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施工简便的钢柱与混凝土梁连接节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8209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31 00: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施工简便的钢柱与混凝土梁连接节点,用于连接钢立柱与钢筋混凝土梁,钢立柱竖直穿透钢筋混凝土梁设置,钢立柱上水平套设有环形钢板,环形钢板埋设在钢筋混凝土梁中、沿钢立柱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并与钢立柱固定连接;环形钢板下沿钢立柱周向间隔设置有肋板,肋板分别与钢立柱及环形钢板固定连接;钢筋混凝土梁内靠近钢立柱的梁纵筋与钢立柱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在钢立柱上焊接用肋板支撑的环形钢板,然后在带有环形钢板的钢立柱侧面浇筑钢筋混凝土横梁,从而实现钢立柱与钢筋混凝土梁的连接,无需浇筑环梁,施工简便,连接可靠,承载力更高,且完全杜绝了圈梁破裂造成的连接失效。效。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施工简便的钢柱与混凝土梁连接节点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特别是涉及一种施工简便的钢柱与混凝土梁连接节点。

技术介绍

[0002]如火车站、通关口岸等交通枢纽,存在大规模的地下设施,需挖掘超大型的基坑,这种基坑的支护系统与常规的基坑有着很大的区别,需要沿坑底边沿打下内部灌有混凝土的钢立柱,用钢立柱支撑住混凝土横梁,以这些梁柱系统撑住壁板。
[0003]但钢立柱与混凝土梁的连接较为困难,不能像混凝土预制柱那样通过梁柱核心区将梁与柱连接在一起,也不能像钢梁与钢立柱那样依靠加强环式节点连接,通常钢立柱与混凝土梁的连接依靠环梁式节点,结构复杂,配筋要求高,且容易出现裂缝。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施工简便的钢柱与混凝土梁连接节点。
[0005]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钢立柱与混凝土梁的连接困难,常用的环梁式节点结构复杂,配筋要求高,且容易出现裂缝。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施工简便的钢柱与混凝土梁连接节点,用于连接钢立柱与钢筋混凝土梁,所述钢立柱竖直穿透钢筋混凝土梁设置,所述钢立柱上水平套设有环形钢板,所述环形钢板埋设在钢筋混凝土梁中、沿钢立柱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并与钢立柱固定连接;每个连接节点设置至少两块环形钢板;
[0008]所述环形钢板下沿钢立柱周向间隔设置有肋板,所述肋板分别与钢立柱及环形钢板固定连接;
[0009]所述钢筋混凝土梁内与钢立柱相交的梁纵筋在钢立柱外表面断开,并在断面处与钢立柱固定连接。
[0010]进一步,同一连接节点中,位于最下方的肋板向下穿出钢筋混凝土梁设置。
[0011]进一步,所述环形钢板由两块半环形钢板首尾相连拼接而成,两块所述半环形钢板塞焊连接。
[0012]进一步,所述环形钢板与钢立柱坡口熔透焊连接,所述环形钢板与肋板坡口熔透焊连接,所述肋板与钢立柱满焊连接。
[0013]进一步,每块所述环形钢板下设置至少6块肋板,且每块所述环形钢板的两个拼接缝下分别骑缝设置有肋板。
[0014]进一步,所述肋板的外边沿与环形钢板的外边沿平齐设置。
[0015]进一步,所述钢筋混凝土梁为方梁,所述方梁与钢立柱间距不大于2倍梁宽的部分中的箍筋密度为其余部分的2倍。
[0016]本技术一种施工简便的钢柱与混凝土梁连接节点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
有益效果:
[0017]本技术中,通过在钢立柱上焊接用肋板支撑的环形钢板,然后在带有环形钢板的钢立柱侧面浇筑钢筋混凝土横梁,从而实现钢立柱与钢筋混凝土梁的连接,无需浇筑环梁,施工简便,承载力大,连接可靠,且完全杜绝了圈梁破裂造成的连接失效。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一种施工简便的钢柱与混凝土梁连接节点的结构示意图一;
[0019]图2是梁纵筋与钢立柱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0020]图3是肋板的分布示意图;
