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焦炉煤气输出管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7553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31 00:06
一种新型焦炉煤气输出管道,包括罐体、进气阀、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导流槽、第一导流板、第二导流板、导流管、冷却盘管,通过以上设置,实现对焦炉煤气中萘、菲等高温焦油的进一步清理、脱除,与焦炉煤气输入管道联用,可实现对焦炉煤气中残留萘、菲等高温焦油的完全清理,不需使用天车、老虎钳等吊运拆卸设备,大幅降低员工劳动强度,不需关停生产线,确保焦炉煤气制天然气正常生产,只需1名员工进行操作,在30~120分钟即可清理完成,显著提升罐体清理效率;同时在清理萘、菲等高温焦油过程中,罐体无拆卸,其密闭性持续稳定,有效减少罐体发生气爆、泄漏风险,确保后续预处理工序入口焦炉煤气质量持续稳定。煤气质量持续稳定。煤气质量持续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焦炉煤气输出管道


[0001]本技术涉及焦炉煤气输送备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焦炉煤气输出管道。

技术介绍

[0002]从焦化炉出来的焦炉煤气中含有较多的焦油,分为中低温焦油、高温焦油,其中低温焦油含有较多的含氧化合物及链状烃,高温焦油含有萘、菲、芘等,奈熔点为80.5℃,菲熔点为97~101℃,将焦炉煤气向预处理工序输送过程中,因输送管道温度逐渐降低,萘易析出并粘附于焦炉煤气转运的输送管道上,经长期累积后,常局部堵塞输送管道,存在气爆风险及泄漏风险,因此,必须一定时间后打开输送管道,清理其中残留的大量萘等杂质,该清理过程耗时长,一般在12~24小时,造成生产线短时频繁停机,严重影响焦炉煤气制天然气的正常生产。
[0003]焦炉煤气在输送管道中的温度逐渐降低,但因其内部含有较多的余热,难以使焦炉煤气温度降低至40~70℃,焦炉煤气中的萘、菲等高温焦油不能完全析出,致使经过焦炉煤气输入管道处理后的焦炉煤气中仍残留有少量的萘、菲等高温焦油,影响后续预处理工序入口处焦炉煤气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针对上述不足,有必要提出一种新型焦炉煤气输出管道。
[0005]一种新型焦炉煤气输出管道,包括罐体、进气阀、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导流槽、第一导流板、第二导流板、导流管、冷却盘管,所述罐体一侧设置有进气口,所述罐体另一侧设置有出气口,所述进气阀设置于罐体顶部,所述第一过滤网一端设置于罐体内部,所述第一过滤网另一端延伸至靠近罐体进气口一侧,所述第二过滤网一端设置于罐体内部,所述第二过滤网另一端延伸至靠近罐体出气口一侧,所述第二过滤网与第一过滤网在罐体内部相对设置并形成导流空隙,所述导流槽一端设置于第一过滤网与第二过滤网形成的导流空隙底部,所述导流槽另一端设置于罐体底部的内壁上,所述第一导流板一端设置于导流槽一侧,所述第一导流板另一端设置于靠近进气口一侧的罐体内壁上,所述第二导流板一端设置于导流槽另一侧,所述第二导流板另一端设置于靠近出气口一侧的罐体内壁上,所述导流管一端穿过罐体底部内壁并与导流槽连接,所述冷却盘管沿长度方向设置于罐体内部,所述冷却盘管入口端设置于靠近进气口一侧的罐体上,所述冷却盘管出口端设置于靠近出气口一侧的罐体上。
[0006]优选的,所述罐体进气口的管路上还设置有第一调节阀,所述罐体出气口的管路式上还设置有第二调节阀。
[0007]优选的,所述导流管另一端的管路上还设置有排污阀。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导流板及第二导流板底部还设置有若干加强筋。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过滤网网孔尺寸大于第二过滤网网孔尺寸。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过滤网及第二过滤网为锥形过滤网。
