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浮筑地板减震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8456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31 00:34
一种车辆浮筑地板减震器,底板上方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与底板之间设置有第一减震垫,底板的两侧均设有一侧板组件;侧板组件从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第一侧板的一侧伸入支撑板的侧边凹槽内,第一侧板下端设置有第二减震垫,第二减震垫位于支撑板的侧边凹槽内,第一侧板的上端与支撑板的侧边凹槽之间设置间隙;第三侧板的一侧卡住底板设置,第三侧板的上端与支撑板的下端之间设置间隙;第二侧板位于第一侧板和第三侧板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分体结构,实现各零件的快速安装和固定,提高安装效率,结构简单,降低制造费用;结构紧凑,不占用空间,可实现减震器在地板下的快速安装与固定;结构稳定,回弹性好,减震效果佳。效果佳。效果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浮筑地板减震器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减震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车辆浮筑地板减震器。

技术介绍

[0002]近几年,国内列车等城市轨道列车迅猛发展,有效缓减了许多大城市交通拥堵的现象,并且通过国家的大力扶持和努力开发,中国地铁及轨道列车技术水平已经到达了国际先进水平,一些发展中国家开始借鉴中国的经验,大力发展地铁及轨道交通并直接从中国采购地铁及轨道列车,同时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更多的中型城市不断扩大,其交通状况日渐严峻,也不断地加入到轨交化建设行列中来。因市场需求增大,产品升级换代节奏加快,各轨道列车生产制造企业承受了很大的压力,都全力在生产效率上挖掘潜力。
[0003]我国的轨道交通快速发展,乘坐高铁出行成为了人们主要的远途出行方式,为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车辆在加速或转弯时,车身震动明显,乘客在车厢内休息或行走时,容易产生不适,为此,针对乘客乘车时车厢振荡问题,我们设计了一种用于车厢的车辆浮筑地板减震器来改善车辆行驶的平稳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浮筑地板减震器。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辆浮筑地板减震器,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方设置有工字型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底板之间设置有第一减震垫,所述底板的两侧均设有一侧板组件;所述侧板组件从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所述第一侧板的一侧伸入所述支撑板的侧边凹槽内,所述第一侧板下端设置有第二减震垫,所述第二减震垫位于所述支撑板的侧边凹槽内,所述第一侧板的上端与所述支撑板的侧边凹槽之间设置间隙;所述第三侧板的一侧卡住所述底板设置,所述第三侧板的上端与所述支撑板的下端之间设置间隙;所述第二侧板位于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三侧板之间。
[0006]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支撑板的下端开设有用于嵌入所述第一减震垫的卡槽。
[0007]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二减震垫的上端嵌入所述第一侧板设置。
[0008]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二侧板的横截面为直角梯形。
[0009]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三侧板的横截面为Z字型。
[0010]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通过紧固件可拆卸式连接。
[0011]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减震垫、第二减震垫的材料均为聚氨酯。
[0012]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是:
[0013]本技术设计的减震器,采用分体结构,实现了减震器各零件的快速安装和固定,极大地缩短了安装时间,提高了安装效率,结构简单,便于生产,降低了材料消耗和制造
费用;整体结构紧凑,不占用空间,可实现减震器在车厢地板下的快速安装与固定;结构稳定,回弹性好,减震效果佳,可以大大提高车辆行驶的平稳性。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立体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正视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爆炸示意图。
[0017]以上附图中,底板1,支撑板2,第一侧板3,第二侧板4,第三侧板5,第一减震垫6,第二减震垫7,卡槽8。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0019]请参阅图1~图3。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
[0020]如图1 ~图3所示,一种车辆浮筑地板减震器,包括底板1,底板1上方设置有工字型的支撑板2,支撑板2与底板1之间设置有第一减震垫6,底板1的两侧均设有一侧板组件;侧板组件从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侧板3、第二侧板4和第三侧板5;第一侧板3的一侧伸入支撑板2的侧边凹槽内,第一侧板3下端设置有第二减震垫7,第二减震垫7位于支撑板2的侧边凹槽内,第一侧板3的上端与支撑板2的侧边凹槽之间设置间隙;第三侧板5的一侧卡住底板1设置,第三侧板5的上端与支撑板2的下端之间设置间隙;第二侧板4位于第一侧板3和第三侧板5之间。
[0021]减震器采用分体结构,可将各零件生产出来后安装组合,可实现减震垫与其他零件之间的快速安装和固定,极大地缩短了安装时间,提高了安装效率,由于其结构简单,生产容易,降低了材料消耗和制造费用;在第三侧板5上开设安装孔,将减震器组合为一整体后再装入车厢地板内,通过安装孔与对应零件连接,实现了减震器在车厢地板下的快速安装与固定。
[0022]优选的实施方式为:如图1 和2所示,支撑板2的下端开设有用于嵌入第一减震垫6的卡槽8。便于第一减震垫6在支撑板2下端位置的定位,便于组装,保证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0023]优选的实施方式为:如图1 和2所示,第二减震垫7的上端嵌入第一侧板3设置。便于第二减震垫7与第一侧板3相对位置的定位,便于组装,保证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0024]优选的实施方式为:如图2所示,第二侧板4的横截面为直角梯形。第二侧板4的直角设置在内侧,结构稳定,斜坡面设置在外侧,第二侧板4的可避让地板内结构,不占用空
间。
[0025]优选的实施方式为:如图 2所示,第三侧板5的横截面为Z字型。Z字型第三侧板5的上端便于卡住底板1,便于安装,Z字型第三侧板5的下端可用于开设安装孔,便于减震器在地板下的安装。
[0026]优选的实施方式为:如图1 和3所示,第一侧板3、第二侧板4、第三侧板5通过紧固件可拆卸式连接。便于生产和拆装,降低生产成本。
[0027]优选的实施方式为:第一减震垫6、第二减震垫7的材料均为聚氨酯。聚氨酯稳定性好、回弹性高、耐磨、耐老化、硬度高、弹性好、减震效果极佳。
[0028]本技术设计的减震器,采用分体结构,实现了减震器各零件的快速安装和固定,极大地缩短了安装时间,提高了安装效率,结构简单,便于生产,降低了材料消耗和制造费用;整体结构紧凑,不占用空间,可实现减震器在车厢地板下的快速安装与固定;结构稳定,回弹性好,减震效果佳,可以大大提高车辆行驶的平稳性。
[0029]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技术。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技术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浮筑地板减震器,包括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方设置有工字型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底板之间设置有第一减震垫,所述底板的两侧均设有一侧板组件;所述侧板组件从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所述第一侧板的一侧伸入所述支撑板的侧边凹槽内,所述第一侧板下端设置有第二减震垫,所述第二减震垫位于所述支撑板的侧边凹槽内,所述第一侧板的上端与所述支撑板的侧边凹槽之间设置间隙;所述第三侧板的一侧卡住所述底板设置,所述第三侧板的上端与所述支撑板的下端之间设置间隙;所述第二侧板位于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三侧板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浮筑地板减震器,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旻忞刘作印谭永嘉周亚徐坤徐帆
申请(专利权)人:热测测试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