[0021]其中,1-钢立柱,2-钢筋混凝土梁,21-梁纵筋,3-环形钢板,4-肋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如图1所示,一种施工简便的钢柱与混凝土梁连接节点,用于连接钢立柱1与钢筋混凝土梁2,钢立柱1竖直穿透钢筋混凝土梁2设置,钢立柱1上水平套设有环形钢板3,环形钢板3埋设在钢筋混凝土梁2中、沿钢立柱1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并与钢立柱1固定连接;每个连接节点设置至少两块环形钢板3;且梁的横截面越大,每个连接节点应设置的环形钢板3越多;也可使用加腋梁来增加连接强度;环形钢板3的环面宽度则以钢立柱1外径的0.4-0.6倍为宜;本实施例中采用的钢立柱1外径为0.8米。壁厚16毫米,采用的环形钢板3外径为1.2米,内径为0.8米,厚度为30毫米,每个连接节点设置两块环形钢板3;本技术中所用的钢立柱1为钢管混凝土柱,但本技术也可用于不填充钢管混凝土的钢管柱,或者实心钢柱。
[0023]环形钢板3下沿钢立柱1周向间隔设置有肋板4,肋板4分别与钢立柱1及环形钢板3固定连接;肋板4用来抵抗剪力,本实施例中采用的肋板4厚度为20毫米。
[0024]如图2所示,钢筋混凝土梁2内与钢立柱1相交的梁纵筋21在钢立柱1外表面断开,并在断面处与钢立柱1焊接连接。这样配筋操作十分简易,同时也增加了连接强度。
[0025]同一连接节点中,位于最下方的肋板4向下穿出钢筋混凝土梁2设置。这样能确保连接节点最下方的环形钢板3起到对钢筋混凝土梁2的托底作用,以免钢筋混凝土梁2出现横向开裂。
[0026]环形钢板3由两块半环形钢板首尾相连拼接而成,两块半环形钢板塞焊连接,这样是为了便于安装,当然,如果钢立柱1高度较低,也可采用一体式的环形钢板3,从钢立柱1上端套下进行安装。
[0027]环形钢板3与钢立柱1坡口熔透焊连接,环形钢板3与肋板4坡口熔透焊连接,肋板4与钢立柱1满焊连接,注意这些焊缝一定要焊透,以免强度不足。
[0028]如图3所示,每块环形钢板3下设置至少6块肋板4,且每块环形钢板3的两个拼接缝下分别骑缝设置有肋板4,骑缝设置的肋板4对环形钢板3的拼接缝进行了补强。
[0029]肋板4的外边沿与环形钢板3的外边沿平齐设置,以充分托住环形钢板3。
[0030]钢筋混凝土梁2为方梁,方梁与钢立柱1间距不大于2倍梁宽的部分中的箍筋密度为其余部分的2倍,以增大连接强度。钢立柱1周围被钢立柱挡住导致无法绑箍筋的地方,可以不绑箍筋。
[0031]注意,本实施例以一字形梁与钢立柱1的连接来进行说明,但本技术也可用于十字形或丁字形梁与钢立柱1的连接。
[0032]本技术一种施工简便的钢柱与混凝土梁连接节点,其使用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0033]步骤一、将环形钢板3焊在钢立柱1上;
[0034]步骤二、将肋板4与环形钢板3及钢立柱1焊接连接;
[0035]步骤三、将推杆用抱箍固定在立柱上;
[0036]步骤四、绑扎钢筋混凝土梁2的钢筋,并将和钢立柱1相交的纵筋与钢立柱1焊接连接;
[0037]步骤五、浇筑钢筋混凝土梁2。
[0038]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施工简便的钢柱与混凝土梁连接节点,用于连接钢立柱(1)与钢筋混凝土梁(2),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立柱(1)竖直穿透钢筋混凝土梁(2)设置,所述钢立柱(1)上水平套设有环形钢板(3),所述环形钢板(3)埋设在钢筋混凝土梁(2)中、沿钢立柱(1)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并与钢立柱(1)固定连接;每个连接节点设置至少两块环形钢板(3);所述环形钢板(3)下沿钢立柱(1)周向间隔设置有肋板(4),所述肋板(4)分别与钢立柱(1)及环形钢板(3)固定连接;所述钢筋混凝土梁(2)内与钢立柱(1)相交的梁纵筋(21)在钢立柱(1)外表面断开,并在断面处与钢立柱(1)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施工简便的钢柱与混凝土梁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同一连接节点中,位于最下方的肋板(4)向下穿出钢筋混凝土梁(2)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施工简便的钢柱与混凝土梁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漆佳欣马凯黄俊李奇志陈之赖颂英刘廷会田少民覃昌吼魏小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