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冷板散热器和计算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7482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31 00: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冷板散热器和采用该液冷板散热器的计算设备,该液冷板散热器包括:散热器本体;冷却液流道,位于散热器本体中,并且冷却液流道的宽度不小于至少两个芯片相排列的宽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对散热器本体中的冷却液流道的结构设计,确保每一个芯片电压层中的芯片均处于液冷板散热器中的垂直于冷却液流道的延伸方向的同一个横截面,当冷却液流道中的冷却液流经该同一个横截面处时,冷却液在该处的温度一致,进而确保了处于同一个横截面处所排列并且处于同一芯片电压层中的各个芯片的温度基本一致,从而能够利于各电压层内各芯片工作频率的均衡稳定性,并能同时调整达到最佳工作状态,进而能够将整个电子计算设备的性能发挥到极致。备的性能发挥到极致。备的性能发挥到极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冷板散热器和计算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散热
,特别涉及一种液冷板散热器和采用该液冷板散热器的计算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电子计算设备,例如虚拟货币矿机,往往采用大量芯片执行计算任务。在结构设计上,大量芯片被以行列排列的形式布置于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制电路板)上,这种行列布置结构有利于电源和信号的布线。在工作过程中,大量芯片将产生巨大的热量,因此需要对所产生的热量及时导出,以使得芯片能够时刻处于工作所需温度范围内,避免温度过高导致宕机。
[0003]现有技术中存在一种PCB散热组件,该PCB散热组件可应用于以行列排列形式布置的大量芯片的散热。其是利用一导热板和扁管,将以行列排列的形式布置的芯片一个一个地串联在扁管的路径上,利用流经扁管内的液体冷却介质将芯片的热量带离。
[0004]随着计算要求的不断提高,电子计算设备中的供电部分和信号部分的接线也在不断地改进,即信号和供电结构也在不断的创新。例如,公开号为CN207531168U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用于大量芯片的多电压层供电的解决方案,利用该方案,可将PCB上的以行列排列形式布置的大量芯片,在供电结构上,分成若干组,若干组之间采用串联供电方式,而组内的芯片之间采用并联的方式。相应地,本技术图1所示为一种PCB板上的芯片布置结构,其中,众多小方块代表PCB板100上按照行列排列形式布置的芯片200,图2示出了图1中的任意一个区域的供电结构,例如图1中虚线框内的区域,如图1、图2所示,该芯片布置结构中,大量芯片分成了多个电压层,例如图2所示中每个电压层中包括三个芯片200,其中虚线框内的三个芯片200为处于同一个电压层中的芯片,各个电压层之间在供电电路中采用了串联结构,例如各个电压层是在高电压和接地端之间进行串联,理论上,这种结构中,各个电压层内的各芯片200的工作电压可保持一致。
[0005]按前述现有技术中PCB散热组件方案对图1所示结构进行管路布置的路径参见图3所示。实践发现,以此方式散热,各个电压层内的各芯片200之间在性能上还存在一些差异。
[0006]因此,如何提升所有芯片的整体性能,以确保整个电子计算设备的性能的提升,便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液冷板散热器和采用该液冷板散热器的计算设备,以实现同一电压层内的不同芯片之间的温度保持一致,从而整体上提升同一电压层内所有芯片的整体性能,确保整个电子计算设备的性能的提升。
[0008]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9]一种液冷板散热器,所述液冷板散热器包括:
[0010]散热器本体;和
[0011]冷却液流道,所述冷却液流道位于所述散热器本体中,并且所述冷却液流道的宽度不小于至少两个芯片相排列的宽度。
[0012]进一步,位于所述散热器本体的同一个端面,具有两个连通于所述冷却液流道的流道开口。
[0013]进一步,所述冷却液流道为至少一个,并且在所述散热器本体中直线延伸;
[0014]当所述冷却液流道为至少两个时,所述冷却液流道之间相互平行设置。
[0015]进一步,所述冷却液流道为偶数个,并且,由相邻的所述冷却液流道之间经由各自的端部相互连通组成串联流道;
[0016]所述串联流道中的首尾两个冷却液流道的不与其他冷却液流道相连通的端部延伸至所述散热器本体的同一个端面,形成两个所述流道开口。
[0017]进一步,所述冷却液流道为大于一的奇数个,并且,由相邻的所述冷却液流道之间经由各自的端部相互连通组成串联流道;
[0018]所述串联流道中的一个端部冷却液流道的不与其他冷却液流道相连通的端部延伸至所述散热器本体的端面,形成两个所述流道开口中的一个流道开口;
[0019]所述液冷板散热器还包括位于所述散热器本体中的导流道,所述导流道与所述串联流道中的另一个端部冷却液流道相邻并平行;
[0020]所述另一个端部冷却液流道的不与其他冷却液流道相连通的端部与所述导流道的一个端部连通;
[0021]所述导流道的另一个端部延伸至所述散热器本体的端面,形成两个所述流道开口中的另一个流道开口。
[0022]进一步,所述冷却液流道为一个;
[0023]所述液冷板散热器还包括位于所述散热器本体中的并与所述冷却液流道平行的导流道;
[0024]所述冷却液流道和所述导流道共同朝向一个方向的端部彼此连通;
[0025]所述冷却液流道和所述导流道共同朝向另一个方向的端部延伸至所述散热器本体的同一个端面形成两个所述流道开口。
[0026]进一步,所述冷却液流道为至少两个;
[0027]至少两个所述冷却液流道共同朝向一个方向的端部彼此连通,至少两个所述冷却液流道共同朝向另一个方向的端部彼此连通,进而由至少两个所述冷却液流道组成并联流道;
[0028]所述并联流道中的一个边缘冷却液流道朝向所述另一个方向延伸至所述散热器本体的端面形成两个所述流道开口中的一个流道开口;
[0029]所述液冷板散热器还包括位于所述散热器本体中的导流道,所述导流道与所述并联流道中的另一个边缘冷却液流道相邻并平行;
