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电池复合集流体与箔材焊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177579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31 00: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锂电池复合集流体与箔材焊接装置,旋转盘上设有至少一个基台;旋转盘上沿其转动方向依次设有第一工位、第二工位、第三工位、第四工位、第五工位、第六工位、第七工位;第一送料机构、第二送料机构、第三送料机构、第一超声波焊接机构、翻转机构、第二超声波焊接机构、转移机构依次设置在第一工位、第二工位、第三工位、第四工位、第五工位、第六工位、第七工位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超声波焊接方式连接单片极片的复合集流体极耳与箔材,同时采用双面焊接的方式将箔材焊接于复合集流体的两面,保证了极耳两侧内阻的一致性,且装置结构简单,有利于实现自动化生产,提高工作效率。效率。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锂电池复合集流体与箔材焊接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锂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锂电池复合集流体与箔材焊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锂电池中常用集流体为箔材,随着电池行业不断发展,出现了高分子与金属复合的复合集流体,提高了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能显著改善涂布、辊压等工序中的断带问题,同时提高电池的安全性。
[0003]为了提高导电性能,复合集流体基材需要利用箔材在极耳处转接,目前,采用的连接方式主要为焊接,卷对卷连续滚焊时,收放卷张力调节难度大,基材和箔材形成极片的结构稳定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锂电池复合集流体与箔材焊接装置。
[0005]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锂电池复合集流体与箔材焊接装置,包括旋转盘、第一送料机构、第二送料机构、第三送料机构、第一超声波焊接机构、翻转机构、第二超声波焊接机构和转移机构;
[0006]旋转盘上设有至少一个基台;旋转盘上沿其转动方向依次设有第一工位、第二工位、第三工位、第四工位、第五工位、第六工位、第七工位;
[0007]第一送料机构设置在第一工位处并用于向处于第一工位处的基台输送第一箔材;第二送料机构设置在第二工位处并用于向处于第二工位处的基台输送单片极片并使得单片极片的复合集流体极耳覆盖在第一箔材上;第三送料机构设置在第三工位处并用于向处于第三工位处的基台输送第二箔材并使得第二箔材覆盖在单片极片的复合集流体极耳上;第一超声波焊接机构设置在第四工位处并用于将第四工位处的基台上的第一箔材、第二箔材与集流体极耳一侧焊接在一起;翻转机构设置在第五工位处并用于将第五工位处的基台上的集流体极耳翻转180度;第二超声波焊接机构设置在第六工位处并用于将第六工位处的基台上的第一箔材、第二箔材与集流体极耳另一侧焊接在一起;转移机构设置在第七工位处并用于将第七工位处的基台上焊接后的集流体极耳转移出去。
[0008]优选的,第一工位、第二工位、第三工位、第四工位、第五工位、第六工位、第七工位在旋转盘上均匀设置。
[0009]优选的,第一送料机构、第二送料机构、第三送料机构、转移机构均采用真空吸盘装置。
[0010]优选的,翻转机构包括第一旋转真空吸盘和第二旋转真空吸盘,第一旋转真空吸盘、第二旋转真空吸盘分别用于将单片极片翻转90度。
[0011]优选的,基台顶面开设有真空吸孔,基台上还设有与真空吸孔连通并与外界抽真
空设备连接的连接口。
[0012]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锂电池复合集流体与箔材焊接装置,利用超声波焊接方式连接单片极片的复合集流体极耳与箔材,同时采用双面焊接的方式将箔材焊接于复合集流体的两面,保证了极耳两侧内阻的一致性,且装置结构简单,有利于实现自动化生产,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锂电池复合集流体与箔材焊接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4]图2利用本技术焊接后的单片极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参照图1、图2,本技术提出一种锂电池复合集流体与箔材焊接装置,包括旋转盘2、第一送料机构20、第二送料机构21、第三送料机构22、第一超声波焊接机构30、翻转机构40、第二超声波焊接机构31和转移机构23;其中:
