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刀装置及设有其的加工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174633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31 00: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对刀装置及设有其的加工设备,对刀装置包括:第一对刀组件,包括第一发射单元与第一接收单元,第一发射单元用于发射第一激光,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激光;第二对刀组件,包括第一发射单元与第二接收单元,第二发射单元用于发射第二激光,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二激光;其中,第一激光与第二激光有且仅有一个交汇点。上述对刀装置,当需要较高的对刀精度时,可将第一激光与第二激光两者中的一者作为测量光,另一者作为检验光,从而使刀具测量与检验可同时进行,提高对刀效率;也可将第一激光与第二激光均作为测量光,从而提高精确度,避免了因测量数据的偶发性导致检测不准确的问题。性导致检测不准确的问题。性导致检测不准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对刀装置及设有其的加工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机械加工
,特别是涉及一种对刀装置及设有其的加工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制造业已经从制造大国成为制造强国,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数控机床作为重要的制造装备已经成为我国机床领域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对刀仪作为一种辅助加工装置,由于可以显著提成加工品的精度,实现工艺提升,因此在机床上使用也越来越频繁。
[0003]对刀仪主要可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大类,其中,非接触式对刀仪可以安装在工作台上或安装在工作台两侧,包括用于发射激光束的发射器与用于接收激光束的接收器,在当刀具通过激光束时,接收器处的光强减弱,向控制器发出信号而记录当前刀具的位置坐标,当刀具离开激光束时,接收器处的光强增强,向控制器发出信号而记录当前刀具的位置坐标,根据刀具通过激光束之前与之后的位置坐标,可进一步得出刀具尺寸(刀具的直径或长度),再根据工艺要求进行刀补,从而保证机床的精度要求。
[0004]但是,目前的非接触式对刀仪由于结构缺陷,依然存在精度不高、准确率相对较低、缺少验证功能等缺陷,从而阻碍了加工精度的进一步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针对非接触式对刀仪的精度不高、准确率相对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对刀装置及设有其的加工设备,该对刀装置及设有其的加工设备可以达到提高对刀的精度与准确率的技术效果。
[0006]一种对刀装置,所述对刀装置包括:
[0007]第一对刀组件,包括在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的第一发射单元与第一接收单元,所述第一发射单元用于发射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激光,所述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激光;及
[0008]第二对刀组件,包括在第二方向上间隔设置的第二发射单元与第二接收单元,所述第二发射单元用于发射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激光,所述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二激光;
[0009]其中,所述第一激光与所述第二激光有且仅有一个交汇点。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激光与所述第二激光形成的夹角呈90
°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对刀装置还包括安装组件,所述第一对刀组件与所述第二对刀组件分别可拆卸地安装于安装组件。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组件的横截面呈十字架状。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组件包括安装底座及走线座,所述走线座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安装底座,所述第一对刀组件与所述第二对刀组件分别安装于所述走线座。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走线座包括走线底座、第一走线安装柱、第二走线安装柱、第三走线安装柱以及第四走线安装柱;第一走线安装柱与第二走线安装柱间隔设置于所述走线底座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发射单元设于所述第一走线安装柱,所述第一接收单元设于所述第二走线安装柱,所述第三走线安装柱与所述第四走线安装柱间隔设置于所述走线底座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二发射单元设于所述第三走线安装柱,所述第二接收单元设于所述第四走线安装柱。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发射单元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第一走线安装柱朝向所述第二走线安装柱一侧,所述第一接收单元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第二走线安装柱朝向所述第一走线安装柱一侧;
[0016]所述第二发射单元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第三走线安装柱朝向所述第四走线安装柱一侧,所述第二接收单元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第四走线安装柱朝向所述第三走线安装柱一侧。
[0017]一种加工设备,包括上述的激光对刀装置。
[00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工设备包括具有承载面的工作台,所述对刀装置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工作台的所述承载面。
[00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均平行于所述承载面。
[0020]上述对刀装置,由于可产生相交的第一激光与第二激光,因此可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模式进行对刀。当需要较高的对刀精度时,可将第一激光与第二激光两者中的一者作为测量光,另一者作为检验光,从而使刀具测量与检验可同时进行,提高对刀效率;也可将第一激光与第二激光均作为测量光,从而提高精确度,避免了因测量数据的偶发性导致检测不准确的问题。此外,也可将第一激光与第二激光两者中的一者作为测量光,当第一对刀组件或第二对刀组件中的一者出现故障时,另一者可代替出现故障的一者继续进行测量,从而避免加工中断而在工件表面留下断痕。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对刀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图1所示对刀装置的正视图;
[0023]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对刀控制方法的第一对刀模式的流程图;
[0024]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对刀控制方法的第二对刀模式的流程图;
[0025]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对刀控制方法的第三对刀模式的流程图。
[0026]附图标记说明:
[0027]100、对刀装置;20、安装组件;21、安装底座;23、走线座;231、走线底座;232、第一走线安装柱;233、第二走线安装柱;234、第三走线安装柱;345、第四走线安装柱;40、第一对刀组件;41、第一发射单元;43、第一接收单元;60、第二对刀组件;61、第二发射单元;63、第二接收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
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0]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1]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对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刀装置包括:第一对刀组件(40),包括在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的第一发射单元(41)与第一接收单元(43),所述第一发射单元(41)用于发射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激光,所述第一接收单元(43)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激光;及第二对刀组件(60),包括在第二方向上间隔设置的第二发射单元(61)与第二接收单元(63),所述第二发射单元(61)用于发射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激光,所述第二接收单元(63)用于接收所述第二激光;其中,所述第一激光与所述第二激光有且仅有一个交汇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激光与所述第二激光形成的夹角呈90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刀装置还包括安装组件(20),所述第一对刀组件(40)与所述第二对刀组件(60)分别可拆卸地安装于安装组件(2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对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组件(20)的横截面呈十字架状。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对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组件(20)包括安装底座(21)及走线座(23),所述走线座(23)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安装底座(21),所述第一对刀组件(40)与所述第二对刀组件(60)分别安装于所述走线座(23)。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对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走线座(23)包括走线底座(231)、第一走线安装柱(232)、第二走线安装柱(233)、第三走线安装柱(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蓉王宇张博吕鹤王强强黄振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