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市政道路局部加固结构,包括路面层、石灰土层和复合型土工物层,所述路面层的下表面铺设有石灰土层,所述石灰土层的下表面粘合有复合型土工物层,所述复合型土工物层的下表面安装有加固装置。该市政道路局部加固结构,通过第二钢板、第一钢板、竖杆和螺母等结构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增加道路的承重能力,使道路受重变形更小,通过路面层、石灰土层、复合型土工层和第一钢板等结构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有效的起到防水的效果,从而增加了道路的使用寿命,通过线绳、梯形板、锥形筒、第二竖杆和第二螺栓等结构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通过线绳提高梯形板和锥形筒的固定效果,从而提高了此装置的使用性能。从而提高了此装置的使用性能。从而提高了此装置的使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市政道路局部加固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市政道路
,具体为一种市政道路局部加固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市政道路对城市的交通运输以及人们的生活、工作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很多市政道路在经过一定时间的使用以后路面就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损坏,如果道路局部湿软就会造成道路出现车辙以及深陷的现象,这样便需要进行局部加固,例如专利号为CN 206956481 U的一种市政道路局部加固结构,此市政道路局部加固结构施工方法简单,简化施工工序,提高施工效率,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虽然现有技术中可以对道路进行局部加固,但是经过长时间使用,当较重的车辆经过时也会对道路产生破坏,而且使用寿命过低,无法长时间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市政道路局部加固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虽然现有技术中可以对道路进行局部加固,但是经过长时间使用,当较重的车辆经过时也会对道路产生破坏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市政道路局部加固结构,包括路面层、石灰土层和复合型土工物层,所述路面层的下表面铺设有石灰土层,所述石灰土层的下表面粘合有复合型土工物层,所述复合型土工物层的下表面安装有加固装置;
[0005]所述加固装置包括第一钢板、第一竖杆、第一螺纹杆、螺母和方形块;
[0006]所述第一钢板的上表面与复合型土工物层的下表面固定相连,所述第一钢板的下表面固接有多个方形块,所述方形块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竖杆,所述第一竖杆的下表面固接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的下方外壁螺纹连接有螺母。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钢板与第一竖杆相互垂直,这样可以使第一竖杆对第一钢板的支撑效果更好。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钢板的下方安装有加强装置;
[0009]所述加强装置包括梯形板、锥形筒、弹簧和第二竖杆;
[0010]所述梯形板的上表面与第一钢板的下表面固定相连,所述梯形板的下表面固接有锥形筒,所述锥形筒的外壁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内壁与锥形筒的外壁间隙配合,所述锥形筒的下表面固接有第二竖杆,所述第二竖杆的内部开设有螺纹开口,所述第二竖杆与锥形筒相连通,通过第二竖杆可以对第二钢板504进行限位作用。
[0011]优选的,所述梯形板的宽度尺寸大于锥形筒的上方直径尺寸,这样可以使锥形筒完全固定在梯形板上。
[0012]优选的,所述第二竖杆的中点与锥形筒的中点在同一竖直线上,这样可以使钢绳拉伸的力完全作用在第二竖杆和锥形筒上。
[0013]优选的,所述梯形板的下方安装有转动装置;
[0014]所述转动装置包括钢绳、第二螺纹杆、螺栓头、第二钢板、路基土层和混凝土填充料;
[0015]多个所述钢绳的上表面与梯形板固定相连,所述钢绳的外壁分别与锥形筒和第二竖杆的内壁间隙配合,所述钢绳的下表面固接有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与第二竖杆的内壁螺纹配合,所述第二螺纹杆的下表面固接有螺栓头,所述第二螺纹杆的外壁安装有第二钢板,所述第二钢板的中间通孔处内壁与第二螺纹杆的外壁间隙配合,所述第二钢板的上下表面分别与弹簧和螺母相贴合,所述第二钢板与第一螺纹杆的外壁螺纹配合,所述第二钢板的下方设有路基土层,所述路基土层与第一钢板之间浇筑有混凝土填充料,通过螺母可以使第二钢板504的位置进行固定。
[0016]优选的,所述第二钢板与第一钢板相互平行,这样可以增加第二钢板的稳定效果。
[0017]优选的,所述第二螺纹杆的外壁与第二钢板之间的距离为0.5CM,通过第二螺纹杆可以对第二钢板的水平位置进行限制。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市政道路局部加固结构,通过第二钢板、第一钢板、竖杆和螺母等结构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增加道路的承重能力,使道路受重变形更小。
