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型断路器的互锁机构,解决互锁机构某些场景的局限以及结构复杂等问题。互锁机构包括有壳体、第一联动手柄、第二联动手柄、第一跳扣、第二跳扣、第一拉簧以及第二拉簧;第一凸轮、第二凸轮分别与第一跳扣、第二跳扣相接触配合以在第一凸轮、第二凸轮转动时拔动对应的第一跳扣、第二跳扣转动,第一跳扣、第二跳扣转动时带动第一拨杆、第二拨杆动作以分别触发对应断路器的脱扣机构进行脱扣动作。其中一个断路器合闸的同时,能促使另一个断路器分闸,从内部结构上可以看出,结构设计简单有效,误操作率显著降低,体积小巧,成本低廉,实用性强。实用性强。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型断路器的互锁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断路器配件领域,尤其是一种小型断路器的互锁机构。
技术介绍
[0002]为实现双路电源的顺利切换,一般会安装互锁机构来实现,既能避免故障电源向负载供电,又能可靠选择合格电源投入正常的运行,以保证供电不间断。然而,市面上的互锁机构在其中一路电源分闸时,另一路电源就自动合闸了,这个自动合闸的功能,并不是所有场景都适用,为了安全起见还是需要手动进行合闸,因此,现有技术的互锁机构还是存在一些局限性。另外,现有技术的互锁机构内部结构过于复杂,这样就导致可靠性低、误动作率高,零部件繁多还造成体积过大,操作繁琐,成本高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小型断路器的互锁机构,解决互锁机构某些场景的局限以及结构复杂等问题。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互锁机构两侧分别安装有第一断路器和第二断路器,第一断路器和第二断路器分别包括有各自的手柄及脱扣机构,第一断路器和第二断路器的侧面分别开设有供外部插入拨动脱扣机构脱扣的辅助孔,所述互锁机构包括有壳体、第一联动手柄、第二联动手柄、第一跳扣、第二跳扣、第一拉簧以及第二拉簧;所述第一联动手柄、第二联动手柄转动设置于壳体上且分别与第一断路器、第二断路器的手柄联动连接,所述第一联动手柄、第二联动手柄分别一体设置有第一凸轮、第二凸轮;所述第一跳扣、第二跳扣分别转动安装于壳体内,所述第一跳扣、第二跳扣分别向第二断路器、第一断路器方向设置有伸入第二断路器、第一断路器辅助孔与脱扣机构连接的第一拨杆、第二拨杆;所述第一拉簧、第二拉簧一端分别固定于壳体上,另一端分别与第一跳扣、第二跳扣连接;所述第一凸轮、第二凸轮分别与第一跳扣、第二跳扣相接触配合以在第一凸轮、第二凸轮转动时拔动对应的第一跳扣、第二跳扣转动,所述第一跳扣、第二跳扣转动时带动第一拨杆、第二拨杆动作以分别触发对应断路器的脱扣机构进行脱扣动作,所述第一拉簧、第二拉簧在第一跳扣、第二跳扣转动后分别产生回复拉力以复位第一跳扣、第二跳扣。
[000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断路器手柄合闸动作时,各自的联动手柄拨动对应的跳扣,使跳扣带动对应拨杆触发另个断路器脱扣,从而其中一个断路器合闸的同时,能促使另一个断路器分闸,可以保证最多只有一个断路器处于合闸状态,并通过操作一个断路器的转动手柄来实现手动双路切换;从内部结构上可以看出,结构设计简单有效,误操作率显著降低,操作更加可靠,零部件数量较少,体积小巧,成本低廉,实用性强。
[0006]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第一跳扣、第二跳扣上分别设置有缓冲组件,所述缓冲组件包括有触块和扭簧,所述第一跳扣、第二跳扣上分别开设有凹槽,所述触块转动安装于凹槽内,所述扭簧一端与对应第一跳扣或者第二跳扣连接,另一端与触块连接,所述触块限位于凹槽内且与对应第一凸轮或者第二凸轮相接触配合。
[0007]采用上述进一步设置,凸轮和跳扣接触次数过多,易造成两接触面磨损过快,通过扭簧的缓冲效果能够减缓两者的磨损,避免两者间刚性的摩擦,还能够通过更换触块,来维持接触的有效性,更换方便快捷。
[0008]本技术的再进一步设置:第一跳扣、第二跳扣两者形成相交叉的结构。
[0009]采用上述再进一步设置,相交叉的结构使壳体的厚度适当减小,可以进一步的缩小体积。
[0010]本技术的再更进一步设置:壳体的侧面设置有卡扣,所述卡扣与对应的第一断路器或者第二断路器卡扣连接。
[0011]采用上述再更进一步设置,使互锁机构与断路器连接更加可靠,拆装较方便。
[0012]本技术的再更进一步设置:第一联动手柄、第二联动手柄上分别具有插杆,所述插杆插入至对应断路器的手柄内以形成联动。