[0030]所述导流道和所述另一个边缘冷却液流道共同朝向所述一个方向的端部彼此连通;
[0031]所述导流道的朝向所述另一个方向的端部延伸至所述散热器本体的端面形成两个所述流道开口中的另一个流道开口。
[0032]进一步,所述液冷板散热器还包括:
[0033]管件转接头,所述管件转接头为两个,两个所述管件转接头分别与两个所述流道开口相适配,并且两个所述管件转接头分别安装于两个所述流道开口处。
[0034]进一步,所述管件转接头为中空管结构,并且,所述管件转接头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连接部、过渡部和第二连接部;其中,
[0035]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内孔截面的形状与所述流道开口的形状相匹配,所述第一连接部对接于所述流道开口;
[0036]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连接的管件相匹配;
[0037]所述过渡部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并且,
[0038]在所述过渡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第一交界处,所述过渡部的内孔截面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内孔截面的形状相同;
[0039]在所述过渡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第二交界处,所述过渡部的内孔截面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内孔截面的形状相同;
[0040]在所述过渡部中,从所述第一交界处到所述第二交界处,所述过渡部的内孔截面由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内孔截面形状平滑过渡到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内孔截面形状。
[0041]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内孔截面的形状为平椭圆或者矩形;
[0042]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内孔截面的形状为圆形。
[0043]一种计算设备,包括:
[0044]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液冷板散热器;
[0045]P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冷板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板散热器包括:散热器本体;和冷却液流道,所述冷却液流道位于所述散热器本体中,并且所述冷却液流道的宽度不小于至少两个芯片相排列的宽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散热器,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散热器本体的同一个端面,具有两个连通于所述冷却液流道的流道开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板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流道为至少一个,并且在所述散热器本体中直线延伸;当所述冷却液流道为至少两个时,所述冷却液流道之间相互平行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冷板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流道为偶数个,并且,由相邻的所述冷却液流道之间经由各自的端部相互连通组成串联流道;所述串联流道中的首尾两个冷却液流道的不与其他冷却液流道相连通的端部延伸至所述散热器本体的同一个端面,形成两个所述流道开口。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冷板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流道为大于一的奇数个,并且,由相邻的所述冷却液流道之间经由各自的端部相互连通组成串联流道;所述串联流道中的一个端部冷却液流道的不与其他冷却液流道相连通的端部延伸至所述散热器本体的端面,形成两个所述流道开口中的一个流道开口;所述液冷板散热器还包括位于所述散热器本体中的导流道,所述导流道与所述串联流道中的另一个端部冷却液流道相邻并平行;所述另一个端部冷却液流道的不与其他冷却液流道相连通的端部与所述导流道的一个端部连通;所述导流道的另一个端部延伸至所述散热器本体的端面,形成两个所述流道开口中的另一个流道开口。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冷板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流道为一个;所述液冷板散热器还包括位于所述散热器本体中的并与所述冷却液流道平行的导流道;所述冷却液流道和所述导流道共同朝向一个方向的端部彼此连通;所述冷却液流道和所述导流道共同朝向另一个方向的端部延伸至所述散热器本体的同一个端面形成两个所述流道开口。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冷板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流道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冷却液流道共同朝向一个方向的端部彼此连通,至少两个所述冷却液流道共同朝向另一个方向的端部彼此连通,进而由至少两个所述冷却液流道组成并联流道;所述并联流道中的一个边缘冷却液流道朝向所述另一个方向延伸至所述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前刘方宇高阳巫跃凤郭海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比特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