模套、模芯外侧,其前端与模套贴合,并在对应模芯的位置成型有一个外扩腔体作为冷却套,所述冷却外壳在对应冷却套的位置内侧成型有紫铜导热层,并在两个半壳体上对应冷却套位置分别设置有冷却介质进口以及冷却介质出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铍铜线材的拉伸冷却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五一IntClB二一C三零二
申请(专利权)人:株洲艾美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