[0013]采用上述再更进一步设置,安装便捷,增强互锁机构的联动手柄和对应断路器手柄的同步性。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省略壳体的结构示意图一;
[0016]图3为本技术省略壳体的结构示意图二;
[0017]图4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外形图;
[0018]图5为本技术安装在第一断路器和第二断路器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0019]其中,第一断路器11,第二断路器12,手柄111,辅助孔112,壳体2,第一联动手柄31,第二联动手柄32,第一跳扣41,第二跳扣42,第一拉簧51,第二拉簧52,第一凸轮61,第二凸轮62,第一拨杆71,第二拨杆72,缓冲组件8,触块81,扭簧82,凹槽411,卡扣21,插杆311。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如图1-5所示的一种小型断路器的互锁机构,互锁机构两侧分别安装有第一断路器11和第二断路器12,第一断路器11和第二断路器12分别包括有各自的手柄111及脱扣机构,第一断路器11和第二断路器12的侧面分别开设有的辅助孔112,外部通过插入辅助孔112可以拨动脱扣机构脱扣。互锁机构包括有壳体2、第一联动手柄31、第二联动手柄32、第一跳扣41、第二跳扣42、第一拉簧51以及第二拉簧52;第一联动手柄31、第二联动手柄32转动设置于壳体2上且分别与第一断路器11、第二断路器12的手柄联动连接,第一联动手柄31、第二联动手柄32分别设置有第一凸轮61、第二凸轮62,第一联动手柄31和第一凸轮61一体成型,第二联动手柄32和第二凸轮62一体成型。第一跳扣41、第二跳扣42分别同轴转动安装于壳体2内,第一跳扣41、第二跳扣42两者相交叉,即两者分别向对方方位延伸并占据对方的部分空间,但两者相对独立;第一跳扣41向第二断路器12方向设置有第一拨杆71,第一拨杆71伸入第二断路器12辅助孔112且与它的脱扣机构连接,第二跳扣42向第一断路器11方向设置有第二拨杆72,第二拨杆72伸入第一断路器11辅助孔112且与它的脱扣机构连接。第一拉簧51、第二拉簧52一端分别固定于壳体2上,另一端分别与第一跳扣41、第二跳扣42连接。第一凸轮61、第二凸轮62分别与第一跳扣41、第二跳扣42相接触配合,在第一凸轮61、
第二凸轮62转动时会拔动对应的第一跳扣41、第二跳扣42轻微转动,带动对应的第一拨杆71、第二拨杆72动作以分别触发对应断路器的脱扣机构进行脱扣动作,第一拉簧51、第二拉簧52在第一跳扣41、第二跳扣42转动后分别产生回复拉力以复位第一跳扣41、第二跳扣42,使第一凸轮61、第二凸轮62还能再分别与第一跳扣41、第二跳扣42形成接触。以第一断路器11手柄111合闸动作为例,第一联动手柄31随手柄转动,使第一凸轮61接触并拔动第一跳扣41,第一拨杆71随第一跳扣41动作且触发第二断路器12的脱扣机构脱扣,第二断路器12则分闸;同理,第二断路器12合闸时,第一断路器11分闸,因此,电路得以切换。
[0021]第一跳扣41、第二跳扣42上分别设置有缓冲组件8,缓冲组件8包括有触块81和扭簧82,第一跳扣41、第二跳扣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型断路器的互锁机构,互锁机构两侧分别安装有第一断路器和第二断路器,第一断路器和第二断路器分别包括有各自的手柄及脱扣机构,第一断路器和第二断路器的侧面分别开设有供外部插入拨动脱扣机构脱扣的辅助孔,其特征在于:所述互锁机构包括有壳体、第一联动手柄、第二联动手柄、第一跳扣、第二跳扣、第一拉簧以及第二拉簧;所述第一联动手柄、第二联动手柄转动设置于壳体上且分别与第一断路器、第二断路器的手柄联动连接,所述第一联动手柄、第二联动手柄分别一体设置有第一凸轮、第二凸轮;所述第一跳扣、第二跳扣分别转动安装于壳体内,所述第一跳扣、第二跳扣分别向第二断路器、第一断路器方向设置有伸入第二断路器、第一断路器辅助孔与脱扣机构连接的第一拨杆、第二拨杆;所述第一拉簧、第二拉簧一端分别固定于壳体上,另一端分别与第一跳扣、第二跳扣连接;所述第一凸轮、第二凸轮分别与第一跳扣、第二跳扣相接触配合以在第一凸轮、第二凸轮转动时拔动对应的第一跳扣、第二跳扣转动,所述第一跳扣、第二跳扣转动时带动第一拨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学学,杨勇,赵凯钒,蒋天贞,蔡君,
申请(专利权)人:乐清市一锦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