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感测模组及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17287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30 23:57
一种三维感测模组及电子装置,三维感测模组包含触控压感结构。触控压感结构包含第一功能隔层、涂布于第一功能隔层上的第一透光电极层、涂布于第一透光电极层上的第二功能隔层、涂布于第二功能隔层上的第二透光电极层以及涂布于第二透光电极层上的第三功能隔层。第一、第二与第三功能隔层的电阻率大于第一与第二透光电极层的电阻率。相较于已知需将触控模组与显示模组分开制作再进行胶合的繁杂作法,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三维感测模组的制造过程可完全省去贴合胶的使用,因此可减少多道胶合制程以及贴合胶的厚度,从而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三维感测模组实现了薄形化设计。模组实现了薄形化设计。模组实现了薄形化设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三维感测模组及电子装置


[0001]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三维感测模组及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触控模组的多元发展,其已成熟应用在工业电子以及消费电子产品上。从对于确定屏体表面上的触控点的二维位置(例如,X轴方向及Y轴方向)的需求,进展至对于感知施加于屏体表面(例如,Z轴方向)的力量变化带来的力量参数需求。甚至,配合可挠性面板的应用需求将不可避免。
[0003]然而,现有业者所提出的已知技术在触控模组所搭载的压力感测器存在以下问题:(1)X-Y-Z三轴电极无法同时具备挠性特质而无法达到可挠性总成之用;以及(2)仅局部区域具有Z轴感测功能。
[0004]因此,如何提出一种可解决上述问题的三维感测模组,是目前业界亟欲投入研发资源解决的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技术的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的三维感测模组。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依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一种三维感测模组包含触控压感结构。触控压感结构包含第一功能隔层、第一透光电极层、第二功能隔层、第二透光电极层以及第三功能隔层。第一透光电极层涂布于第一功能隔层上。第二功能隔层涂布于第一透光电极层上。第二透光电极层涂布于第二功能隔层上。第三功能隔层涂布于第二透光电极层上。第一功能隔层、第二功能隔层与第三功能隔层的电阻率大于第一透光电极层与第二透光电极层的电阻率。
[0007]于本技术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触控压感结构进一步包含第一可挠性触控电极层以及第二可挠性触控电极层。第一功能隔层涂布于第一可挠性触控电极层上。第二可挠性触控电极层涂布于第三功能隔层上。三维感测模组进一步包含可挠性盖板。可挠性盖板设置于第二可挠性触控电极层上。
[0008]于本技术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三维感测模组进一步包含控制器。控制器配置以经由第一可挠性触控电极层与第二可挠性触控电极层侦测触控位置信号以及压感信号。
[0009]于本技术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可挠性触控电极层、第一透光电极层、第二透光电极层与第二可挠性触控电极层中的至少一者为纳米银线电极层。
[0010]于本技术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可挠性触控电极层与第二可挠性触控电极层具有1Ops至150Ops的电阻率。第一透光电极层与第二透光电极层具有150Ops至500Ops的电阻率。第二功能隔层具有500Ops至1000Ops的电阻率。第一功能隔层与第三功能隔层具有800Ops至1200Ops的电阻率。
[0011]于本技术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功能隔层与第三功能隔层具有实质上相同的厚度。
[0012]于本技术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二功能隔层的厚度小于第一功能隔层与第三功能隔层中的至少一者的厚度。
[0013]于本技术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二功能隔层的厚度为30nm至100nm。第一功能隔层与第三功能隔层的厚度为400nm至1200nm。
[0014]于本技术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光电极层与第二透光电极层各包含多个电极区块。电极区块彼此分离。
[0015]于本技术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功能隔层、第二功能隔层与第三功能隔层中的至少一者为掺杂低浓度的纳米银线的基质层。
[001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依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一种电子装置包含前述三维感测模组以及显示模组。显示模组设置于三维感测模组下方。
[0017]综上所述,于本技术的三维感测模组中,触控压感结构是由两可挠性触控电极层以及堆叠于其间的透光力敏复合层所构成,借以同时提供二维(例如,X轴方向及Y轴方向)的触控位置信号以及第三维(例如,Z轴方向的压感信号。本技术的三维感测模组可以仅通过多道涂布制程即简单完成。因此,相较于已知需将触控模组与显示模组分开制作再进行胶合的繁杂作法,本技术的三维感测模组的制造过程可完全省去贴合胶的使用,因此可减少多道胶合制程以及贴合胶的厚度,从而让本技术的三维感测模组实现了薄形化设计。
[0018]以上所述仅是用以阐述本技术所欲解决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及其产生的功效等等,本技术的具体细节将在下文的实施方式及相关附图中详细介绍。
附图说明
[0019]为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附图的说明如下:
[0020]图1为绘示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0021]图2为绘示图1中的电子装置的部分元件的局部立体图;
[0022]图3A为绘示图1中的透光力敏复合层未被按压时的局部放大图;
[0023]图3B为绘示图1中的透光力敏复合层被按压时的局部放大图;
[0024]图4为绘示根据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0025]图5为绘示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三维感测模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0026]【符号说明】
[0027]100,200:电子装置
[0028]110,210:三维感测模组
[0029]111,211:触控压感结构
[0030]111a1:第一可挠性触控电极层
[0031]111a2:第二可挠性触控电极层
[0032]111b,211b:透光力敏复合层
[0033]111b11:第一功能隔层
[0034]111b12:第二功能隔层
[0035]111b13:第三功能隔层
[0036]111b21,211b21:第一透光电极层
[0037]111b22,211b22:第二透光电极层
[0038]112:可挠性盖板
[0039]113:控制器
[0040]120:显示模组
[0041]L1,L2:纳米银线
[0042]S101,S102,S103: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0043]以下将以附图揭露本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技术。也就是说,在本技术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附图起见,一些已知惯用的结构与元件在附图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
[0044]请参照图1以及图2。图1为绘示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100的示意图。图2为绘示图1中的电子装置100的部分元件的局部立体图。如图1与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100是以触控显示装置为例,其包含三维感测模组110以及显示模组120。显示模组120设置于三维感测模组110下方。
[0045]具体来说,三维感测模组110包含触控压感结构111以及可挠性盖板112。触控压感结构111包含第一可挠性触控电极层111a1、第二可挠性触控电极层111a2以及位于第一可挠性触控电极层111a1与第二可挠性触控电极层111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维感测模组,其特征在于,包含一触控压感结构,该触控压感结构包含:一第一功能隔层;一第一透光电极层,涂布于该第一功能隔层上;一第二功能隔层,涂布于该第一透光电极层上;一第二透光电极层,涂布于该第二功能隔层上;以及一第三功能隔层,涂布于该第二透光电极层上,其中该第一功能隔层、该第二功能隔层与该第三功能隔层的电阻率大于该第一透光电极层与该第二透光电极层的电阻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感测模组,其特征在于,该触控压感结构进一步包含:一第一可挠性触控电极层,其中该第一功能隔层涂布于该第一可挠性触控电极层上;以及一第二可挠性触控电极层,涂布于该第三功能隔层上,其中该三维感测模组进一步包含一可挠性盖板,该可挠性盖板设置于该第二可挠性触控电极层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维感测模组,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一控制器,该控制器配置以经由该第一可挠性触控电极层与该第二可挠性触控电极层侦测一触控位置信号以及一压感信号。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维感测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可挠性触控电极层、该第一透光电极层、该第二透光电极层与该第二可挠性触控电极层中的至少一者为一纳米银线电极层。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维感测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可挠性触控电极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联鑫王仁宏叶财金林伟義郑太狮魏财魁庄志成林松柏
申请(专利权)人:宸美厦门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