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16781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在TFT衬底或对置衬底的至少一方的象素区域的定向膜的至少一边附近配置比象素区域的定向膜高度还高的定向膜,所以在对象素区域的定向膜进行定向处理之前,摩擦用布通过比象素区的定向膜高度还高的定向膜,能用该高的定向膜的台阶擦落附着在摩擦用布上的异物,收藏,异物不飞散到象素区域的定向膜上,能恰当地进行定向处理。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摩擦法对定向膜进行定向处理,能把象素区域的定向膜的质量和显示质量维持在更高水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体地说,涉及具有适于进行基于摩擦法的定向处理的构造的。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液晶显示装置是在至少一方成为透明衬底的一对衬底间填充液晶材料而构成,通过在该液晶上作用电压,通过发生电的作用,使其排列状态变化,并且用偏振片使该变化显著化,显示所需图象的装置。而且,作为把液晶向特定方向排列的部件,从以往就使用定向膜。该定向膜一般通过称作摩擦法的用人造丝等摩擦用布进行摩擦的方法,在其表面形成物理的条状的细沟,进行定向处理而形成,与同一定向膜挨着的液晶排列在沟的方向(定向方向)。因此,通过从外部向这样排列的液晶作用电压,并且调整作用的电压,能使排列变化,进而能使透射设置在液晶衬底表面上的偏振片的光的透射光量变化。可是,如上所述,当通过摩擦法对定向膜进行定向处理时,摩擦用布与定向膜接触,所以有可能引起以下的事态。即是在用摩擦用布摩擦定向膜时,在其表面附着异物,或在附着了该异物的状态下进行摩擦,从而对定向膜表面造成损伤(摩擦伤)的事态。这样,如果在定向膜表面存在附着异物的部分或带损伤的部分,则液晶分子的定向混乱,从而导致亮点或亮度不均匀等显示质量的下降。为了避免这样的事态,通常充分清理摩擦用布后,进行定向处理,但是即使从摩擦用布完全除去异物时,也无法避免以下描述的问题。即是在摩擦用布摩擦处理定向膜之前,粘上衬底上未形成定向膜的非显示区(非象素区)中存在的异物,或粘上来自之前进行定向处理的衬底的异物的问题。尤其,在形成有定向膜的衬底的端部附近,容易被在蚀刻多层膜的过程中产生的残余污染,或者被在端部附近剥离该多层膜而产生的异物污染。专利文献JP-A-2001-318380号公报公开了形成于液晶显示装置的衬底上的异物除去部。图5表示摩擦处理的模式立体图。图6是沿着图5的A-A’线的剖视图。如图5所示,在中央区域形成定向膜41的衬底40的前面和后面端部都设置该异物除去部42。所述异物除去部42在与进行摩擦处理过程中的衬底行进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如图6所示,通过将在形成于衬底40的带状膜42a上堆积绝缘膜42b形成异物除去部42,所述异物除去部42包括形成于该绝缘膜42b上的线状凹沟42c和一个凸出部42d,所述凸出部42d在绝缘膜42b上设置在所述线状凹沟42c的附近。所述带状膜42a由为保护TFTs等通常作为黑底的材料而堆积的铬构成,而所述绝缘膜42b由作为TFTs的绝缘膜而堆积的氧化硅构成。所述异物除去部42的长度比定向膜41的宽度长。在摩擦处理中,如图5所示,在衬底40的移动时,摩擦用布11在与定向膜41接触前,与形成在其前进方向前方的异物除去部42接触。所述异物除去部42,如图6所示,除去附着在摩擦用布11上的异物13,落到线状凹沟42c和凸起42d中。然后,通过除去异物的摩擦用布11对定向膜41进行摩擦处理。如图5、6所示,以往的技术由于在形成有定向膜41的衬底40上形成异物除去部42,从而使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过程复杂化。另外,通过所述异物除去部42除去异物,可能会在摩擦处理过程中或之后,由于异物的进入定向膜41的区域而污染定向膜41。在专利文献JP-A-9(1997)-43629公报中公开了显示区域外侧的虚设电极,通过摩擦用布除去摩擦处理中产生的异物。更具体地说,如图7所示,液晶显示装置包括TFT衬底40、对置衬底(未图示)、保持在两衬底之间的液晶层。TFT衬底40和对置衬底通过密封材料彼此接合。对置衬底具有沿着定向面连续形成的对置电极。TFT衬底40具有沿着定向面形成的透明导电膜,并且划分为中央显示区和周围虚设电极区。如图8所示,中央显示区包括在显示区中集成形成把透明导电膜分割构图的象素电极43和驱动它的开关元件。