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单元,导光板,液晶显示器及它们的组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17988 阅读:2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液晶显示器,其包括液晶显示板,包括灯和灯固定器的灯单元,导光板,及壳体组件。壳体组件包括液晶显示板后面的后壳。后壳以这样的方式在其表面上具有灯单元和导光板,即使得它们处于可操作的关系,其中灯单元与导光板互相独立。(*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晶显示器,及用来组装灯单元,导光板和液晶显示板的方法。这样的背光采用具有热或冷阴极的荧光灯作为光源。背光通常采用两种方法,即直接光型和侧光型(边缘光型)。直接光型具有直接安装在液晶显示器下面的荧光灯。另一方面,侧光型具有安装在透明树脂制成的导光板的两侧或一侧的荧光灯,从而使入射到导光板上的光被位于导光板后面的反射部分导向液晶显示板表面。然后光被散射成均匀的平面光。侧光型背光比直接光型弱,因此其适用于便携式设备如笔记本电脑的显示器件。在对更薄和更廉价的显示器件的需求日益增加的情况下,还需要容易组装和维护的液晶显示器。如JP-A 6-51905所述,传统的做法是采用预先组装起来的背光单元或模块来构成液晶显示器。如果用于这种背光单元的灯不能照明,传统的做法是用一个新的背光单元将其替换,因此需要熟练的劳动和成本。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器,其包括 液晶显示板;灯单元,其包括灯和容纳灯的灯固定器;导光板;及壳体组件,其包括所述液晶显示器后面的后壳,所述后壳以这样的方式在其表面具有所述灯单元和所述导光板,即使它们处于可操作的关系,其中所述灯单元与所述导光板互相独立。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器优选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图2是液晶显示器的俯视平面图,其中去除掉了不必要的零件,以显示在其表面上以使它们处于可操作关系的方式具有灯固定器和导光板的后壳,其中灯固定器与导光板相互独立;图3是包括灯固定器的灯单元的透视分解图;图4是后壳拐角部分的透视图,并示出了形成于后壳上的定位器和用于灯单元的插座;图5(A)是液晶显示器拐角部分的平面视图,其中去除掉了不必要的零件以说明其中一个定位导光板的元件和推压导光板以使其与灯单元相接近的元件;图5(B)是图5(A)所示后壳的部分横截面视图,说明了推压件与导光板周围边缘之间的配合;图6是液晶显示器拐角部分的透视图,其中去除掉了不必要的零件以说明容纳灯固定器一个端部的定位器;图7是液晶显示器的仰视图,其中盖被去除掉以说明形成于后壳背面的基底存储部分;图8是用于灯单元的承载容器的透视图;图9是根据本专利技术液晶显示器第二优选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图10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去除盖的后壳的变型透视图,说明了具有插座和为灯单元提供通道的矩形开口的变型定位器;图11是去除盖的液晶显示器的仰视图,示出了形成于变型后壳背面的基底存储部分;图1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液晶显示器的第三优选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图13是液晶显示器拐角部分的平面视图,其中去除了不必要的零件以示出定位和推压导光板以使其与灯单元接近的其中一个元件;图14是应用本专利技术的台式个人电脑的透视图;图15是应用本专利技术的笔记本式个人电脑的透视图。参照图1到图8,描述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器的第一优选实施例。在图1中,液晶显示器包括液晶显示板8,灯单元9,导光板3,及包括液晶显示板8后面的后壳1的壳体组件。壳体组件还包括具有显示窗的前壳,其用虚线说明并用标号10表示。液晶显示板8的显示部分81通过前壳10的窗口露出来。