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款自动更换消毒湿巾的扫床刷
[0001]本技术涉及清洁工具
,具体为一款自动更换消毒湿巾的扫床刷。
技术介绍
[0002]在医院提供的服务场所内,尤其是在医院的病房内,保证病房和病床的清洁是必要和必须的,在病房和病床的清洁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每天按照要求对病床进行清扫,扫床刷的作用是对床单进行湿式清洁,湿式清扫床上皮屑毛发,这样不仅可以消毒,同时也避免了扬起灰尘,减小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0003]为了保证卫生和避免交叉感染,每张病床每天需要至少一个刷套,目前科室用的扫床刷是利用大夹子夹住湿巾,但这样往往会出现扫床刷夹不牢,湿巾常常会滑脱,污染到刷子内面,再者,每次更换下来的脏湿巾无处存放,随手握着既不卫生又影响打扫的进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款自动更换消毒湿巾的扫床刷,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款自动更换消毒湿巾的扫床刷,包括外壳、手柄、转杆,所述外壳的上端开设有导向孔,所述外壳的前后两端分别卡接有封盖,所述转杆设置在外壳的内部,所述外壳分为上壳板和下壳板,所述上壳板的两侧面均开设有放卷槽,所述下壳板的底部开设有收卷槽,所述手柄的前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插接在导向孔的内部,所述转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在封盖的内侧壁,所述转杆的表面卷绕有消毒湿巾。 >[0008]可选的,所述转杆的数量为四个,并均分为上组转杆和下组转杆,所述上组转杆设置在上壳板的内部,所述下组转杆设置在下壳板的内部。
[0009]可选的,所述下组转杆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齿轮,所述下组转杆之间通过齿轮传动连接。
[0010]可选的,所述下组转杆的一端开设有卡接口,所述卡接口的内部卡接有收卷旋钮,所述收卷旋钮转动连接在封盖的内部。
[0011]可选的,所述导向孔贯穿于上壳板和下壳板的内部,所述连接头、上壳板和下壳板的上端开设有固定孔。
[0012]可选的,所述固定孔的内部插接有固定螺栓,所述上壳板通过固定螺栓固定连接在下壳板的上端。
[0013](三)有益效果
[0014]本技术提供了一款自动更换消毒湿巾的扫床刷,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1、该自动更换消毒湿巾的扫床刷,通过转杆的设置,四个转杆分为上下两组,上组
用于放卷,一次存放两卷,下组用于收卷,消毒湿巾从放卷槽穿出,绕过下壳板的下表面,从收卷槽穿入,最终收卷到下组转杆的表面,从而使得使用后的消毒湿巾,只需通过下组转杆的收卷作用,即可将脏湿巾卷入下壳板的内部,该操作不用频繁更换清洁套,提高了清洁效率,方便使用。
[0016]2、该自动更换消毒湿巾的扫床刷,通过上壳板和下壳板的配合设置,上下壳板为两个单独的部分,且可拆卸,从而便于安装消毒湿巾和拆卸使用过后的脏湿巾;通过收卷槽的设置,收卷槽设置在下壳板底部的中间位置,使得两侧的消毒湿巾,呈相对挤压着进入到下壳板的内部,可将脏湿巾表面携带的毛发、皮屑等脏污一并收入到下壳板的内部,并防止漏出,从而提高了清洁效果。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封盖和收卷旋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外壳和转杆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转杆和消毒湿巾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上壳板和下壳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本技术导向槽和固定孔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7为本技术下壳板和收卷槽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8为本技术手柄和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1、外壳;101、上壳板;102、下壳板;2、手柄;201、连接头;202、支撑板;3、转杆;301、上组转杆;302、下组转杆;4、导向孔;5、封盖;6、放卷槽;7、收卷槽;8、齿轮;9、卡接口;10、收卷旋钮;11、固定孔;12、固定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7]请参阅图1至图8,本技术提供技术方案:一款自动更换消毒湿巾的扫床刷,包括外壳1、手柄2、转杆3,转杆3的数量为四个,并均分为上组转杆301和下组转杆302,上组转杆301设置在上壳板101的内部,下组转杆302设置在下壳板102的内部,下组转杆302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齿轮8,下组转杆302之间通过齿轮8传动连接,下组转杆302的一端开设有卡接口9,卡接口9的内部卡接有收卷旋钮10,收卷旋钮10转动连接在封盖5的内部,通过转杆3的设置,四个转杆3分为上下两组,上组用于放卷,一次存放两卷,下组用于收卷,消毒湿巾从放卷槽6穿出,绕过下壳板102的下表面,从收卷槽7穿入,最终收卷到下组转杆302的表面,从而使得使用后的消毒湿巾,只需通过下组转杆302的收卷作用,即可将脏湿巾卷入下壳板102的内部,该操作不用频繁更换清洁套,提高了清洁效率,方便使用,外壳1的上端开设有导向孔4,外壳1的前后两端分别卡接有封盖5,转杆3设置在外壳1的内部,外壳1分为上壳板101和下壳板102,上壳板101的两侧面均开设有放卷槽6,下壳板102的底部开设有收卷槽7,通过收卷槽7的设置,收卷槽7设置在下壳板102底部的中间位置,使得两侧的消毒湿
巾,呈相对挤压着进入到下壳板102的内部,可将脏湿巾表面携带的毛发、皮屑等脏污一并收入到下壳板102的内部,并防止漏出,从而提高了清洁效果,手柄2的前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头201,连接头20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202,支撑板202插接在导向孔4的内部,导向孔4贯穿于上壳板101和下壳板102的内部,连接头201、上壳板101和下壳板102的上端开设有固定孔11,固定孔11的内部插接有固定螺栓12,上壳板101通过固定螺栓12固定连接在下壳板102的上端,通过上壳板101和下壳板102的配合设置,上下壳板为两个单独的部分,且可拆卸,从而便于安装消毒湿巾和拆卸使用过后的脏湿巾,转杆3的一端转动连接在封盖5的内侧壁,转杆3的表面卷绕有消毒湿巾。
[0028]使用时,取下前端的封盖5,再取下固定螺栓12,即可使上下壳板分开,在上壳板101的内部放入两卷消毒湿巾,消毒湿巾设置在上壳板101内部的上组转杆301的表面,之后把消毒湿巾的一端沿收卷槽7的内部穿入,卡接到下组转杆302(绕卷方式如图4所示),然后使上下壳板组合到一起,此时在下壳板102的底部表面裸露有消毒湿巾,供打扫清洁床位使用;当裸露出的消毒湿巾变得脏污,或者需要更换打扫床位的时候,只需控制收卷旋钮旋转,即可使得下组转杆302旋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款自动更换消毒湿巾的扫床刷,包括外壳(1)、手柄(2)、转杆(3),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上端开设有导向孔(4),所述外壳(1)的前后两端分别卡接有封盖(5),所述转杆(3)设置在外壳(1)的内部,所述外壳(1)分为上壳板(101)和下壳板(102),所述上壳板(101)的两侧面均开设有放卷槽(6),所述下壳板(102)的底部开设有收卷槽(7),所述手柄(2)的前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头(201),所述连接头(20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202),所述支撑板(202)插接在导向孔(4)的内部,所述转杆(3)的一端转动连接在封盖(5)的内侧壁,所述转杆(3)的表面卷绕有消毒湿巾。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款自动更换消毒湿巾的扫床刷,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杆(3)的数量为四个,并均分为上组转杆(301)和下组转杆(302),所述上组转杆(301)设置在上壳板(101)的内部,所述下组转杆(302)设置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季峥荣,伍三霞,卜云云,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