[0019]通过路面层、石灰土层、复合型土工层和第一钢板等结构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有效的起到防水的效果,从而增加了道路的使用寿命。
[0020]通过线绳、梯形板、锥形筒、第二竖杆和第二螺栓等结构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通过线绳提高梯形板和锥形筒的固定效果,从而提高了此装置的使用性能。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图1中螺母、第一螺纹杆和第二钢板处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图1中第一竖杆、方形块和梯形板处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图1中第二竖杆、第二钢板和第二螺纹杆处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1、路面层,2、石灰土层,3、加固装置,301、第一钢板,302、第一竖杆,303、第一螺纹杆,304、螺母,305、方形块,4、加强装置,401、梯形板,402、锥形筒,403、弹簧,404、第二竖杆,5、转动装置,501、钢绳,502、第二螺纹杆,503、螺栓头,504、第二钢板,505、路基土层,506、混凝土填充料,6、复合型土工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种市政道路局部加固结构,包括路面层1、石灰土层2和复合型土工物层6,路面层1的下表面铺设有石灰土层2,路面层1的主要成分为沥青,可以增加路面层的防腐蚀性能,石灰土层2可以起到起到蓄水、隔热、防冻等效果,石灰土层2的下表面粘合有复合型土工物层6,复合型土工物层6的材料是绦纶、晴纶、塔
丝隆等高分子材料高聚物的人造纤维,可以起到防水的效果,复合型土工物层6的下表面安装有加固装置3,加固装置3包括第一钢板301、第一竖杆302、第一螺纹杆303、螺母304和方形块305,第一钢板301的上表面与复合型土工物层6的下表面固定相连,第一钢板301的下表面固接有2个方形块305,方形块305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竖杆302,第一竖杆302可以在方形块305处进行转动,第一竖杆302的下表面固接有第一螺纹杆303,第一螺纹杆303的下方外壁螺纹连接有螺母304,通过螺母304可以将第二钢板504的位置固定,第一钢板301与第一竖杆302相互垂直。
[0028]第一钢板301的下方安装有加强装置4,加强装置4包括梯形板401、锥形筒402、弹簧403和第二竖杆404,梯形板401的上表面与第一钢板301的下表面固定相连,梯形板401的下表面固接有锥形筒402,锥形筒402的外壁安装有弹簧403,弹簧403的内壁与锥形筒402的外壁间隙配合,当第二钢板504向上移动时弹簧403处于压缩状态,通过弹簧403的弹力性能可以使第二钢板504的稳定效果更好,锥形筒402的下表面固接有第二竖杆4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市政道路局部加固结构,包括路面层(1)、石灰土层(2)和复合型土工物层(6),所述路面层(1)的下表面铺设有石灰土层(2),所述石灰土层(2)的下表面粘合有复合型土工物层(6),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型土工物层(6)的下表面安装有加固装置(3);所述加固装置(3)包括第一钢板(301)、第一竖杆(302)、第一螺纹杆(303)、螺母(304)和方形块(305);所述第一钢板(301)的上表面与复合型土工物层(6)的下表面固定相连,所述第一钢板(301)的下表面固接有多个方形块(305),所述方形块(305)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竖杆(302),所述第一竖杆(302)的下表面固接有第一螺纹杆(303),所述第一螺纹杆(303)的下方外壁螺纹连接有螺母(30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局部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板(301)与第一竖杆(302)相互垂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局部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板(301)的下方安装有加强装置(4);所述加强装置(4)包括梯形板(401)、锥形筒(402)、弹簧(403)和第二竖杆(404);所述梯形板(401)的上表面与第一钢板(301)的下表面固定相连,所述梯形板(401)的下表面固接有锥形筒(402),所述锥形筒(402)的外壁安装有弹簧(403),所述弹簧(403)的内壁与锥形筒(402)的外壁间隙配合,所述锥形筒(402)的下表面固接有第二竖杆(404),所述第二竖杆(404)的内部开设有螺纹开口,所述第二竖杆(404)与锥形筒(402)相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局部加固结构,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春闯,李文辉,柳家浩,方秋珍,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省城市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