液晶显示板8包括多个柔性的带载体封装(Tape Carrier Package)(TCPs)82,其提供显示部分81的扫描线与基底83之间的连接,并包括多个柔性TCPs 84,其提供显示部分81的信号线和基底85之间的连接。为使显示部分81从灯单元9上接收光,在显示部分81的背面和导光板3的光射出面之间设置了散射片4,棱镜或透镜片5,棱镜或透镜片6以及散射片7。导光板3在其周围边缘包括光入射面。具体的是,导光板3是矩形体并具有四条边。相对于形成有入射面的一侧,导光板3从这条边的两端向内切除一部分。如图2所示,在这样的切除部分中,导光板部分地容纳两间隔开的定位器13,其将入射面定位在接近灯单元9的位置上。在其端部,灯单元9设置在定位器13内。为将光从入射表面引导到射出表面,在导光板3相对于射出表面的相对表面与后壳1的表面之间设置有反射片2。继续参照图1和图2,在本优选实施例中,后壳1以使它们保持可操作关系的方式在其同一表面上设置有灯单元9和导光板3,其中灯单元9与导光板3互相独立。后壳1包括在接近导光板3距离灯单元9最远侧的两拐角处的两间隔开的拐角件11,和接近导光板3两间隔开的横侧处的两间隔开的横侧件12。拐角件11固定地紧固到导光板3上。它们可与后壳1形成为一体或紧固于后壳1上。拐角单元11分别形成有与导光板3的相关拐角协作的壁。在本实施例中,这种壁从导光板3的表面向上突起。横侧件12固定紧固到后壳1上。它们可与后壳1形成为一体或紧固于后壳1上。横侧件12形成有两个相对的壁,它们分别与导光板3的相对侧边协作。后壳1还包括两定位器13,它们互相间隔开以便容纳灯单元9的灯固定器91的相对端部分。在本实施例中,各个定位器13包括一对固定地紧固到后壳1上的平行件13a,13b。定位器13可与后壳1形成为一体或紧固于后壳1上。固定器元件13a,13a分别与导光板3的切除部分的底部协作,入射面限定于这两者之间。在本实施例中,件11,12和13a相互协作以便把导光板3定位在后壳1表面上的相对于图2中灯单元9的所示预定位置上。这些件11,12和13a接近导光板3周围边缘的不同位置。本实施例中,在组装体中,这些件11,12和13a辅助形成反射片2,光刀片3,散射片4,棱镜片5,6,散射片7和液晶显示板8的显示部分81的层压结构。接下来,前壳10固定地连接到后壳1上。然后把基底85放入到沉孔形式的存储部分16中,其中存储部分16从后壳1的背面凹陷,如图7所示。盖17用来隐蔽存储部分16。TCPs 84的挠性使得基底85能够从前壳10移动到后壳1的背面。参照图7,描述后壳1的存储部分16。如虚线所示,接口电缆19延伸到存储部分16的底面或内端,用来通过销孔连接电连接基底85内的未示出的各种电路元件的终端。突起18从底面延伸到存储部分16内。盖17形成有未示出的如孔的部分,用来容纳突起18。从前面的描述可以知道,TCPs 84绕壳体组件延伸,以使得基底85与在后壳1背面的存储部分16内的接口电缆19相连接。这使得组装工作简单,因为在组装时,不需要把TCPs 84放到壳体组件内。再参考图2,后壳1可设置有用来沿在本图中向下的方向推压导光板3的器件,以使导光板3与灯单元紧密接触。这样的推压件有多种例子。一个例子包括位于间隔开的拐角件11之间的突起14,用来固定地配合导光板3的周边。突起14和导光板3周边之间的固定配合是通过用拐角件11和横侧件12将导光板3定位而建立的。这种固定配合的反作用力使得导光板3被推到与灯单元9相接近的位置。另一例子可利用弹性材料,如橡胶,制作的弹性偏压件的弹性来把导光板3偏压到与固定器元件13a,13a固定配合的位置,从而实现与灯单元9的接近关系。这种推压件的位置不限于图2所示拐角单元之间的位置。另一实施例在拐角单元11的壁内采用如图13所示的突起11a。在这个例子中,突起11a推压导光板3以实现与灯单元9的接近关系。还有另一实施例利用弹性材料,如橡胶,制作的弹性偏压件的弹性在两拐角件之间包括两拐角的多个点的各个点上施加力,以偏压导光板3使其与固定器元件13a,13a固定配合,从而实现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显示器,其包括: 液晶显示板; 灯单元,其包括灯和容纳所述灯的灯固定器; 导光板;及 壳体组件,其包括位于所述液晶显示板后面的后壳,所述后壳以这样的方式在其表面上具有所述灯单元和所述导光板,即灯单元和导光板处于可操作的关系,其中所述灯单元与所述导光板互相独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春日康二
申请(专利权)人:NEC液晶技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