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桩基高应变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17921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31 00: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桩基高应变检测装置结构包括移动滚轮、支撑杆、受力杆、启停按钮、调节扭、控制面板、显示屏、连接柱、基座、锁止环、固定装置、底座,滚轮位于底座的下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桩基高应变检测装置结构上设有固定装置,在对桩基高应变检测的时候,可以直接向下按压推板,然后推板就会带动着密封板一起向下移动,然后推板移动的时候,就会将储油管中的液压油通过出油管,经过限位珠,进入到液压缸中,然后就会将液压缸中的推杆向下挤压出去,三个推杆就会将检测装置向上顶起,使其固定在原地,要将其收起的时候只需要旋转回油阀就可以将其收起。阀就可以将其收起。阀就可以将其收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桩基高应变检测装置


[0001]本技术是一种桩基高应变检测装置,属于检测装置领域。

技术介绍

[0002]桩基础:由桩和连接于桩顶的承台共同组成的基础。若桩身全部埋于土中,承台底面与土体接触,则称为低承台桩基;若桩身上部露出地面而承台底位于地面以上,则称为高承台桩基。建筑桩基通常为低承台桩基础。根据《建筑基桩检测规范》(JGJ106-2014)要求,检测机构在进行桩基高应变检测时,明确提出高应变检测专用锤击设备应具有稳固的导向装置。
[0003]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CN201920370452.7的一种桩基高应变检测装置,包括导向架基座,所述导向架基座上设置有用于重锤纵向通过的导向槽,重锤通过悬吊机构带动升降,导向架基座的导向槽外侧周向设置有多个钢槽,钢槽由其外侧设置的钢槽伸缩支撑机构固定支撑以及驱动水平移动,但是该现有技术在对桩基高应变检测仪器容易放置不稳定,导致移动发生花生进而导致检测失败。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桩基高应变检测装置,以解决现有的技术在对桩基高应变检测仪器容易放置不稳定,导致移动发生花生进而导致检测失败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桩基高应变检测装置其结构包括移动滚轮、支撑杆、受力杆、启停按钮、调节扭、控制面板、显示屏、连接柱、基座、锁止环、固定装置、底座,所述滚轮位于底座的下方,所述固定装置的上端与支撑杆的下端相焊接,所述支撑杆与锁止环为一体化结构,所述锁止环的上方设有基座,所述基座的下端与受力杆的上方相连接,所述基座与启停按钮为一体化结构连接柱位于控制面板的左端,所述显示屏与控制面板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调节扭的左侧设有显示屏。
[0006]进一步地,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推杆、压缩弹簧、限位珠、出油管、推板、密封板、储油管、密封缸、液压缸、保护外壳、回油阀、回油管,所述液压缸的内部设有推杆,所述压缩弹簧与限位珠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出油管位于回油管的上方,所述回油管的内部设有回油阀,所述推板与密封板为一体化结构,所述保护外壳的内部设有储油管,所述出油管嵌入安装于密封缸中,所述出油管嵌入安装于储油管中,所述储油管的内部设有密封板,所述密封缸与液压缸为一体化结构。
[0007]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与受力杆处于同一轴心位置,所述锁止环位于基座的下方。
[0008]进一步地,所述保护外壳的上端与支撑杆的下端相连接,所述底座的内部设有密封缸。
[0009]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柱的下端嵌入安装于基座的上表面,所述底座位于基座的下方。
[0010]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采用铝合金材质,重量轻硬度高。
[0011]进一步地,所述受力杆采用不锈钢材质,硬度高不易变。
[0012]有益效果
[0013]本技术一种桩基高应变检测装置结构上设有固定装置,在对桩基高应变检测的时候,可以直接向下按压推板,然后推板就会带动着密封板一起向下移动,然后推板移动的时候,就会将储油管中的液压油通过出油管,经过限位珠,进入到液压缸中,然后就会将液压缸中的推杆向下挤压出去,三个推杆就会将检测装置向上顶起,使其固定在原地,要将其收起的时候只需要旋转回油阀就可以将其收起。
附图说明