[0011]本方案在罐体内部相对设置有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以吸附焦炉煤气中残留的萘、菲等高温焦油;本方案在罐体顶部设置有进气阀,以向罐体内部通入大量热蒸汽,促使萘、菲等高温焦油融化成液体,本方案在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下端还分别设置有导流槽、第一导流板、第二导流板,以使液态萘、菲等高温焦油滴落在第一导流板及第二导流板上并逐渐汇聚于导流槽中,本方案在导流槽底部还设置有导流管,开启排污阀,以及时将罐体中的萘、菲等高温焦油排出至外部分离器及排污罐中。通过以上设置,实现对罐体中萘、菲等高温焦油的高效清理,不需使用天车、老虎钳等吊运拆卸设备,大幅降低员工劳动强度,不需关停生产线,确保焦炉煤气制天然气正常生产,只需1名员工进行操作,在30~120分钟即可清理完成,显著提升罐体清理效率;同时在清理萘、菲等高温焦油过程中,罐体无拆卸,其密闭性持续稳定,有效减少罐体发生气爆、泄漏风险。本方案还实现罐体内部焦炉煤气中残留萘、菲等高温焦油的进一步清理、脱除,确保后续预处理工序入口焦炉煤气质量持续稳定。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新型焦炉煤气输出管道的剖视示意图。
[0013]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4]图中:罐体10、第一调节阀11、第二调节阀12、第一过滤网20、第二过滤网30、导流槽40、第一导流板50、加强筋51、第二导流板60、导流管70、排污阀71、进气阀80、冷却盘管90。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16]参见图1至图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焦炉煤气输出管道,包括罐体10、进气阀80、第一过滤网20、第二过滤网30、导流槽40、第一导流板50、第二导流板60、导流管70、冷却盘管90,所述罐体10为刚性防爆罐,用于输送焦炉煤气,所述罐体10一侧设置有进气口,以与焦炉煤气输入管道出气口连接,以将脱除大部分萘、菲等高温焦油的焦炉煤气输送至罐体10中,所述罐体10另一侧设置有出气口,以与下一工序如预处理工序的小口径管道连接,以将罐体10中经清理后的焦炉煤气输送至下一预处理工序中,所述进气阀80设置于罐体10顶部,以在罐体10停止输送焦炉煤气时向罐体10内部通入不小于100℃的热蒸汽,所述第一过滤网20一端设置于罐体10内部,所述第一过滤网20另一端延伸至靠近罐体10进气口一侧,以过滤焦炉煤气中残留的萘、菲等高温焦油,所述第二过滤网30一端设置于罐体10内部,所述第二过滤网30另一端延伸至靠近罐体10出气口一侧,以进一步过滤焦炉煤气中残留的萘、菲等高温焦油,所述第二过滤网30与第一过滤网20在罐体10内部相对设置并形成导流空隙,以使流经第一过滤网20的焦炉煤气与流经第二过滤网30的焦炉煤气在导流空隙中流速不一致,形成湍流,促使焦炉煤气中残留的萘、菲等高温焦油附着在靠近导流空隙一
侧的第一过滤网20及第二过滤网30上,所述导流槽40一端设置于第一过滤网20与第二过滤网30形成的导流空隙底部,所述导流槽40另一端设置于罐体10底部的内壁上,所述导流槽40呈凹槽状,其底部开设有导流通孔,所述第一导流板50一端设置于导流槽40一侧,所述第一导流板50另一端设置于靠近进气口一侧的罐体10内壁上,所述第一导流板50呈倾斜设置,所述第二导流板60一端设置于导流槽40另一侧,所述第二导流板60另一端设置于靠近出气口一侧的罐体10内壁上,所述第二导流板60呈倾斜设置,所述导流管70一端穿过罐体10底部内壁并与导流槽40连接,以使导流管70一端与导流槽40底部的导流通孔连通,所述冷却盘管90为耐腐蚀蛇形盘管,所述冷却盘管90沿长度方向设置于罐体10内部,必要时冷却盘管90穿过第一过滤网20及第二过滤网30网体,所述冷却盘管90入口端设置于靠近进气口一侧的罐体10上,所述冷却盘管90出口端设置于靠近出气口一侧的罐体10上。
[0017]具体的,所述冷却盘管90中通入冷水,以对罐体10内部的焦炉煤气进行降温,以将罐体10内部焦炉煤气温度降低至40~70℃,低于其熔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焦炉煤气输出管道,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进气阀、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导流槽、第一导流板、第二导流板、导流管、冷却盘管,所述罐体一侧设置有进气口,所述罐体另一侧设置有出气口,所述进气阀设置于罐体顶部,所述第一过滤网一端设置于罐体内部,所述第一过滤网另一端延伸至靠近罐体进气口一侧,所述第二过滤网一端设置于罐体内部,所述第二过滤网另一端延伸至靠近罐体出气口一侧,所述第二过滤网与第一过滤网在罐体内部相对设置并形成导流空隙,所述导流槽一端设置于第一过滤网与第二过滤网形成的导流空隙底部,所述导流槽另一端设置于罐体底部的内壁上,所述第一导流板一端设置于导流槽一侧,所述第一导流板另一端设置于靠近进气口一侧的罐体内壁上,所述第二导流板一端设置于导流槽另一侧,所述第二导流板另一端设置于靠近出气口一侧的罐体内壁上,所述导流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司志刚张振昆杨立兵简学功樊建军马建华贾斌罗小龙
申请(专利权)人:平罗县阳光焦化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