在周围区的至少一部分,沿着定向面形成对从显示区延伸设置的透明导电膜进行构图形成的虚设电极44,用聚酰亚胺等定向膜41,通过印刷方式薄薄地覆盖象素电极43和虚设电极44,用卷绕了布材料的辊10进行摩擦处理,形成定向面41B。卷绕了布材料的辊10的摩擦处理时,从布材料剥离的纤维屑由于最初接触的周围区的虚设电极44的台阶,大部分被捕获,在进入显示区的时刻,纤维屑的发生量减少。因此,由象素电极43的台阶捕获的纤维屑的量显著减少,能防止象素间的短路缺陷。这样,在所述前者的以往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由线状的凹沟42c和与它相邻的凸状42d构成的异物除去部42在衬底1的两端各一个,把在衬底40的与行进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为线状的、通过溅射法对铬膜进行成膜并被蚀刻的凸状构件42a为底层,通过溅射法基于由氧化硅膜构成的绝缘膜42b在其上方堆积形成,所以除了象素区的定向膜的形成步骤,作为异物除去部的形成步骤,依次进行(a)凸状构件的形成步骤、(b)绝缘膜的形成步骤、(c)抗蚀图的形成步骤、(d)基于蚀刻的凹沟和凸状的异物除去部的形成步骤,所以需要多个步骤,费工时。此外,由线状的凹沟42c和与它相邻的凸状42d构成的异物除去部42能提高异物除去功能,但是对于象素区域的定向膜的膜厚(高度),没暗示与未形成定向膜的区域的象素区域的凸状异物除去部膜厚(高度)的关系,所以在靠近象素区域的定向膜的区域,如果用具有摩擦用布的摩擦辊进行除去异物的动作,则提高了异物除去功能,但是该异物飞散,存在无法避免有可能附着到象素区域的定向膜一侧的问题。此外,所述后者的以往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在TFT衬底40上,形成通过印刷方式覆盖象素电极43和虚设电极44的聚酰亚胺等的定向膜41,沿着给定摩擦方向摩擦,形成定向面。在辊10的摩擦处理时,从布材料剥离的纤维屑由最初接触的周围区的虚设电极44的台阶捕获,但是虚设电极44以一定的分割间隔分割构图,产生与摩擦方向正交的端部,所以一定的分割间隔的虚设电极之间不产生端部,所以不会由于台阶而捕获纤维屑。因此,存在该异物即纤维屑的一部分附着到显示区的定向膜上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考虑到传统技术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LCD装置,在对定向膜进行摩擦处理之后,能够提供更高的图像质量。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LCD装置,包括液晶层和其中夹有液晶层的第一和第二衬底,在第一和第二衬底中的每一个上安装了位于显示区域中的定向膜和位于周边区域中的虚设定向膜,设置所述虚设定向膜图案与所述定向膜相分离。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制造LCD装置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与形成在显示区域中的定向膜相分离的周边区域中,形成虚设定向膜图案;以摩擦用布摩擦定向膜;以摩擦用布摩擦虚设定向膜。依照本专利技术的LCD装置和方法,与定向膜分离放置的虚设定向膜图案允许用于摩擦定向膜的摩擦用布清除异物,并由于虚设定向膜图案分离于定向膜的结构,由虚设定向膜图案捕获的异物难以进入显示区域。优选的是,所述虚设定向膜包括多个彼此平行延伸的带状膜,而且该带状膜具有比定向膜的厚度更大的厚度。这提高了虚设定向膜图案捕获异物的效率,并进一步防止了由虚设定向膜捕获的异物进入定向膜。通过以下参照附图的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附图说明下面简要说明附图。图1是表示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衬底构造和定向处理形态的模式立体图。图2是关于沿着图1的X-X’线的实施例1的模式剖视图。图3是关于沿着图1的X-X’线的定向膜的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LCD装置,包括液晶层和其中夹有所述液晶层的第一和第二衬底,在所述第一和第二衬底中的每一个上安装了位于显示区域中的定向膜和位于周边区域中的虚设定向膜,设置所述虚设定向膜图案与所述定向膜相分离。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地正之
申请(专利权)人:NEC液晶技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