[0014]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15]图1为本技术一种桩基高应变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实用一种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实用一种固定装置A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移动滚轮-1、支撑杆-2、受力杆-3、启停按钮-4、调节扭-5、控制面板-6、显示屏-7、连接柱-8、基座-9、锁止环-10、固定装置-11、底座-12、推杆-1101、压缩弹簧-1102、限位珠-1103、出油管-1104、推板-1105、密封板-1106、储油管-1107、密封缸-1108、液压缸-1109、保护外壳-1110、回油阀-1111、回油管-1112。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0]请参阅图1-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桩基高应变检测装置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移动滚轮1、支撑杆2、受力杆3、启停按钮4、调节扭5、控制面板6、显示屏7、连接柱8、基座9、锁止环10、固定装置11、底座12,所述滚轮1位于底座12的下方,所述固定装置11的上端与支撑杆2的下端相焊接,所述支撑杆2与锁止环10为一体化结构,所述锁止环10的上方设有基座9,所述基座9的下端与受力杆3的上方相连接,所述基座9与启停按钮4为一体化结构连接柱8位于控制面板6的左端,所述显示屏7与控制面板6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调节扭5的左侧设有显示屏7,所述固定装置11包括推杆1101、压缩弹簧1102、限位珠1103、出油管1104、推板1105、密封板1106、储油管1107、密封缸1108、液压缸1109、保护外壳1110、回油阀1111、回油管1112,所述液压缸1109的内部设有推杆1101,所述压缩弹簧1102与限位珠1103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出油管1104位于回油管1112的上方,所述回油管1112的内部设有回油阀1111,所述推板1105与密封板1106为一体化结构,所述保护外壳1110的内部设有储油管1107,所述出油管1104嵌入安装于密封缸1108中,所述出油管1104嵌入安装于储油管1107中,所述储油管1107的内部设有密封板1106,所述密封缸1108与液压缸1109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支撑杆2与受力杆3处于同一轴心位置,所述锁止环10位于基座9的下方,所述保护外壳1110的上端与支撑杆2的下端相连接,所述底座12的内部设有密封缸1108,所述连接柱8的下端嵌入安装于基座9的上表面,所述底座12位于基座9的下方,所述支撑杆2采用铝合金材质,重量
轻硬度高,所述受力杆3采用不锈钢材质,硬度高不易变。
[0021]本专利所说的压缩弹簧是一种利用弹性来工作的机械零件,用弹性材料制成的零件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除去外力后又恢复原状亦作弹簧。
[0022]本技术一种桩基高应变检测装置结构上设有固定装置11,在对桩基高应变检测的时候,可以直接向下按压推板1105,然后推板1105就会带动着密封板1106一起向下移动,然后推板1105移动的时候,就会将储油管1107中的液压油通过出油管1104,经过限位珠1103,进入到液压缸1109中,然后就会将液压缸1109中的推杆1101向下挤压出去,三个推杆1101就会将检测装置向上顶起,使其固定在原地,要将其收起的时候只需要旋转回油阀1111就可以将其收起。
[0023]本技术解决了在对桩基高应变检测仪器容易放置不稳定,导致移动发生花生进而导致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桩基高应变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移动滚轮(1)、支撑杆(2)、受力杆(3)、启停按钮(4)、调节扭(5)、控制面板(6)、显示屏(7)、连接柱(8)、基座(9)、锁止环(10)、固定装置(11)、底座(12),所述滚轮(1)位于底座(12)的下方,所述固定装置(11)的上端与支撑杆(2)的下端相焊接,所述支撑杆(2)与锁止环(10)为一体化结构,所述锁止环(10)的上方设有基座(9),所述基座(9)的下端与受力杆(3)的上方相连接,所述基座(9)与启停按钮(4)为一体化结构连接柱(8)位于控制面板(6)的左端,所述显示屏(7)与控制面板(6)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调节扭(5)的左侧设有显示屏(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桩基高应变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11)包括推杆(1101)、压缩弹簧(1102)、限位珠(1103)、出油管(1104)、推板(1105)、密封板(1106)、储油管(1107)、密封缸(1108)、液压缸(1109)、保护外壳(1110)、回油阀(1111)、回油管(1112),所述液压缸(1109)的内部设有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金广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宏创天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