[0016]旋转盘2上设有至少一个基台3,旋转盘2上沿其转动方向均匀且依次设有第一工位、第二工位、第三工位、第四工位、第五工位、第六工位、第七工位。
[0017]第一送料机构20设置在第一工位处并用于向处于第一工位处的基台3输送第一箔材。第二送料机构21设置在第二工位处并用于向处于第二工位处的基台3输送单片极片并使得单片极片的复合集流体极耳覆盖在第一箔材上。第三送料机构22设置在第三工位处并用于向处于第三工位处的基台3输送第二箔材并使得第二箔材覆盖在单片极片的复合集流体极耳上。第一超声波焊接机构30设置在第四工位处并用于将第四工位处的基台3上的第一箔材、第二箔材与集流体极耳一侧焊接在一起。翻转机构40设置在第五工位处并用于将第五工位处的基台3上的集流体极耳翻转180度。第二超声波焊接机构31设置在第六工位处并用于将第六工位处的基台3上的第一箔材、第二箔材与集流体极耳另一侧焊接在一起。转移机构23设置在第七工位处并用于将第七工位处的基台3上焊接后的集流体极耳转移出去。
[0018]本实施例中,基台3顶面开设有真空吸孔4,基台3侧面或底面还设有与真空吸孔4连通并与外界抽真空设备连接的连接口,通过真空连接口与外界的抽真空设备连接,使真空吸孔4位置处产生微负压,从而增加箔材与基台3之间的附着力,保证在旋转盘2的转动过程中,箔材的位置不发生移动,确保后续焊接工作的正常进行。
[0019]本实施例中,第一送料机构20、第二送料机构21、第三送料机构22、转移机构23均采用真空吸盘装置,且该真空吸盘装置包括吸嘴、真空管、真空源,其中,所述吸嘴通过真空管连接至真空源。
[0020]本实施例中,翻转机构40包括第一旋转真空吸盘401和第二旋转真空吸盘402,第一旋转真空吸盘401、第二旋转真空吸盘402分别用于将单片极片翻转90度。
[0021]本技术的工作步骤如下:
[0022]步骤1:工作基台3在旋转盘2的带动下移动至第一工位,第一送料机构20将第一箔材段吸附至工作基台3上;
[0023]步骤2:工作基台3在旋转盘2的带动下,逆时针旋转,移动至第二工位,第二送料机
构21将模切后的单片极片吸附至工作基台3上,使极片的复合集流体极耳位于第一箔材段上方;
[0024]步骤3:工作基台3继续逆时针旋转至第三工位,在第三工位,第三送料机构22将第二箔材段吸附至工作基台3上;并覆盖在极片的复合集流体极耳上,此时复合集流体的两面分别被箔材段包住;
[0025]步骤4:工作基台3逆时针旋转至第四工位,通过第一超声波焊接装置30将复合集流体极耳与上下侧箔材焊接在一起,形成焊点a和焊点d,如图2所示;
[0026]步骤5:工作基台3在旋转盘的带动下,继续移动至第五工位,通过第一旋转真空吸盘401将极片吸附后进行第一次90度翻转,第二旋转真空吸盘402旋转90度吸附在极片另一面,第一旋转真空吸盘401松开,实现极片传递,接着第二旋转真空吸盘402旋转复位,将极片进行第二次90度翻转,并将极片放在工作基台3上;
[0027]步骤6:焊接基台3旋转至第六工位,通过第二超声波焊接装置31将复合集流体极耳与箔材连接,形成焊点b和焊点c,如图2所示,此时完成复合集流体与箔材的双面焊接;
[0028]步骤7,在第七工位,通过转移机构23将焊接后的极片从工作基台取出,进入后续工序。
[0029]本技术基台的数量可以为1个,也可以为多个,最多不超过7个,且多个工作基台3互相之间在旋转盘2上呈等圆心角布置。当工作基台3为1个时,通过旋转盘2的带动,工作基台3首先通过第一工位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电池复合集流体与箔材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旋转盘(2)、第一送料机构(20)、第二送料机构(21)、第三送料机构(22)、第一超声波焊接机构(30)、翻转机构(40)、第二超声波焊接机构(31)和转移机构(23);旋转盘(2)上设有至少一个基台(3);旋转盘(2)上沿其转动方向依次设有第一工位、第二工位、第三工位、第四工位、第五工位、第六工位、第七工位;第一送料机构(20)设置在第一工位处并用于向处于第一工位处的基台(3)输送第一箔材;第二送料机构(21)设置在第二工位处并用于向处于第二工位处的基台(3)输送单片极片并使得单片极片的复合集流体极耳覆盖在第一箔材上;第三送料机构(22)设置在第三工位处并用于向处于第三工位处的基台(3)输送第二箔材并使得第二箔材覆盖在单片极片的复合集流体极耳上;第一超声波焊接机构(30)设置在第四工位处并用于将第四工位处的基台(3)上的第一箔材、第二箔材与集流体极耳一侧焊接在一起;翻转机构(40)设置在第五工位处并用于将第五工位处的基台(3)上的集流体极耳翻转180度;第二超声波焊接机构(31)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亚如许涛任明秀王晓燕王磊曹勇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